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的适应征及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例肩关节复发性脱位行手术治疗获得1a以上的术后随访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结,15例患者肩关节囊松弛、关节囊无严重破损者行Putti-Platt手术,4例患者肩关节囊前壁严重破损呈碎布条状,无法进行肩关节囊前壁修复和紧缩手术者行Bristow手术,关节功能按优、良、中、差进行评分.结果:本组19例患者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优6例,良11例,中2例.结论:Putti-Platt术式能有效地增强肩关节前方的稳定性,适用于肩关节囊松弛、关节囊无严重破损患者,对于关节囊严重损伤无法进行肩关节囊前壁修复和紧缩的病例可采用操作较为复杂的Bristow手术.术后规范的固定和系统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手术方法治疗初次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5例初次肩关节脱位并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Bankart损伤,术中应用缝合锚钉修复撕裂的关节盂唇,术后早期随访并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5例患者均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随访肩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性情况,未再发生脱位。肩关节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和Rowe评分术后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Bankart损伤的初次肩关节脱位术中创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是肩关节初次脱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肩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肩Goss-Ideberg Ⅰa型胛盂骨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经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石市爱康医院2014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骨科手术治疗30例Goss-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微创组(肩关节镜辅助下开展手术,n=15)和开放组(常规切开手术,n=15)。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7 d的疼痛应激指标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 开放组的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微创组,而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前列腺素E2,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微创组低于开放组,术后早期(1个月)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大于开放组,Constant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肩胛盂骨折能够明显提升早期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且有助于改善其疼痛应激反应,Constant评分优良率更高,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但手术时间长,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4.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肩关节肿瘤、严重创伤性关节炎。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肩关节假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肩关节置换已成为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肩关节疾患的常用有效手段。肩关节置换的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到肩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恢复,2008年至2010年我科共收治20例接受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及锁骨远端钩钢板两种内固定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所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植入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或锁骨钩钢板的锁骨远端骨折的骨质疏松性患者38例,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内固定前、术后3月和术后6月不同时间点的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周外科评分以及术后3月和术后6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发现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以及锁骨远端钩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都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是在手术治疗效果方面,术后3个月时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较锁骨钩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上,面对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或锁骨钩板治疗,都可以有效重建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采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高砚文    徐丛  吕永明 《医学信息》2018,(22):73-76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院64例诊断为急性初次肩关节前肩脱位的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行关节镜修复术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为保守治疗组,随访5年。比较两组WOSI指数评分,肩膀、手和手臂的残疾评分。结果 保守治疗组23例患者在5~18个月后发生再次脱位;关节镜手术组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再次脱位。随访18个月后,关节镜手术组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包括复发性脱位进行关节镜稳定术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复发率较低,患者肩关节稳定性较好,肩膀及手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肩胛骨不易受伤,前后由肌肉包绕,位于胸廓后上方两侧,为不规则扁平骨.目前随着交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生肩胛骨骨折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如果延误治疗时机或初次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上肢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本文对3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手术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以及手术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在肩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行肩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20例采用全肩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Constant评分、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Constant评分、O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和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反式肩关节置换术是肩关节置换翻修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骨骼模型的个体化、精确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东莞市石排医院骨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40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试验组20例,肩关节螺旋CT扫描,将所得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5.0软件重建复杂肩胛骨骨折三维模型,并对相应骨折块进行模拟平移、旋转等操作,将骨折端进行虚拟复位。应用3D打印技术获得患者复位后的肩胛骨骨折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塑形钢板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记录手术中相关数据,术后复查X光线及CT,与术前设计相比对,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5 ~ 13个月的随访,试验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试验组优良率95%(19/20),对照组优良率为65%(13/20),两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为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可满足微创化、精确化、个体化的要求,继而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为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采用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的微创手术方法、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9年06月~2012年01月,对22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片、三维CT重建及MRI检查。所有患者在在肩关节镜下采用双排缝合锚钉技术,复位固定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并使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 22例患者获得20~36个月的随访,平均27.3个月。肩关节功能采用UCLA功能评分标准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术前平均分别为13.3分、37.5分,术后分别为33.1分、90.2分;其中优18例,良4例。术后19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所有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技术适合微创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4),分别接受半肩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6 m后以Constant-Murley评分、欧洲5维健康量表等评价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与治疗所用时间均显著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45),且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和半肩关节置换术疗效相近,但半肩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更适合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相似文献   

12.
徐斌  涂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1):1739-1744
背景: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修复目前以关节镜下盂唇修补为主,但是单纯的盂唇修补往往不能满足肩关节稳定性的需要,如何通过修复进一步加强肩关节前方稳定性是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的问题。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盂唇修补与关节囊复合部分肩胛下肌紧缩缝合修复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因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微创治疗中心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关节囊复合部分肩胛下肌紧缩缝合修复方案。治疗后系统康复,定期随访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ROWE肩关节评分,评估肩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功能。结果与结论:70例患者经过11-46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在修复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5例患者出现肘部或前臂皮肤水泡,经积极治疗后迅速康复,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均未再发生脱位。65例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恢复基本正常,5例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轻度受限,但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活动需要。所有患者均能返回原工作岗位正常工作。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由治疗前的(71.2±5.3)分上升到(94.3±4.9)分,ROWE肩关节评分由治疗前的(32.1±4.2)分上升到(95.1±4.7)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 0.05)。提示肩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关节囊复合部分肩胛下肌紧缩缝合修复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更有利于患者肩关节稳定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技术在基层医院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的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已经行低位前切除术的12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1年后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正常。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9.38%),吻合口狭窄4例(12.5%),局部复发2例(6.25%),无排尿功能障碍;有性生活70例,其中3例有障碍。结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技术对治疗低位直肠癌是一种较安全、有效术式,能够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分析肿瘤复发及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纳入2002年1月—2015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4个骨肿瘤治疗中心临床资料完整、初次接受手术治疗、随访时间超过36个月的27例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首诊时年龄18~55 (33.1±12.2)岁。Campanacci分级 Ⅱ级17例,Ⅲ级10例。其中17例发生病理性骨折,14例合并移位,3例有骨折线、无移位。14例采用囊内刮除术治疗,其中3例刮除、11例切刮;骨缺损采用自体植骨2例、自体加异体植骨1例,异体骨植骨3例,骨水泥填充8例,其中10例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13例采用瘤段切除肩关节重建术治疗,其中半肩关节置换10例,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髓内钉固定3例。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评估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之间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上肢MSTS评分,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肿瘤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6~180 (92.4±38.9)个月。刮除术和瘤段切除术中各有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14和2/13(P=1.000)。4例瘤段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4.8%(4/27),其中2例大段异体骨吸收(1例伴肿瘤复发)行半肩关节置换术,1例半肩关节置换后肩关节半脱位,1例术后5年假体松动外露再次手术更换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翻修;囊内刮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瘤段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有无病理性骨折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无相关性(r=-0.037, P=1.000),Campanacci分级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相关性 (r=0.482, P<0.05);有无病理性骨折、不同Campanacci分级、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刮除术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瘤段切除术(P<0.01)。结论 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相比较于其他部位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采用刮除术或瘤段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刮除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瘤段切除。由于瘤段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吸收等问题,建议尽可能地选择囊内刮除手术作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改良横切口在内侧乳腺肿瘤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横切口(Stewart切口)的基础上对内侧乳腺癌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改良,成为逗号形横手术切口,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80例可以行横切口的内侧乳腺癌手术(非保乳)病人,采用横切口(对照组)和逗号形横手术切口(实验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病人皮瓣坏死和肩关节活动恢复等指标。结果采用逗号形横手术切口的内侧乳腺癌病人,切口皮肤坏死率较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逗号形横手术切口应用滑行皮瓣原理,较好地利用了外侧过多的皮肤,解决内侧乳腺癌可用皮肤较少的问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2年 10 月期间本院康复科收治的 78 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37 例)和观察组(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联合利多卡因治疗,41例).治疗 1 m后以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估肩关节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同时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UCLA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UCLA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肩关节镜:随着肩关节镜手术适应证的扩大及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更新发展,在过去20年间肩关节镜手术越来越普遍。肩关节镜手术是临床诊断肩袖撕裂、撞击综合征和不稳定性、SLAP损伤、Bankart损伤等疾病的主要诊断和治疗工具。 皮质类固醇激素: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有效缓解术后肩部疼痛和僵硬的方法之一,因为其可以减少滑膜炎症,减轻疼痛感并加速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然而人们仍然担心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否会增加肩关节镜术后相关并发症,例如术后感染、术后早期肌腱断裂、延缓肌腱愈合等,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尚存争议。 背景: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有效缓解术后肩部疼痛和僵硬的方法之一,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否会增加肩关节镜术后相关并发症仍有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肩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数据库中肩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文献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采用Rev man 5.3 版本软件进行效应量的合并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6篇相关文献,包括7 418例患者,其中激素注射组3 920例、对照组3 498例;②Meta分析显示,两组再撕裂率、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OR=0.71,95%CI[0.45,1.13],P=0.15;MD=-0.99,95%CI(-12.44,10.46),P=0.87;MD=-0.12,95%CI (−1.80,1.56),P=0.89;MD=−1.46,95%CI(−3.22,0.30),P=0.10];激素注射组肩关节镜术后1个月内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肩关节镜术后2-4个月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表明,肩关节镜术后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并不会增加术后再撕裂率,但肩关节镜术后1个月内注射类固醇激素会增加术后感染率,因此在肩关节镜术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时,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同时注意避免在术后1个月内注射关节内激素治疗。 ORCID: 0000-0002-5259-5160(范智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根治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手术切除组织多,破坏性大,可造成某种程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同时因女性形体美消失,使患者为失去健康和第二性征而深感悲痛,加之术后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家人的歧视,常引发患者复杂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问题。我科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对收治的5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面规范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康复质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高伟  刘雪锋  刘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3):473-474
目的:探索自拟温经逐瘀汤对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107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中医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增加自拟温经逐瘀汤治疗,治疗2月末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痉挛程度,微炎症状态.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痉挛程度,微炎症状态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自拟温经逐瘀汤辅助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可调节微炎症状态,改善疼痛痉挛程度,调控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体会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8例,根据其疼痛程度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组,采用按摩及适当的功能锻炼方式对其治疗,30d为1疗程,分析治疗30d、60d及90d后的治疗效果,判断临床疗效。结果30d后治愈13例,占13.27%;显效35例,占35.71%,有效36例,占36.73%,无效14例,占14.29%,总有效率85.71%,60d后总有效率90.82%,90d后总有效率90.82%。结论按摩"治筋"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方法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