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С����˲�����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发热是小儿各器官结核病的共同表现,由于受累器官的症状和体征常常出现较晚,发热往往为小儿结核病早期或惟一的就诊症状,因此易误诊。结核病引起的发热是不明原因发热中的常见主要原因之一,当引起注意。因小儿最常见的结核病是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本文主要分析肺结核发热和结核性脑膜炎发热误诊的原因。1肺结核发热误诊的原因和分析各型肺结核均可表现为长期发热,体温升高程度不一。因此,各型肺结核引起的发热均可误诊。原发性肺结核引起的发热一般伴有轻微的或间断的呼吸道症状,能够提醒医生考虑到呼吸道疾病,其胸片的异常与发热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2.
��ͯ���ʪ�Թؽ�������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s,JRA)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该病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受累,包括关节、皮肤、肝、脾、心脏、淋巴结等。小年龄患儿往往先有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显著。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为便于国际间协作,国际风湿病学联盟儿科常委专家组经过多次研讨,将儿童时期不明原因的关节肿胀并持续6周以上的关节炎定名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国内亦就JRA诊断与分型问题进行过多次专题讨论,并以美国风湿病协会诊…  相似文献   

3.
������������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为儿童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发热是3种疾病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症状之一,可出现于病程的任何时期,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发热原因之一是肿瘤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原因是感染。尽管发热为儿童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但非特异性,临床上常因伴有其他症状和(或)肿瘤转移等而容易误诊,综合国内外临床资料,误诊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原因,避免误诊关系到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凡患者急性发热兼有进行性贫血和(或)出血倾向,须考虑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根据血象与骨髓象通…  相似文献   

4.
�ǵ���΢�����Ⱦ����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临床实践中,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概括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其中感染性因素所致发热又占绝大多数,如细菌、病毒、非典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霉菌等。本文仅就非典型微生物所致发热的误诊原因作一简要分析。1缺乏流行病学知识与细菌感染等比较,儿科医生对非典型微生物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掌握不够,对这些微生物临床规律不熟悉,导致分析病情时思路不宽,延误诊断。临床医生普遍对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比较重视,往往忽略了并不少见的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占肺炎患儿的13.9%…  相似文献   

5.
����������Ⱦ����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热是病毒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和(或)缺乏病原学确诊手段或并发、继发其他疾病,易发生误诊。本文结合笔者临床诊治经验对几种易发生误诊的常见发热性病毒性疾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首要病因,占90%以上。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三联征,常伴脾肿大或肝脾肿大,典型血象改变为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增多和异常淋巴细胞增多(>10%)。发热在三联征中最早出现(年长儿可先有2~3d前驱表现,如头痛、不适等),几…  相似文献   

6.
ijЩ���鲡�����ױ�������ϵ�ԭ�򼰷���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也有人称之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 cutaneous lymphnodesyndrome,MCLS)[1],它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有38年的历史。我国学者于1978年才开始零散报告。KD部分病例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和(或)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在世界上不少国家,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引起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近年来发现部分KD病例早期不易被诊断,进而延误早…  相似文献   

7.
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5-2001年收治的22例误诊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年龄9个月-7岁(3.5岁)。按Delee分类:A型5例;B型9例;C型8例,病程24h以内10例,1-7d7例,1周以上5例,最长35d。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闭合复合,外固定治疗7例,尺骨鹰嘴牵引2例,结果随访1-16年14例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5例有不同程度的肘内翻畸形(3例已行截骨矫形),3例肱骨远端明显畸形。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结论:此病误诊率较高。仔细分清幼儿及儿童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和桡骨的关系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10.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早在1864年由Virchow提出,属于儿科疾病,大部分病人在10岁以前发病,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由于它常常与系统性血管炎和其它免疫性疾病相关联,因此很多学认为它属于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