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胃癌患者不同组织CD44v5+细胞表达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不同组织CD4 4v5的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于 39例胃癌患者的癌灶、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灶和外周血细胞的CD4 4v5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不同组织的CD4 4v5 +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胃癌患者各种组织CD4 4v5 +细胞表达率大小顺序为癌灶 >癌旁组织 >淋巴结转移灶 >外周血细胞 ,前三者和外周血细胞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而前三者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胃癌患者的各种组织中 ,伴肿瘤转移患者的CD4 4v5 +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胃癌患者身体各种组织的CD4 4v5 +细胞表达率显著升高 ,且CD4 4v5 +细胞表达率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CD44v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胃癌预后中的地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42例远隔癌灶部位“正常”胃粘膜和18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6%,明显高于远隔癌灶部位“正常”胃粘膜的表达(9.5%)(P<0.01),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D44v6表达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脉管侵犯、TNM分期和CD44v6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胃癌及癌旁组织Fas蛋白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Fas蛋白、CD44V 6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 7例胃癌组织 ,5 7例癌旁组织和 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as蛋白、CD44V 6蛋白的表达。结果  5 7例胃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 35 .0 9% ,5 7例癌旁组织为 70 .18% ,正常胃黏膜为 85 .0 0 % ,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 ,正常胃黏膜组织Fas蛋白的表达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CD44V 6蛋白的表达 ,胃癌组为 66.67% ,癌旁组为 2 2 .81% ,正常胃黏膜为 10 .0 0 % ,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 ,正常胃黏膜组织之间的CD44V 6蛋白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Fas蛋白、CD44V 6蛋白的表达对阐明胃癌的发生机制、预后和转移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D44v6与可溶性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DH  Ma ZM  Che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33-837
目的 探讨CD44v6与可溶性CD44v6(s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的CD44v6表达,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3~91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6例胃癌、30例胃溃疡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1~91个月.结果 (1)CD44v6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0.2%;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是否存在癌栓以及Borrman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浸润深度、是否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0.05);9例伴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中,有7例CD44v6为强阳性表达.(2)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液中sCD44v6的浓度比术前明显下降(P<0.01),而姑息术后患者的浓度变化却不明显(P>0.05);sCD44v6的浓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脉管是否存在癌栓、Borrmann分型以及分化程度无关;sCD44v6浓度较高组的生存率较sCD44v6浓度较低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1),但经Cox回归分析显示,sCD44v6的浓度与生存期有关(P=0.415),而手术方式却与生存期有关(P=0.000).(3)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但是否与预后有关仍需探讨;sCD44v6的表达对胃癌辅助诊断、手术彻底性判定及生物学行为评估有一定的意义;CD44v6与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5.
CD44v6、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D4 4v6、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对 81例胃癌组织进行CD4 4v6、PCNA检测。结果 CD4 4v6、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 1 9%、4 9 4 %。CD4 4v6、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但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CD4 4v6、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反映胃癌的增殖与分化程度 ,而且与其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CD44v4/5、CD44v6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 42例食管鳞癌中CD44v4/5、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4/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76 19% (16/2 1) ,而在非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2 86% (9/2 1)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71 43 % (15 /2 1) ,而在非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 3 8 0 9% (8/2 1) ,两组之间亦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从Ⅰ级癌到Ⅲ级癌 ,CD44v4/5的阳性率依次为 69 2 3 % (9/13 )、64 71%(11/17)和 41 67% (5 /12 ) ,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D44v6的阳性率依次为 76 92 % (10 /13 )、5 2 94% (9/17)、3 3 3 3 % (4 /12 ) ,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D44v4/5和CD44v6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也无相关关系。癌巢周围向间质浸润的癌细胞、肌间浸润的癌细胞 ,有核分裂的癌细胞和癌栓中的癌细胞及浸润血管壁的癌细胞CD44v4/5和CD44v6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CD44v4/5和CD44v6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何雪云  何晓燕 《肿瘤学杂志》2010,16(10):767-769
[目的]探讨CD44v6和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和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意义。[结果]73例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1.2%,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0.0%(χ2=20.09,P〈0.01);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0.1%,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100.0%(χ2=36.42,P〈0.01);CD44v6高表达和PTEN蛋白低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14.06,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高表达与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可评估胃癌侵袭转移能力,对胃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4 4v6和 p16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4 6例PTC组织中CD4 4v6和 p16的mRNA表达。 结果 PTC组织中CD4 4v6和 p16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6 .1%和 6 0 .9% ,均与PTC侵袭转移相关 (P <0 .0 5 ) ;CD4 4v6mRNA与 p16mRNA表达呈负相关 (r = 0 .36 ,P <0 .0 0 5 )。结论 CD4 4v6和 p16基因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肿瘤中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5 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和 2 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 6 4 0 % ,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 (37 0 % )和癌旁甲状腺 (2 5 0 % ,P <0 0 5 )。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关 ,在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Ⅲ~Ⅳ期病例 ,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Ⅰ~Ⅱ期病例 (P <0 0 5 )。CD44v6阳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及死亡率显著高于CD44v6阴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和死亡率 (P <0 0 5 )。结论 :CD44v6表达对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评估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CD4 4v6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分别检测 CD4 4v6 在 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 6 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它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D4 4v6 在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呈阴性表达 ,而在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CD4 4v6 表达和淋巴结有无转移、ER、PR有关 (P<0 .0 0 1和 P<0 .0 5 ) ,CD4 4v6 表达阴性患者 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CD4 4v6 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D44s mRNA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inva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GC).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CD44s mRNA in 66 cases of GC, 25 cases of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25 cases of atypical hyperplasia were examin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Results: There was no expression of CD44s mRNA in the group of superficial gastritis; the positive rate was 20%(5/25) in the group of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62.12%(41/66) in the group of gastric carcinoma. The positive rate in poor differenti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ell differentiation group (P〈0.05),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D44s mRNA was related to cell 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activation of CD44s gene was related to strong invasion of cancer cells and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4v6和p2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新鲜标本及相应的正常大肠黏膜,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4v6的表达;同步制备上述病例大肠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p27的表达,结合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v6和p27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且CD44v6和p2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端器官转移、Duke分期及预后相关(P值均〈0.05),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但p2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p2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两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一定的负相关,同时检测二者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价患者的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Tiam1,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iam1、CD44v6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Tiam1、CD44v6和Ecadherin蛋白检测。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Tiam1、CD44v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0,P=0.018),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P=0.001);Tiam1、CD44v6、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22,P=0.016,P=0.0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iam1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576,P〈0.01),Tiam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γs=-0.428,P〈0.01)。结论Tiam1、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survivin及CD44v6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及CD44v6在53例NSCLC组织、1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53例NSCLC癌组织中survivin、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0.38%和69.81%,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表达(P<0.01).二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D44v6在鳞癌的表达率远高于腺癌(P<0.05),与临床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survivin与CD44v6之间无相关性(r=-0.058,P>0.05).结论 survivin有望作为评估NSCLC病变进展的指标,CD44v6可用来鉴别诊断NSCLC中的鳞癌,二者有可能成为预测NSCLC转移的指标.survivin、CD44v6可能是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独立事件.  相似文献   

15.
胃癌中CD44V6与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胃癌研究中的两个热点基因蛋白CD44V6和p53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原发胃癌及癌旁良性病变的CD44V6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胃癌出现CD44V6的阳性表达38.5%(30/78),癌旁良性病变中未检测到其表达;侵及浆膜或具有淋巴结转移及远距离转移者,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浆膜受侵或无淋巴结转移及远距离转移者。肠型胃癌的V6表达率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的,但弥漫型胃癌中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而肠型胃癌中则否。有28例胃癌检测到p53蛋白的积聚35.9%(28/78),p53阳性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但癌旁良性病变中却可见p53阳性。结论 CD44V6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而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细胞的早期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CD44s及CD44v6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周组织与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的CD44s及CD44v6表达情况。结果 CD44s及CD44v6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周及正常肝组织,与门静脉内癌栓、包膜浸润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P<0.01,P<0.05,P<0.05)。生存时间2年及2年以上组CD44s及CD44v6阳性表达分别为17.6 %(3/17),5.8 %(1/17),生存时间短于2年分别为52.6 %(10/19),42.2 %(8/19)(P<0.05)。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细胞分化、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95例胃癌组织中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7%、75 .8%。CD44V 6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1) ,nm 2 3 -H 1和CD 44V 6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CD44V 6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定位分析p5 3、CD44v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 3蛋白、CD44v6蛋白在 45例原发性食管鳞癌大体标本中的不同病变区域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在食管癌自然病史中呈现渐进性高表达 ,而CD44v6蛋白则在其中呈现渐进性低表达。p5 3蛋白表达在单纯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中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44v6蛋白则在原位癌与浸润癌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p5 3蛋白在食管癌自然病史中的渐进性高表达与CD44v6蛋白在其中的渐进性低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p5 3蛋白表达和CD44v6蛋白表达的改变与食管癌自然病史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