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床药师对我院呼吸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我院呼吸科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分析专职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置的影响。方法:自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取2006年4月-2008年3月ADR报告,对呼吸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前后的ADR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前(第一阶段)ADR报表为8例,且均为一般ADR。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后(第二阶段)ADR报表增至43例,其中由临床药师上报的占67.44%,一般和严重ADR分别占72.41%和27.59%。51份ADR涉及的可疑药物以抗肿瘤和抗感染居多,分别占39.22%和23.53%;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的ADR占总计的66.66%。结论:专职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后,提高了ADR的监测水平,有助于及时应对ADR,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黄梅县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检测室对全院用药情况的监测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的有92例,占60.13%;抗生素类药物发生的ADR97类,占63.39%;以皮肤损害80例次,占40%,为最常见。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最多;静脉给药比其他给药途经更易引起ADR;保证医院ADR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能督促医院各临床科室安全、合理用药,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某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总结分析药物ADR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1]。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下半年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由专人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2011-01-01—2015-12-31收集的623例填报完整和有分析评价的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ADR发生的男、女比例为0.99∶1;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比例最高(88.43%);涉及药品种类以抗微生物药最多(39.9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44.66%)、全身性损害(21.96%)等。结论医院应积极、规范地开展ADR监测和上报工作,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学部门要加大ADR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重视度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0至2008年上报的276例ADR按按患者性别、年龄、季节性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不良反应表现类型、ADR的处理及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4类74种;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多见;抗感染药引起ADR的最多;引起ADR以静脉给药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大多数预后良好。结论ADR的发生在难以完全避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除科学有效地开展ADR监测工作,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药师正确审核处方、护师应规范操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南长沙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ADR报道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湖南长沙市中心医院2008年收集的154例ADR报道报道分别从患者个人具体信息方面和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66.9%(103例)。154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7.3%(42例),1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4例);以静脉滴注方式72.1%(111例)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3.8%(52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道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到的578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 578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总例数的48.1%。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口服第二。涉及的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药物,中药和解热镇痛药分别为第三、第四位。引起ADR的抗感染药中,喹诺酮类药物占首位,头孢菌素类药物居第二位,依次是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类。ADR的临床表现形式以过敏、消化系统反应比较多见。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ADR的发生以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其临床表现多样,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进一步完善。方法对我院2012年全年上报的6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上报率低、漏报率高。结论通过多种途径改进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1年监测到的12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92.2.%);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69.5%),其中由头孢替安引起的急性结膜炎怀疑为新的不良反应,其次为中药剂制(16.4%)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通过开展ADR监测,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医院2012年上半年93例药物不良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群中,老年居多,占37.63%;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西药居多,占95.74%;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菌药物导致药品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1.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20日收集到的252例ADR报告,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报告女性多于男性,60以上患者为敏感人群。静脉滴注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252例ADR涉及120种药品,其中主要是抗菌药(133例,41个品种)和中药制剂(30例,20个品种),损及皮肤及附件的ADR构成比为46.82%。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与医疗监管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我院15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2008年我院发生并上报的15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9例ADR,主要为抗菌药物引起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美芳  利显民  王传湄 《中国药房》2010,(18):1702-170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286例填报完整和有分析评价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的ADR有3例;我院抗感染药的ADR居首位,有213例(占74.48%),其次为中药制剂,有38例(13.2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146例(占44.9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62例(占19.0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202例(占70.63%)。结论:建立与完善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重视ADR监测,可减少我院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2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4,自引:9,他引:6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收集到的242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2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1998~2008年国内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到1998~2008年有关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文献205篇,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评价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520例,483例(92.9%)患者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156例(30.0%),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33例,25.6%)、心血管系统损害(65例,12.5%)、过敏性休克(45例,8.7%);最快的在用药2min内发生,最长的在用药34d后发生;经停药或治疗后恢复的有514例,有后遗症的2例,死亡4例。62例属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院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垒  闫振国  黄宝秀 《中国药房》2008,19(29):2298-230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上报的270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使用药品分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18a的未成年人和≥50a的中老年人发生ADR的例数较多(共占51.1%);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注射剂引发ADR的可能性最多(占90.74%);所涉及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共191例(占70.7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集的3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分类情况、因果关系评价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6例ADR报告中,51~60岁患者发生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65.58%);药品类别以抗菌药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78%);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为主,占23.91%;医师报告的数量最多,占97.71%。结论: 我院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瑞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机构、职责、法规、报告程序以及报告信息的处理.旨在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院1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158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或器官、ADR严重程度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8例ADR报告中涉及71个药物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31.0%;其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占总例数的19.0%;以静脉滴注(72.8%)方式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7.5%。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99例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穿琥宁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省2008~2009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99例穿琥宁注射剂ADR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99例ADR中,男女比为2.09:1。男性多于女性;ADR多发生在用药30min之内;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反应为多(46.47%),皮肤及附件损害次之(37.37%);存在超适应证用药。结论:应加强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