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目相关 肺居于胸中,状如华盖,五行属金。因肺居胸中而又具肃降之功能,故肺为阳中之阴脏。肺主气,与心主血相辅相成,故肺为相傅之官(肺朝百脉,辅助心脏司血脉之循行);肺司呼吸,后天水谷精微经脾运化,与肺吸入之大气相结合而敷布全身以濡养各脏腑组织;肺主肃降,通调水道,可以推动水液循环。若肺气充盛,全身气机通调,则脏腑之气得以上注于目,则目自得其明。故《灵枢·决气》篇说:“气脱者,目不明。”但是,肺为娇脏,既不耐寒又不耐热,既畏湿又恶燥。故肺易得病又易对眼造成损害。1 肺主气 肺主一身之气。如气实则目胞浮肿…  相似文献   

2.
张庆祥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和发展主要由于"内"和"外"两方面因素,胃失和降或胃气郁滞则发为"胃痛"。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仓廪之官",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胃气郁滞不畅,脾胃气机不调则"不通则痛"。"百病生于气也",运用"调理气机法",通过纠正脏腑气机升降的不及、太过和反作,达到治疗胃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咽喉炎的病理关键为脏腑气机升降失调,主要表现为:(1)外邪袭肺,肺失宣降;(2)脾失健运,中焦不畅;(3)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故其治疗原则以调理全身气机,和胃降逆为主,同时佐以宣发肺气、健运脾气、条达肝气等治法,以达全身气机通调,症状得以好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5.
1 胃气的作用 首先,胃气在生理上有其重要作用。如《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可见,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其次,胃气在病理上的作用。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又谓“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看出,胃气的盛衰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是胃气的治疗作用。调理脾胃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灌溉五脏六腑,五腑六腑中皆有胃气,凡脏腑、声色、脉舌、形体无不皆有胃气,故<内经>有"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之说.临证重视后天之本,对"人以胃气为本"的理论应深刻领会.历代医家治病能得心应手,调护胃气是其重要经验之一.对于脾胃病证的治疗,更有丰富的经验.脾胃代表了脾、胃、大小肠的功能,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运化之枢,一则宜降,一则宜升,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可助脾胃之升降,肺的宣发肃降对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也有影响,同时,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故临证时可以从纳化、升降、燥湿几方面的病理变化参以寒热虚实来辨别脾胃病的证候.  相似文献   

7.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集大成之功法,在习练过程中强调形、气、神的三调合一。调气是三调合一的关键与核心,可使神志趋于宁静并且指导形体的运动。华佗五禽戏调气养生是人体气机的物质性与功能性的结合,一方面以形体为物质基础,对气进行功能性的调节;另一方面将气看作物质,对机体气机的功能进行调节。"百病生于气",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都与气的调节有关,人体之气按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一身之气皆是分布到脏腑与经络之中,脏腑、经络气机失常则机体生变。调脏腑经络之气,以使人达到阴阳平调、气顺体健的状态是习练华佗五禽戏以防病治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腑,指六腑,腑气不畅即六腑的气机不畅。升降是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在脏腑中,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灵枢·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由于胃气以降为顺,故腑气亦以降为和,腑气下行则六腑化谷,糟粕浊气得以下行。腑气正常处于“平气”状态,《内经》认为“平气”是机体  相似文献   

9.
<正> 脾胃生理特性与功能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以气机升降而言,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根据阴阳二气性质,阳气主升阴气主降,但脾胃之气升降与此相反。因为人体脏腑之气属阴者主升,属阳者主降,阴阳之气相互交感,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故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从功能而论,胃主受纳水谷,纳则贵下行故胃  相似文献   

10.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夏度衡(1912~1992),湖南安化人。湖南省名中医、著名中医学家,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夏度衡教授行医五十余载,博采众长,经验丰富,尤以从肝论治脾胃病而著称。夏老认为脾胃居于中焦,通连上下,为脏腑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肝主疏泄,关系到五脏六腑气机之疏畅条达,调整脏腑机能,又尤重视调理肝脾。脾胃相为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之功;脾气主升,胃气主降,通连上下,为  相似文献   

12.
降气逆八法     
中医学认为,“气机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所谓“气机”,指的是脏腑活动能力。从生活上体验,确实是如此。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都是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据临床所见,肺气上逆则发咳嗽,胃气上逆则发呕恶,冲气上逆则发奔豚。运用降气逆的方药治之,确有良好效果。兹举成方为例,约列八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急性中风病的病机为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因此,调理气机,恢复和维持气机升降出入的有序状态,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气化失常的无序状态是治疗急性中风病的关键。具体体现于调气以升清降浊,调气以平肝疏肝,调气以祛瘀,调气以化痰,调气以通络。  相似文献   

14.
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学术思想撷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弼臣教授从事医、教、研50余载,医术精湛,善从肺论治小儿疑难重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今将其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撷要总结如下。1 力倡小儿气机紊乱与肺密切相关小儿疾病因于情志者甚少,故因于内伤七情致气机紊乱者更少。刘老积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气机紊乱与肺密切相关。这主要与肺主气、主治节功能以及宗气的生成是分不开的。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素问·五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云:“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而宗气的生成依靠肺所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合而…  相似文献   

15.
脏腑点穴治病其本质就是运用推拿按摩之术,以不同的手法直接作用于人体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或穴位,通过调理脏腑气分,恢复和增强脏腑机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脏腑点穴,不仅能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对其他许多疑难杂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1通过脏腑点穴,着力于打通任脉,贯通"三焦",意在调气活血,引气归元 人体生病皆因七情所伤,邪气所侵造成脏腑气分紊乱失调,清浊之气升降无序.气血运行不畅,身体阴阳失衡而成病.脏腑点穴治病就是通过按摩脏腑相关穴位,引导调理脏腑气分,使之归于和顺,以改善气血运行,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佳 《中医学报》2020,35(4):765-768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咽异感症的病位在食管、咽,与脾、胃、肝、肺四个脏腑相关,与精神情志活动亦有密切联系。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脾气不升是发病的基础,肝气郁结、肺气不降是发病的条件与加重的诱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咽异感症应以气神同调为法,从脾、胃、肝、肺论治,以调整气机升降及调整精神情志为治疗关键。调气:从肝,则条达肝气;从脾胃,或益脾气,或清胃热,或燥脾湿,或滋胃阴;从肺,则肃肺降气;同时,少佐升散之属,以达升降相宜之效,使浊气得降、清气得升、咽部得养。调神: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畅情达意,以调整病机,使脏腑气血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王小飞  魏伟 《中医学报》2020,35(8):1713-1716
干眼症的发生主要是津液代谢失常,不能润泽目珠,一方面是津液(泪液)生成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津液(泪液)输布不及。肺主治节,统摄全身气血津液的输布。肺脏功能正常,调节得当,津液充沛,上润目珠,则目视精明;肺为气之本,肺气旺盛,全身气机调畅,五脏六腑精阳之气顺达于目,目得其养则明视万物。若肺的功能失调,肺气阴不足或宣发肃降功能受损,则津液生成不足、输布不当,目失濡润,不润而干。临证提倡"从肺论治",调气、滋阴、养血并重,着重宣肺布津,行滞通络,重视脏腑五行,生克制化。  相似文献   

18.
胃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但若以气为百病之纲、脾升胃降这两个要点来审计,则有执简驭繁之效,故胃病可以升降观来诊治。常用的调气治疗胃病的方法有:疏肝气以助脾胃之气机升降,宣肺气以舒脾胃气化,升肺气以协调气机。  相似文献   

19.
喻氏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气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唯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所以他对气的论述颇多,贯穿于各篇著作之中,并能结合临床辨证用药,有其独特见解,大致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为诸气之主:喻氏认为:“身形之中有营气,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其所以统摄营卫腑脏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如“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因此他根据《内经·五运行大论》“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凭乎?大气举之也”以  相似文献   

20.
慢性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哮喘”等证范畴,简称为咳、痰、喘,是肺病的三个主证.其发生部位在肺,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以肺居胸中,为脏腑之华盖,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为气机升降之通道,它脏有病,很易影响于肺;又肺外合皮毛,性属娇脏,故易感受六淫之邪。肺病则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津液不能敷布全身而潴留为痰.痰阻气道,痰随气升,气痰交阻,故产生咳、痰、喘.久咳耗气,必致肺虚.继则伤脾,终则累肾,即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则咳而不喘”,“喘多肾虚”之说.肺气虚则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