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Af)增加卒中和死亡风险,华法林能降低卒中和死亡风险,但增加出血风险,故华法林用于Af合并卒中危险的患者。达比加群是一种直接的竞争性凝血酶抑制剂,其作用较强,生物利用度为6.5%,摄入剂量的80%经肾脏排泄,在血清中的半衰期为12~17h。本研究比较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Af抗凝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轻中度慢性肾损害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轻中度慢性肾损害患者120例(肌酐清除率30~70 ml/min),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60例,华法林组60例。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栓塞和出血事件,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血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达比加群酯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合计5例(8.3%),华法林组8例(1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总出血事件和一般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6.7%vs 20.0%,5.0%vs 13.3%,P0.05)。达比加群酯组与华法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肌酐、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和T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与华法林组在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和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vs 13.3%,P0.05)。结论对于高龄合并轻中度慢性肾损害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且达比加群酯出血事件低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比华法林二联抗凝方案在高龄心房颤动(AF)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抗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98例高龄AF合并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二联抗凝方案,即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抗栓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清尿酸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血栓事件、出血事件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6、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LT、CRP、D-D水平均呈逐渐明显下降趋势(F=42.417、18.254、44.582,均P<0.001);两组PT、INR、TT、APTT、Fib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F=356.521、5.689、112.526、35.417、5.62...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23届欧洲卒中大会(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报道的一项研究结果,在控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新病灶发展方面,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 drugs,NOAC)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华法林与拜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明确NVAF患者抗栓治疗的最佳选择。方法:根据国际指南中关于NVAF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建议,入选120例NVAF患者,随机均分为华法林组(目标INR 2~3)与阿司匹林(100mg/d)组,比较两组脑梗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67%比8.33%,P<0.05)。华法林组7例(11.67%),阿司匹林组6例(10.00%)发生出血,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岀血情况。结论:华法林抗凝效果明显,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脑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达比加群、华法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LV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且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观察各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  相似文献   

7.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3年2月发表了RE-MEDY和RE-SONATE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已接受过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患者,达比加群在长期抗凝治疗中效果不劣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预防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山东医药》2004,44(10):43-43
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我们采用华法林治疗2型糖尿病伴房颤患者98例,并观察其血栓栓塞及出血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对高危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栓前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9例高危持续性AF患者随机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阿司匹林组)或调整剂量华法林(华法林组)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栓前状态(PTS)各分子标志物,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超声测定心排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前后比较分析。随访中观察有无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①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D-二聚体、GMP-140、TAT、TM水平均显著降低,CO、LVEF均显著增加(P<0.05);②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治疗痊愈。结论调整剂量华法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高危AF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和心功能,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华法林是抗凝治疗的一线药物,然而,由于其治疗窗窄,患者需长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且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应用。新型口服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在减少血栓栓塞和大出血方面具有优势,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对达比加群酯在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与华法林的换药衔接、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瓣膜病伴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9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2 5~ 3 5(中等强度 ,76例 )和INR1 8~ 2 4(低等强度 ,12 1例 )两组 ,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55% ,中等强度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 96%的不良反应为出血 ,低等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为 7% ,中等强度组为 1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两组中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其他不良反应为皮疹及消化道症状。结论 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 8~ 3 5能明显降低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其安全性好。INR1 8~ 2 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2 5~ 3 5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轻中度慢性肾损害患者应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对终点事件发生率、血管内皮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121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轻中度慢性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华法林,观察组61例给予低剂量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科就诊的持续房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56例)和达比加群组(56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用于抗凝治疗,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与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华法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变化不明显(P0.05);达比加群组患者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 INR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达比加群组患者的APTT和TT水平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而PT、INR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华法林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血栓事件5例(8.93%),达比加群组发生1例血栓事件,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血栓事件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133,95%CI:0.014~1.278,P=0.08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6%和1.79%,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329,95%CI:0.046~2.335,P=0.31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分别发生出血事件5例(12.50%)和2例(3.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0,P=0.43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命性出血事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9%和19.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371)。结论在持续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两种药物的血栓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相似,安全性也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服用华法林与未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若发生脑卒中,其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差别,为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减轻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位于北京市的7家三级医院和2家非三级医院中,回顾性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神经科住院治疗且主要诊断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心房颤动患者,依据其脑卒中前是否服用华法林分为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疾病、检查结果、住院当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校正年龄、性别等资料后,分析服用华法林与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60例患者,其中服用华法林组51例(19.6%),未服用华法林组209例(80.4%)。服用华法林组NIHSS评分小于未服用华法林组(0.52±0.36)vs.(0.7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华法林且INR≥2可降低NIHSS评分(odds ratio=0.24,95%CI:0.07~0.85,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华法林且INR≥2的心房颤动患者若发生脑卒中其严重程度轻于未服用华法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琦 《山东医药》2007,47(26):104-105
2000年1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房颤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4 5 %下降到1 4% ,且比阿司匹林更有效〔1〕。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房颤患者未应用华法林,栓塞并发症的降低仍未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应用华法林过程中,存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频繁采血检测抗凝指标影响了患者服药顺应性〔2〕。本文对有血栓栓塞危险的房颤病人应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情况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年4月~2 0 0 2年5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缺血性中风等血栓栓塞危险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VT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6个月时的功能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指标包括受累静脉窦再通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2例CVT患者,其中达比加群酯组34例,华法林组118例。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功能转归良好率(94.1%对93.2%;χ^2=0.043,P=0.836)以及受累静脉窦再通率(94.1%对93.2%;χ^2=0.043,P=0.83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比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8.8%对27.1%;χ^2=4.985,P=0.026),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对16.1%;χ^2=0.618,P=0.432),但达比加群酯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有显著低于华法林组的趋势(0%对11.0%;Fisher精确检验P=0.074)。达比加群酯组无死亡病例,华法林组死亡2例,其中1例妊娠期女性患者在治疗4个月时死于CVT复发,1例男性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1.7%;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CVT的有效性不逊于华法林,且出血并发症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8.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简化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0]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次,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06例患者第3天检测INR≤3.0,2例INR>3.0;平均随访2.9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62%,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23%和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化抗凝检测方法是可行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维吾尔族(维族)心房颤动患者ABCA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与达比加群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维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患者的ABCA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再分别检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达比加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冠心病PCI合并心房颤动高出血风险患者抗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房颤动高出血风险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对照组。两组PCI开始至术后4周,均给予三联抗血栓药物治疗,术后4周~12月给予双联抗血栓药物治疗。其中达比加群酯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同时观察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结果两组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达比加群酯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升高;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且维持在达标水平(2.0~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达比加群酯组患者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合并心房颤动高出血风险患者抗栓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与华法林比较,能更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同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