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的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HIV的高变异性,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常会出现耐药问题,而这个问题对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耐药大多发生在药物作用的靶位,即HIV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区域。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从分子水平解释耐药发生的机制。本文就HIV耐药机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变异情况,以及检测耐药的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确保在抗逆转录酶治疗效果前提下有效降低抗逆转录酶治疗成本,减轻药物副作用,探讨NVP在抗逆转录酶治疗时如何选择导入期的最佳时机与周期。方法对224例抗逆转录酶治疗中包含NVP方案的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CD+4T细胞〉200个/ul在使用NVP方案导入期为两周时会出现中(重度)肝损66.07%(74/112),其中女性患者治疗前CD+4T细胞〉350个/ul尤为严重61.90%(26/42);当NVP导入期延长到三周,中(重度)肝损下降15.18%(66.07/50.89).延长到四周下降41.96%(66.07/24.11);结论CD+4T细胞≤200个/d的肝功能正常患者导入期在十五天为最佳,200个/ul〈CD+4T细胞≤350个/ul肝功能正常患者导)、期治疗时间应延长到三十天左右为最佳,CD+4T细胞〉350个/ul不适合使用NVP。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江都区2006年3月-2012年12月加入治疗的69例HIV/AIDS进行随访观察,观察截止于2013年12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数据,及死亡、退出治疗等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病毒抑制比例为68.8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细胞计数逐渐增长,治疗3年较治疗前平均增长266/mm3;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3年生存率为92.74%.结论 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较理想,早发现早治疗、扩大治疗覆盖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明显提高了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随着病毒耐药性的增加,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和严格的治疗方案所带来的不便影响了HAART的广泛应用和疗效,因此围绕HAART的研究一直是近年艾滋病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就近年在HIV耐药性,何时开始HAART,什么情况下换药或停止治疗及新药的评价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引起肝毒性比较常见,而且每类药物肝毒性机制不同.儿童患者HAART相关肝毒性的发生机制与成人患者相似,但发生率要低一些.HAART开始后的早期阶段要加强对肝毒性的监测,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如果肝酶升高超过10倍正常上限或出现肝炎症状要及时停药,如果肝毒性是由奈韦拉平或阿巴卡韦引起的,停药后不要再次应用,以防致命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新发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11-2013年江苏省每年新报告的HIV/AIDS及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感染途径、样本来源等相关信息,并收集血清或血浆样本,进行BED检测,计算新发感染比例,研究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同性传播的HIV/AIDS中新发感染比例最高(29.19%),其次是注射毒品(21.75%),异性传播最低(17.40%),不同感染途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报告的HIV/AIDS中,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可能是新发感染(OR=1.569,95%CI:1.168~2.107);与>35岁的相比,≤35岁的更可能是新发感染(OR=1.556,95%CI:1.289~1.879);与未婚相比,已婚有配偶的更可能是长期感染(OR=0.789,95%CI:0.649~0.960);与其他就诊者检测相比,通过检测咨询(OR=2.278,95%CI:1.853~2.801)、专题调查(OR=2.409,95%CI:1.860~3.120)及无偿献血人员检测(OR=2.911,95%CI:2.118~4.001)更容易发现HIV新发感染者(P<0.05)。结论江苏省新报告HIV/AIDS中MSM的新发感染比例最高;应加强主动监测,减少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 1.1流行现状 从全球来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5年12月,累计活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3940万。仅2004年,就有490万新感染者,死亡310万。从1984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的血清流行病学检查,证明艾滋病毒于1982年传入中国,1983年首次感染大陆的中国公民。1985年一个美籍阿根廷艾滋病患者来中国旅游,在北京发病死亡。1989年首先在云南发现经静脉注射吸毒的艾滋病毒感染者。1994年下半年发现供血者感染了艾滋病毒。此后,艾滋病在中国大陆迅速传播。2005年中国政府报告截止年底累计活着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为144000例,其中艾滋病人32000例,死亡8408例,这个数字远低于实际数字。卫生部估计截止2005年10月活着的HIV/AIDS病例已达65万(54~76万),其中艾滋病人7.5万例。约2.2万为供血和输血感染,约5.3万是经注射吸毒、性途径和母婴途径感染。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疫情发展非常严峻,估计2005年新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7万人(6~8万人),其中经性传播占49.8%,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8.6%,母婴传播占1.6%。艾滋病死亡2.5万人(2~3万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抽取了2个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1个AIDS高发县。未服药和服药在2—12个月的HIV感染者作为被调查对象,分别对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及治疗保障措施等项目,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评价服药者CD4^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时间在4—8个月的人数最多占78.24%,服药依从性达到90%~100%的占67.51%,停服和漏服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占66.95%,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服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治疗组坚持服药症状明显改善的占87.57%,停服和漏服药症状未明显改善的占11.01%。服药依从性对病情趋势变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治疗组服药后CD4^ T细胞总数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但实际速度较缓慢。抗病毒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分别是55.1%和50.8%,CD4^ T细胞数较未服药治疗的患者显著提高。耐药性毒株的流行率显著增加,由未服药人群的13.9%快速上升到服药3个月的45.4%和服药6个月的62.7%,其中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类药物耐药性的增加最为明显,导致中高度以上耐药率的显著增加。结论 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以后,HIV/AIDS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服药依从性直接关系治疗效果以及对治疗计划的实施。避免耐药毒株的出现,必须提高服药依从性,这对今后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晓锋  王启林  杨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26-5229
目的 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云南省艾滋病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1个省级、2个州级、5个县级抗病毒治疗医院作为研究现场,选择在2009年4月以前在8个研究现场入组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1 194名调查对象SF-36量表8个领域百分转换得分中以躯体功能(PF)得分最高,为(86.00±18.48)分,总健康(GH)得分最低,为(44.37±21.59)分,领域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 194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人SF-36量表8个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AIDS病人(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仍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生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并以年龄<50岁艾滋病患者为对照,进行相关分析,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年龄≥50岁和<50岁两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2 643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58.49±7.1)岁,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7 725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34.43±8.68)岁。两组艾滋病患者主要以男性、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初中及以下文化、基线CD4值在0~200个/μl之间、WHO临床分期为Ⅰ期、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司他夫定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为主;寿命表法显示年龄≥50岁组老年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82.06%下降到第10年的53.63%,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97.48%下降到第10年的94.2%。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50岁组的死亡风险高于<50岁组(χ2=209.7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率低,应结合本省特点,根据老年人群的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措施,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目前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初步探索影响抑郁症产生的因素。方法 2015年6-12月对长沙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门诊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180例患者开展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情况。利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SDS得分≥50分),应用心理疾病专家诊断系统(心理CT)确诊是否患抑郁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抑郁症产生的因素。结果 初筛检出有抑郁症状者48例(26.67%),确诊抑郁症者33例(18.33%)。多因素分析,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状况量表得分20~40分(OR=0.093,95%CI:0.020~0.431)是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抑郁症形成的保护因素,独居(OR=5.062,95%CI:1.626~15.764)、近3个月出现艾滋病相关的疾病(OR=3.778,95%CI:1.113~12.826)是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抑郁症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抑郁症患病率应该引起关注,临床应加大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石家庄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生存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石家庄市2005-2013年所有初次接受治疗的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生存状态有关的影响因素,并应用Trend F-H方法分析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组的生存率是否存在等级差别。结果 共纳入358例研究对象,治疗后总病死率为2.75/100人年,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91%、86%;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临床分期、血红蛋白、感染途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低。结论 石家庄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及时规范启动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有效地延缓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改善生活质量,但HAART要求近乎完美的依从性。其依从性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较多,但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不多。文章就国际上HIV/AIDS患者HAART依从性的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和病例中HIV-1耐药毒株的出现情况及其对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04、2005年分别对治疗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人群进行2次横断面调查。对接受调查者经知情同意,进行个人访谈填写耐药性研究调查表并进行免疫学、病毒学实验室指标评价和服药依从性调查;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浆病毒载量(VL);用RT-PCR方法扩增HIV-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1例,未治疗的27例,2年内分别有83.3%、64.5%的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分别有45.8%、45.2%的治疗患者VL达到检测限以下,与未治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中出现7个耐药位点,未治疗组出现4个耐药位点,高度耐药突变率及总耐药性突变率前者远高于后者。结论抗病毒治疗患者大部分达到了病毒抑制和免疫重建的目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治疗患者中出现HIV耐药性毒株,但对总体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者和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HCV合并感染对艾滋病ART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确诊的HIV/AIDS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V感染对艾滋病ART病毒学失败的影响。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共555例,另匹配HIV感染者555例。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年内,HIV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简称CD4)的中位数年均分别升高45.9个/mm3、37.1个/mm3。两组病例累计随访2 393.1人年,病毒学失败率为7.15/100人年(171/2 393.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HIV感染组的1.512(1.042~2.195)倍(P=0.030)。结论  合并HCV感染可能是影响HIV/AIDS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生存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is study sought to assess the diet quality of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HIV/AIDS who were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São Paulo, Brazil.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volved 56 HIV-infected adults. Demographic and anthropometric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diet quality was measured using the Healthy Eating Index (HEI), modified for Brazilians, which included ten components: adequacy of intake of six different food groups, total fat, cholesterol, dietary fibre and dietary variety.
Results  Among the individuals assessed, 64.3%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a diet needing improvement, while 8.7% had a poor diet. The overall HEI score was 68.3 points (SD = 14.9). Mean scores were low for fruits, vegetables, dairy products and dietary fibre; and high for meats and eggs, total fat and cholesterol. The overall HEI score was higher among individuals who were not overweight ( P  = 0.003), who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achieve dietary goals for dairy products ( P  = 0.039) and grains ( P  = 0.005).
Conclusion  Most of these adults living with HIV/AIDS had diets that required improvement, and being overweight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diet quality.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aimed at maintaining healthy body weight and die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caring for HIV-infected people.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的基础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构成比以及运用趋势χ2分析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治疗的HIV/AIDS共1 187人,男性843例(占71.02%),女性344例(占28.98%),年龄中位数38岁(P25 = 29,P75 = 51),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共689例(占58.19%),治疗机构以医疗机构最多,共1 161例(97.81%),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89.22%),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6.00 cell/mm3,从确认HIV阳性到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时间中位数为2.70(P25 = 0.90,P75 = 10.67)个月。每年新增治疗HIV/AIDS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50 cell/mm3的HIV/AIDS比例呈下降趋势,≥ 199 cell/mm3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 遵义市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逐渐扩大且开始治疗的时机已有所提前,但仍存在相当部分HIV/AIDS接受治疗较晚,遵义市HIV/AIDS早治疗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上海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方法,收集上海市2005—2017年开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信息,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用寿命表法计算治疗对象的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 251例纳入队列的治疗对象平均年龄(38.2±13.2)岁,以男性(8 447例,91.3%)和同性性传播(5 536例,59.8%)为主。生存时间中位数为21.9个月,因艾滋病死亡194人,治疗1、3、5、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83、0.979、0.972、0.963。多因素Cox分析发现,年龄、基线CD4+T细胞计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否更换治疗方案、传播途径是治疗对象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上海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应在扩大治疗覆盖面的基础上,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方案调整,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