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高龄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2004年1月~2007年12月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糖尿病组,纳入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术置入SES支架。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卒中、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5年随访率均为100%,糖尿病组MACCE发生率(57.8%,37/64)高于对照组(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心源性死亡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80% vs.1.67%,15.6% vs.8.33%,P均<0.05)。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不增加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率,但会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13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173例。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患者停药2 d后进行检查,指标包括血糖、纤维蛋白原、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记录血糖控制情况、病变血管(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支架置入情况(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患者血糖、纤维蛋白原、尿酸、三酰甘油水平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血糖控制率低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直径小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长度短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数量多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病变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OR=2.648,95%CI(1.723,3.977)〕、纤维蛋白原〔OR=3.657,95%CI(1.569,7.885)〕、三酰甘油〔OR=4.524,95%CI(2.647,12.024)〕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控制〔OR=0.524,95%CI(0.203,0.947)〕、支架直径〔OR=0.501,95%CI(0.142,0.995)〕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糖、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支架直径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2011年2月至12月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3例,分为糖尿病组(n=138),非糖尿病组(n=345)。所有患者至少随访5年,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和死亡。结果:随访期间,糖尿病组发生心肌梗死6例、靶血管重建16例、支架内再狭窄6例、死亡12例、总MACE事件30例;非糖尿病组发生心肌梗死3例、靶血管重建21例、支架内再狭窄10例、死亡10例、总MACE事件37例。两组之间靶血管重建率及支架内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法预测MACE发生率(22.2%对11.1%,P0.05)和全因死亡率(8.9%对3.1%,P0.05)糖尿病组均高于非糖尿病组。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MACE发生(HR=3.02,95%CI:1.09~8.34,P0.05)及全因死亡(HR=2.06,95%CI:1.12~3.79,P0.05)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置入支架后的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影响冠心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之乐(普罗布考)预防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8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PCI前、后及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普罗布考组最小管腔直径和管腔净获得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6±0.8)mm和(1.5±0.4)mm,P〈0.05;(1.7±0.3)mm和(0.8±0.1)mm,P〈0.01)],再狭窄率明显下降(15.4%和38.8%,P〈0.05)。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372±0.06)mg/L和(0.597±40.14)mg/L,P〈0.01];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狭窄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备受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重视。目前,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首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也是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之一,尤其对于CEA高风险患者,CAS为最佳治疗手段。CAS具有侵入性较小、患者不适感更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ISR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缺血性卒中复发等临床事件密切相关。作者就CAS术后ISR形成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自从2000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首次应用于临床,其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一系列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注册研究中得到证实。然而,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发生的支架边缘再狭窄依然是临床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入选我院2008—2011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210例,平均年龄(68.9±7.8)岁;男125例,女85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结果 210例患者共置入352枚支架,其中有3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脂蛋白(a)、支架长度、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7)、直径(P=0.022)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3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连续性入选的3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n=74)及非支架内再狭窄(non-ISR)组(n=294)。应用Cox’s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ISR组较non-ISR组具有更高的VLDL-C、TG、UA、病变血管数目、多支病变、SYNTAX评分及既往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史,non-ISR组具有较高的饮酒史。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DM),DES置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是VLDL(HR=1.85,95%CI=1.24~2.77,P=0.002)、UA(每增加50μmol/L,HR=1.19,95%CI=1.05~1.34,P=0.006)、SYNTAX评分(每增加5分,HR=1.34,95%CI=1.03~1.74,P=0.031)、既往PCI病史(HR=3.43,95%CI=1.57~7.80,P=0.003)。结论:研究提示VLDL-C、SYNTAX评分、血尿酸水平、既往PCI病史是DM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起始段狄窄或闭塞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支架置入术可减少椎动脉狭窄患者的后循环缺血,术后冉狭窄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文章综述了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治疗方法以及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普罗布考预防再狭窄的临床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72例合并糖尿病并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普罗布考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0.25 g,每日2次),连续服药至PCI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内或两端5 mm内出现≥50%狭窄程度的病变。测定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中10例(27.8%)发生再狭窄,普罗布考组仅3例(8.3%)发生再狭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普罗布考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有效降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起始段狄窄或闭塞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支架置入术可减少椎动脉狭窄患者的后循环缺血,术后冉狭窄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文章综述了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治疗方法以及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指南推荐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药物支架置入的患者应行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T)至少1年,用于改善近期、远期预后,同时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然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因为血小板的高活力状态,相对非糖尿病患者,在DAT治疗下仍残留较高的死亡、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如何针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群加以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将结合该问题的临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狭窄已成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支架对血管壁的持续刺激,激活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堆积、新生内膜形成、血管重构,引起再狭窄。本研究就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炎症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颅外段CAS患者55例,定期随访3年。根据CAS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4例)和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51例)进行比较。并分析CAS后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在55例完成3年随访的CAS患者中,4例(7.3%)出现了终点事件的患者均为脑梗死。其中3例患者缺血事件对应的脑梗死在支架置入同侧,1例患者缺血事件对应的脑梗死在支架置入对侧。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高血压史、有两个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术后未系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有多次脑梗死病史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P<0.05)。3年随访观察,有3例(5.5%)发生了再狭窄。结论 CAS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CAS后中远期再狭窄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ercutaneous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发明以来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从当初的球囊时代进入目前支架时代 ,尽管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改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 ,PCI)的治疗适应症不断扩大 ,手术成功率也不断提高 ,但是再狭窄仍是PCI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约 2 5 %~ 5 0 %病人术后 3个月~ 6个月发生再狭窄 ,尽管冠状动脉内支架通过抑制弹性回缩和血管重构使再狭窄率降低 ,但支架置入术后仍有约 15 %~ 3…  相似文献   

16.
正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动脉狭窄复发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然而,再狭窄是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并且与相应脑动脉供血区域的脑卒中发病显著相关[3]。研究显示,重度脑血管狭窄患者即使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2年内同侧脑卒中累计复发率高达38.2%[4-5]。既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中位随访期再狭窄的概率为30%[6]。自膨式支架的再狭窄率更高[7-8]。因此,对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不同类型支架再狭窄形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造影复查的影像资料,寻找不同支架再狭窄的特点。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造影复查的846处病变,对再狭窄病变行再狭窄形式分析。结果裸支架和药物支架再狭窄中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分别占5.69%和33.67%(P=0.000),而支架内弥漫性再狭窄分别占29.27%和9.18%(P=0.000),弥漫性狭窄累及支架两端的分别为20.33%和6.12%(P=0.003),闭塞性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9.76%和10.20%(P=0.912)。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释放支架和紫杉醇释放支架再狭窄支架边缘局限性再狭窄分别为47.06%和25.00%(P=0.037),支架内弥漫性狭窄分别为1.96%和16.67%(P=0.018)。结论药物支架改变了支架再狭窄模式,弥漫型转为局限型;闭塞性再狭窄时药物支架以支架近端闭塞为主,裸支架以支架内闭塞为主;紫杉醇药物释放支架弥漫性再狭窄发生率较雷帕霉素释放支架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可由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的缺血导致血液动力学脑梗塞,也可因狭窄部位血栓形成,栓子的脱落导致远端脑组织梗塞引起,临床可予药物抗凝、抗血小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等治疗。近几年来,由于神经介入技术的日臻成熟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CAS己成为颈内动脉狭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风险及对患者的影响己越来越少,但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从2004年2月至2007年4月己予42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施行CAS,围手术期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疗效显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肾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0年3月~2003年12月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20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住院期间、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的病人血压、服用抗高血压药和检测血清肌酐水平,记录手术并发症及随访病人的临床不良事件.结果 208例共254条肾动脉成功放置了支架,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9%.随访期血清肌酐从术前(189±6) μmol/L,下降至(146±5) μmol/L(P=0.007),血压从术前(163±12)/(101±9)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136±11)/(76±7) mm Hg(P=0.02).结论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尿酸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 :2 13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因胸痛复发或医生动员行冠脉造影随访 ,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 5 0 %为再狭窄。记录这些患者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并测定血清尿酸浓度。结果 :2 13例患者共 2 5 7处病变所置入的支架中 ,支架内再狭窄 87例 (138处病变 ) ,其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无再狭窄患者 (P <0 .0 5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高尿酸血症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1.15 )。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脉内支架再狭窄明显相关 ,降低血尿酸浓度可能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