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老年糖尿病共计62例,按接诊日期单双号分组。31例进入对照组,治疗应用阿卡波糖片。余31例进入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81±3.26)d。治疗前FBG(14.36±3.20)mmol/L,2 h PG(21.17±4.22)mmol/L;治疗后FBG(5.47±0.56)mmol/L,2 h PG(6.58±1.72)mmol/L。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对照组血糖达标(12.56±4.42)d。治疗前FBG(14.25±3.11)mmol/L,2 h PG(21.20±4.17)mmol/L;治疗后FBG(7.36±0.98)mmol/L,2 h PG(11.30±2.89)mmol/L。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两组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FBG和2 h PG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发生低血糖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双"C")强化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分别采用联合胰岛素方案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双"C"强化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58/60)比80%(48/60),P0.05],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3.46±0.95)d比(6.50±1.82)d,(31.55±4.61)U/d比(40.12±5.94)U/d,P0.05],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5±0.51)mmol/L比(7.37±0.91)mmol/L,(5.48±1.55)mmol/L比(8.20±2.04)mmol/L,(5.33±1.48)mmol/L比(7.96±2.20)mmol/L,(4.90±1.46)mmol/L比(7.70±2.07)mmol/L,(4.75±1.22)mmol/L比(6.70±1.98)mmol/L,P0.05]。联合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0)比12%(7/60),P0.05]。结论:双"C"强化辅助联合胰岛素方案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有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该院100例2017年10月—2018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时间、空腹血糖达到标准范围时间、餐后血糖达到标准范围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的相关指标;低血糖事件。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100.00%、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时间(4.11±1.21)d、空腹血糖达到标准范围时间(4.17±1.41)d、餐后血糖达到标准范围的时间(5.13±0.24)d、治疗后观察组FBG(7.27±1.82)mmol/L、2 hPBG(9.18±2.21)mmol/L、HbA1c(6.21±2.11)%等血糖的相关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基于对象自主自愿原则予以分组,均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注射方式或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式。分析对比两组对象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频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6.19±0.52)mmol/L及餐后2 h血糖水平(7.21±0.55)mmol/L优于对照组的(7.55±0.52)、(9.15±0.5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81、25.195,P=0.002、0.00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3.48±0.65)d、胰岛素使用量(34.31±1.54)U/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1.22±0.45)次/例优于对照组的(6.32±0.65)d、(46.29±1.54)U/d、(3.48±0.45)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9、55.463、35.873,P0.05)。结论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浓度,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使用剂量,其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56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0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2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46±0.56) d]、治疗后空腹血糖[(5.52±1.23) mmol/L]、餐后2h血糖[(8.26±1.32) mmol/L]低于对照组[(4.12±0.78) d、(6.65±1.36) mmol/L、(10.02±1.36) mmol/L],(P 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8.46%),(P 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文  孙娟 《山东医药》2009,49(51):56-5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观察组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加用诺和灵N,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间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间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8.2±2.5)d、(5.0±1.3)mmol/L、(7.1±1.5)mmol/L、5.6%,对照组分别为(11.1±1.8)d、(5.9±1.4)mmol/L、(7.3±1.3)mmol/L、13.9%,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应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院内分泌科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住院的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时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SII组与MSII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BG)分别由(13.53±5.01)mmol/L和(12.25±3.49)mmol/L下降到(5.56±0.76)mmol/L和(6.07±0.97)mmol/L,CSII组FBG下降程度更大(P=0.005)。静脉血餐后2h血糖(2hPG)分别由(19.56±5.82)mmol/L和(18.69±3.98)mmol/L下降到(6.93±1.07)mmol/L和(7.28±1.54)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差值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29),血糖曲线下面积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17)。CSII组与MSII组GSP分别由(407±79)μmol/L和(410±100)μmol/L下降到(266±74)μmol/L和(297±83)μmol/L,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两组治疗后绝对下降值CSII组更显著(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3.66±1.41)d,显著短于MSII组的(5.83±1.77)d(P<0.05)。CSII组在达标时和治疗第7天的胰岛素剂量分别是(40.23±7.47)U/d和(36.06±9.71)U/d,均显著少于MSII组的(47.71±17.74)U/d和(45.63±11.91)U/d(P均<0.05)。两组有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35例次,CSII组与MSII组分别有15例次和20例次,其中CSII组血糖≤3.9mmol/L和≤2.8mmol/L的分别为7和0例次,MSII组分别为19和8例次,前者均少于后者。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尚未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SII相比,CSII治疗在降低FBG、缩小血糖波动和整体血糖控制方面更显著,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为(6.31±0.90)%,空腹血糖检测值为(7.16±1.05)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7±1.52)mmol/L,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8.12±1.63)d,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4.65±2.07)d,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且不改变患者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选择标准及排除标准的82例进行分组治疗,病例分组方法为信封法。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则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组分别为(7.12±1.62)、(6.52±0.3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平均为(30.3±4.2)U/d、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8.4±1.7)d、低血糖发生率为2.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血糖的改善效果相仿,但胰岛素泵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几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6月该院接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体质量增长量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 Al C、FBG及2 h PG水平分别为(6.37±0.36)%、(6.32±0.67)mmol/L及(9.27±1.65)mmol/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0、6.369、5.852,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体质量增长量分别为(6.27±1.26)d、(22.69±3.87)IU/d、(1.59±1.48)K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5、7.613、2.844,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确切,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用药剂量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血糖达标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使用胰岛素和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平均(6.30±1.33)mmol/L,2 h PG平均(8.03±1.34)mmol/L,Hb A1c平均(6.22±0.42)mmol/L;对照组分别为(7.79±1.27)mmol/L,(10.01±1.83)mmol/L,治疗后(7.21±0.74)mmol/L;两组的FPG、2 h PG及Hb A1c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较为明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36例,达标率72.0%;对照组达标21例,达标率为42.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低血糖次数(5.15±0.72)次、高血糖次数(21.32±2.78)次,对照组为(9.23±0.23)次、(30.37±3.02)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血糖控制效果突出,能够提升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选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2月—2017年6月,分为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35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35例;并对7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在治疗效果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5.57%(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在血糖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5.70±1.05)mmol/L、餐后2 h血糖(6.75±1.35)mmol/L、血糖达标时间(4.20±1.60)d,对照组空腹血糖(6.89±1.45)mmol/L、餐后2 h血糖(8.60±1.55)mmol/L、血糖达标时间(9.25±3.25)d。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治疗中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等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FBG(空腹血糖)、2 hPBG(餐后2 h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对比中,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FBG水平控制方面,治疗后降低到(5.2±0.2)mmol/L,对照组治疗后为(7.0±0.2)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30%)明显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稳定性,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6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30)采用每晚8点注射来得时,当某餐餐后血糖控制不良时,即加用诺和锐。强化治疗组(n=30)采用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每晚10点注射诺和灵N。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FBG、P2BG均较前明显下降,P2BG及血糖达标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FBG低于强化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强化治疗组,每日注射4次胰岛素患者明显少于强化组,且患者坚持用药时间明显长于强化治疗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餐时超短效胰岛素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52例FBG≥11.1mmol/L,2hPG≥14mmol/L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一周,不合用其他口服降糖药,观察达到目标血糖(FBG7mmol/L,2hBG10mmol/L)的天数及胰岛素泵的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结果达到目标血糖的平均天数为5.1±1.7(天),胰岛素的日基础量为0.28±0.05(u/kg),日餐前大剂量为0.36±0.13(u/kg)。发生低血糖症0.03±0.17(次/人),低血糖反应0.96±0.22(次/人),生化低血糖0.06±0.28(次/人)。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2型初诊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具有快速平稳降血糖作用,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及血糖变化。方法临床资料采集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治疗的80例DKA患儿,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微量持续泵注胰岛素,比较两组血糖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1、24 h血糖(21.21±2.14)mmol/L、(12.06±2.71)mmol/L均比对照组水平低,尿酮体转阴(47.11±3.21)h、pH值恢复(1.12±0.25)h、血糖达标(5.82±1.14)h均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酸中毒纠正(5.81±3.20)h、24 h胰岛素用量(12.05±2.74)U、住院时间(7.62±2.05)d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比对照组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过微量持续泵注胰岛素治疗后,能迅速控制血糖稳定,加快纠正酸中毒,胰岛素用量少,且无低血糖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2周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达到参考范围。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和PBG、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及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和PBG、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和PBG低于对照组,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5.0%(2/40),低于对照组为25.0%(10/40)(χ2=5.831,P=0.016)。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予以重组人胰岛素以及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1月—2017年3月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平均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观察组使用人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达标、生化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4.01±0.58)d,较对照组更低(P0.05),在血糖达标率对比方面,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性不强(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22±2.04)mmol/L、(5.42±1.66)mmol/L、(6.03±0.39)%,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概率仅为4.76%,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均有较佳效果,但人胰岛素类似物血糖控制情况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是否相同。方法随机选择该中心2012—2014年间诊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以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三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早、晚餐后1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中餐后1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早餐前达标所用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中、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缩短,早餐前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门冬胰岛素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疗,尤其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