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其手术治疗已有百年的历史。自从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来,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一直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LS)的首选及标准术式,如果同时合并侧隐窝狭窄,还需切除部分或全部小关节突。该术式容易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疤痕粘连及医源性椎管狭窄等。为了减少对脊柱结构的破坏,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减少术后疤痕粘连及硬脊膜粘连,我们以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为辅助,明确狭窄部位,开展选择性多处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包茂德 《中医正骨》2008,20(2):42-42
腰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临床上最常见的狭窄部位多发生在侧隐窝。本文通过对1990~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25例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探求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椎间孔因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神经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出现临床症状。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配合手术治疗,能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笔者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针刀疗效。方法:采用针刀切割黄韧带、再配合侧隐窝阻滞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临床治疗202例,优98例(48.51%),良59例(29.21%),好转38例(18.81%),无效7例(3.47%),优良率77.72%,总有效率96.53%。结论:针刀切割黄韧带、联合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为临床引起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将其所压迫的神经根彻底减压松解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伺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创伤,保持腰椎的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医生的共同目标。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NED)的出现最初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开发的新技术,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的反复更新,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将NED技术应用到侧隐窝狭窄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8月,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5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为腰椎管的前后直径和侧方直径较正常狭窄,椎管的横切面形状异常,致侧隐窝或1个及数个椎孔部马尾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主要表现为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本症临床较为多见.笔者近年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先天或后天造成的腰椎管、侧隐窝及神经孔道各径线缩小,导致马尾和神经受压而产生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2012年12月至今,我院采用全国中医骨伤大师李同生教授的通督活血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12例,取得一定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针刀闭合松解联合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组在小针刀松解的基础上在侧隐窝用注射针刀注入40%臭氧10-15mL。作近期、远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之20%和75%;远期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84.4%,总有效率96.4%,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之22.2%和42.2%(P0.01)。结论小针刀闭合松解联合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科学、疗效确切、安全易行,值得在针刀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麻下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全麻下行症状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50例,患者均为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且均为单侧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射次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术前和术后1天、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的评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的ODI指数为6.38±3.37,低于术前的67.62±9.89(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优4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6.0%。术中未见硬膜囊撕裂,术后未见椎间盘感染、椎管内血肿、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可对单侧整个侧隐窝区所在神经根进行彻底的减压及松解,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玉琛 《中医正骨》1999,11(6):55-56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神经卡压现象,腰椎管、神经根通道和椎间孔的任何类型的狭窄引起的临床症状均称为腰椎管狭窄症。病因上可分为发育性、退变性、创伤性、医源性椎管狭窄等几种类型。病理上可分为中央管、神经根管和侧隐窝狭窄三种类型。临床上可分为神经根型、马尾型、...  相似文献   

11.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的前后直径和侧方直径比正常狭窄,椎管的横切面形状异常,造成侧隐窝或一个及数个椎孔部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的压迫,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目前临床较为多见,笔者应用次髎穴位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70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26例,女4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7年。全部患者均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 2 治疗方法 操作:病人俯卧或侧卧位,于患侧髂后上棘内下方约1cm凹陷处,即第二骶后孔为次髎穴。局部常规消毒,用6~7号针头做皮丘后刺入,回吸无血及液体即可注药,注药后休息10~20钟,无异常反应即可离院。  相似文献   

12.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内神经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宫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根或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的综合症。临床上多发生于老年人,是慢性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属骨伤科疑难病症。  相似文献   

13.
正腰椎管退行性狭窄症(LSS)是临床常见的腰椎病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腰椎管容积退行性缩小及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主要表现为腰痛、间歇性跛行等,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致生活能力丧失,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目前,临床一般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虽可有效缓解症状,但长期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腰椎管退行性狭窄症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2])。  相似文献   

14.
谭红略  黄桂成 《中医正骨》2003,15(11):53-54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 DLSS)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 ,多见于老年人 ,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占椎管内疾病的第 2位。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腰腿痛痹症范畴 ,病因与先天肾气不足、慢性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有关 ;病机是肾气不足、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通。长期以来 ,中医工作者从中医药辩证论治该病取得了较理想疗效 ,并从现代医学角度就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 DLSS现代医学概念及其发病机理认识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三步针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经三步针罐疗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研究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椎间盘突出位置、单或多间隙间盘突出、有无侧隐窝狭窄、有无椎管狭窄、患者是否配合卧床休息、初发或复发腰腿痛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三步针罐疗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年龄、椎间盘突出位置、有无侧隐窝狭窄、有无椎管狭窄成负相关(均P0.05),与是否配合休息、初发或复发腰腿痛成正相关(均P0.05)。结论年龄、椎间盘突出位置、有无侧隐窝狭窄、有无椎管狭窄、是否配合休息、初发或复发腰腿6个因素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内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根或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据病因可有先天性和继发性之分,前者多由于椎管各构件发育不良所致,后者则多因退变、外伤、脊柱畸形、炎症、肿瘤等导致。本病是慢性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内  相似文献   

17.
庄洪教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小文  谢翠英 《新中医》2011,(7):175-177
腰椎管狭窄症(Syndrome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SLSS)是指腰椎管内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根或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疑难病证,以中老年为多,男多于女。  相似文献   

18.
神经根炎及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病变主要是在硬膜外腔侧隐窝,将药物集中注射到侧隐窝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自2000年以来作者研究了侧隐窝注射的小关节内侧缘等进路,并采用注射不同的药物治疗腰腿痛,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55~86岁,中位数69岁。腰椎侧隐窝狭窄部位,L4~L520例、L3~L410例、L2~L33例。左侧16例,右侧1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单侧下肢疼痛,轻微腰痛或不伴腰痛,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3分;单侧坐骨神经支配区的痛觉敏感或减退,或伴坐骨神经支配肌肉的肌力减退。病程3~6个月,中位数4个月。记录手术前后患者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综合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56 min,中位数123 min。所有患...  相似文献   

20.
龙利民 《中医药导报》2002,8(7):427-427
以微创减压治疗 2 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 ,优 16例、良 2例、尚可 1例、差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