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良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5-57,6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对膝下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4排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59例,并先后行64排CTA、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64排CTA、MRA及64排CTA与MRA联合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64排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32%,特异度为98.22%,阳性预测值为93.97%,阴性预测值为99.23%;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97.38%,阳性预测值为91.07%,阴性预测值为98.94%;64排CTA与MRA联合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8.1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9.47%。结论 64排CTA、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DSA相比仅对轻度、中度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较低,64排CTA与MRA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确定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及DSA检查的患者24例,DSA与64层螺旋CTA检查间隔时间2周。CT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64层螺旋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SA显示34条共170段下肢动脉,69段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CTA诊断血管高估8段,低估8段。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50%为阈值,64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7.1%,特异性96.0%,准确率97.2%,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术前评估、诊断和筛选有较大的帮助,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该院诊治的31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A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下对SSS患者锁骨下和无名动脉给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重组等后处理,并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1例SSS患者采用CTA共检测93支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显示33支存在狭窄性病变。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性91.3%,特异性80%,准确率93.9%;CTA测定血管狭窄斑块性质的敏感性90.1%,特异性72.7%,准确率84.8%。结论 CTA是测量和评估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血管狭窄、闭塞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其结果和下肢动脉DSA检查基本保持一致,可以作为SSS首选的术前评估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对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东营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和MRA检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测方式对于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析漏诊率、误诊率;分析比对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下肢动脉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CT诊断真阳40例、假阳5例、假阴22例、真阴1例。MRA诊断真阳61例、假阳1例、假阴1例、真阴5例;MRA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漏诊率为1.61%、误诊率为16.67%,低于CT的35.48%、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诊断中,小腿动脉狭窄46例、足部动脉狭窄44例、股动脉狭窄49例,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4例患者CT成像模糊,46例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为Ⅰ级动脉狭窄;19例(41.30%)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老年患者150例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病患实施多排螺旋CTA成像技术检测的情况,对比诊断符合率,并针对CTA影像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确诊131例椎动脉变异,其中63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47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1例椎动脉行径变异。多排螺旋CTA诊断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特异性89.47%(17/19),诊断敏感度为97.71%(128/131),准确性96.67%(145/150),阳性预测值达到98.46%(128/130),阴性预测值为85.00%(17/20),同椎动脉变异DSA诊断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具备一致性。结论多排螺旋CTA技术诊断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准确性良好,能够对椎动脉变异形态、特征做直观判断,减少漏诊或误诊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26例,共67支血管病变,血管影像(MRA/CTA/DSA)检查107支血管病变。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55.14%,特异性97.91%。诊断椎动脉狭窄敏感性88.89%,特异性97.6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敏感性46.43%,特异性94.29%;诊断大脑后动脉狭窄敏感性41.51%,特异性100%。结论 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TCD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利用CTA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的探讨。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接收到的90例被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伴有下肢动脉病患者的CTA影像进行分析,其中有62例病患接受了血管造影检查,对各患者的DSA结果进行比对,并对CTA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在CTA下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和其所涉及的范围,对比DSA后发现,总符合率能达到93.18%。股动脉和腘动脉符合率能达到100%,股深动脉达到了92.56%,以上数据与总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动脉的符合率为79.42%,与总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A下诊断出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同时该方法具有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可以成功替代DSA成为检验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患儿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40例经DSA(数字键影血管造影)确诊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下肢血管彩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3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结果 40例患儿经CTA检查后确定阳性者37例,未见假阳性者,同比DSA,符合率为92.5%;经彩照检查确定阳性者25例,同比DSA,符合率为62.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患儿下肢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是值得临床使用和选择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响(DSA)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MRA与DSA不同成像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成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特异性为96.1%,敏感性为98.2%,MRA阳性预测值为92。0%,阴性预测值为98。4%,对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3。1%,敏感性为97.2%,阳性预测值为93.7%,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MRA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DSA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而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何对脑动脉病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目前脑血管的检查技术有多种,常见的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过去认为DSA是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CT设备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CTA成像结果越来越接近DSA成像结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优于DS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快捷、无创、准确的影像技术,CTA成像在脑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血管及灌注成像(PWI)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行常规MR平扫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PWI检查。按其检查结果分成正常组和异常组,各36例。异常组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和闭塞组,实行MRA、PWI的检查。比较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两组PWI参数比值。结果正常组MRA没有异常情况,异常组MRA、PWI狭窄组准确率为83.33%、88.89%,闭塞组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达峰时间(r TT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和PWI、常规MRI联合治疗糖尿病,对脑血管病变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MRA)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 DCE-MRA检查,计算机后处理得到下肢动脉血管树,并与其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3D DCE-MRA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的下肢血管树图像.3D DCE-MRA对血管0~4级狭窄检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级:76%、83%、77%和82%;1级:80%、82%、87%和95%;2级:84%、90%、96%和71%;3级:89%、91%、93%和98%;4级:92%、96%、97%和94%.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下肢动脉5级狭窄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级别和3D DCE-MRA检出敏感度、特异度显著相关.结论 3D DCE-MRA评价在下肢动脉病变中血管分级、狭窄部位、程度等方面,与动脉DSA检查效果相同,为一种诊断老年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行CTA和DSA检查,在CT工作站对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进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后处理,并与DSA结果对照。结果 24例CTA显示共72支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25支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重度狭窄18支,完全闭塞7支。CTA诊断血管低估1支,高估0支。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70%为阈值,CTA对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6.0%,特异性100%,准确率98.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9%。根据CTA检查结果行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4例,同时行支架置入20例,共21枚。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估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方法,可作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术前评价的首选检查,为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非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时间飞跃法(3D TOF 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拟诊为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病例资料220份,分别行双源CT肾动脉CTA及3D TOF MRA肾动脉造影检查,将影像检查结果 与临床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对比,同时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该院25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56例糖尿病患者和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采用双侧下肢动脉18节段分段法,对2组患者间动脉硬化斑块种类、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病变范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共1 008节段,CT检出动脉粥样硬化672处(66.67%),高血压组共1 260节段,CT检出451处(35.79%),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斑块均以混合斑块为主,糖尿病组斑块主要分布于腘动脉以下中小动脉且受累范围较弥漫,高血压组多分布于腘动脉以上大动脉,糖尿病组管腔轻度以上狭窄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 256层CT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组斑块血管受累范围较弥漫、血管狭窄较严重,是导致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在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VCTDSA(32例)、MRA(30例)、CTA(40例)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准,评价V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评估介入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DSA检查,对比三种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134例患者,共检查1340支血管,DSA检出病变血管341支(25.45%)、完全闭塞血管25支(1.87%)、狭窄率70%~99%血管153支(11.42%)、狭窄率50%~69%血管61支(4.55%)、狭窄率50%血管102支(7.61%);与CTA、MRA比较,DSA的病变血管检出率(21.19%、19.40%比25.45%)、狭窄率50%~69%血管检出率(3.06%、2.54%比4.55%)、狭窄率50%血管检出率(5.67%、4.93%比7.61%)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109例患者(120支血管)接受介入治疗,与术前比较,介入后颅外动脉狭窄率[(83.51±8.74)%比(22.87±7.90)%]、颅内动脉狭窄率[(81.63±9.02)%比(19.64±6.18)%]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的平均NIHSS评分[(14.68±3.18)分比(3.16±1.94)分]显著降低,P=0.001。结论: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A、MRA,对术后效果评估也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