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敦煌遗书《辅行诀》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利用敦煌方药辨治内科疾病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录入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方剂,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出敦煌遗书《辅行诀》中医方剂61首,涉及药物66味,药物总使用频次336次。所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白芍、干姜、生姜、黄芩、旋覆花、人参、大枣、竹叶、五味子、桂枝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累计频率为80.66%;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3.91%;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87.95%;归经以胃、肺、脾、心、肾、肝经为主,累计频率达86.15%。敦煌医术类方剂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以补气药甘草、人参、大枣,补血药白芍,滋阴药麦门冬为主,次以清热药竹叶、黄芩为辅,再以解表药生姜、桂枝,温里药干姜,化痰止咳平喘药旋覆花,收涩药五味子等为特色用药。高频次药物构成敦煌医术类方剂中治疗天行病的小阴旦汤。结论本研究总结出了敦煌《辅行诀》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体系,可为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敦煌医书《辅行诀》方剂中五脏归经用药配伍规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临床运用敦煌方药辨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五脏归经对脏腑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整理《辅行诀》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6味,总用药次数为336次。归经配伍体系是归肺脾心三经补气药为甘草、人参;归心脾肾经的三经温里药为干姜;归肺脾二经发散风寒药为生姜;归脾肝二经补血药为白芍药;归肺经温化寒痰药为旋复花;归肺经发散风寒药为桂枝;归脾经清热燥湿药为黄芩。结论:《辅行诀》方药归经频次最高药物是治疗天行病小阴旦汤的基本组成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系统熵聚类方法对敦煌《辅行诀》中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传承敦煌方药辨治内科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敦煌《辅行诀》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算法及复杂网络系统熵聚类方法挖掘分析。结果:整理敦煌《辅行诀》所载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4味,总用药频数达320次。在支持度个数为8、置信度为0.8的条件下,得到药物组合共12个,关联规则为4个;当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时,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为5对。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5个新处方。结论:(1)敦煌《辅行诀》核心药为甘草、白芍、干姜、黄芩、生姜、人参、旋复花、五味子、大枣等,是组成敦煌《辅行诀》治疗天行病的大小阴旦汤主干药。(2)总结出了5个新处方及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体系,为临床辨治中医疾病用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角药是临床配伍组方的固定组成形式,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七情归经等配伍原则,在临床辨治中3味中药相参、有机配伍、灵活加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疗效较佳。在敦煌《辅行诀》中含有4组常用角药:调和营卫角药桂枝、甘草、白芍;益气和胃角药人参、大枣、炙甘草;温中健脾角药干姜、人参、白术;清热泻火角药大黄、黄芩、黄连。通过探析敦煌《辅行诀》中辨治内科疾病的常用角药,为临床更好传承敦煌中医药辨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分析敦煌《辅行诀》方剂君药,以明确组方配伍思路,为敦煌《辅行诀》方剂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敦煌石窟秘方与针灸图》所载敦煌《辅行诀》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计算有效相对药量,识别各方剂君药,计算君药指数,分析药物性味归经特点,及所判定君药与古代医家认定君药的符合程度。结果纳入方剂61首,涉及药物64味,其中1味君药者57首、2味君药者4首。去重后得到作为君药的药物26味。君药指数最大的药物为附子,其次为栀子、黄连、石膏、半夏等。研究判定君药与文献既定君药符合率为83.87%。君药与非君药特性比较,君药中寒性,苦味,归胆、膀胱、肾经者多于非君药,而君药中温性,甘味,归肺、肾、脾、肝经者少于非君药。结论君臣药配伍分析表明,敦煌《辅行诀》方剂主要治疗寒热天行病。本研究判定君药准确率较高,可为敦煌《辅行诀》方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敦煌《辅行诀》中干姜-附子角药的临证配伍应用进行探析,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方法:整理提取敦煌《辅行诀》中含干姜-附子的方剂,分别从独立成方、组方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方面论述角药的临床配伍特点。结果:敦煌《辅行诀》中独立成方之干姜-附子角药1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附子角药9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当,实用效捷。结论:敦煌《辅行诀》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附子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记载同名前胡汤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清代以前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记载的同名前胡汤,录入计算机并建立同名前胡汤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方药配伍规律。结果:在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中,依据不同年代记载同名前胡汤方剂不重复计,仅在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六代共95部古医籍中共出现同名前胡汤85首,涉及中药107味,药物分为17类,用药总次数为813次;核心药物为前胡、甘草、生姜、半夏、黄芩、人参、麦门冬、白芍药、石膏等及核心药类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等。结论:(1)组成敦煌前胡汤的11味药包含了最高频率的6味药和频率较高的1味白芍,体现了核心药为组方配伍的基本药物。(2)敦煌前胡汤是《千金》前胡汤减麦门冬、桂心加吴茱萸构成,可能为后者的衍生方。  相似文献   

8.
小补肝汤出自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由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或薯蓣)四味药组成,现已被众多医家在临床广上泛使用,疗效显著。王小荣副主任医师在使用本方时,常以肉桂代替原方之桂枝,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根据王小荣老师对病证的认识和对肉桂与桂枝的独到见解,做具体方证应用的临床经验介绍,旨在说明凡符合此汤病机者,均可用此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正敦煌《辅行诀》是藏于敦煌千佛洞中的以临床为主的敦煌医术类内科学专著。共列出中药方剂61首,使用中药66味,总用药次数为336次。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其方药药味频数频率,为临床治疗内科疾病总结出更有效的临床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体系。1资料与方法1.1文献资料来源选取《敦煌古医方》[1]和《敦煌古医籍考释》[2]中敦煌医术类《辅行诀》中所有方剂。1.2中药名称规范化方法中药名及性味归经均按新世纪全国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的五脏大小补泻方对《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体味泻、用味补、体用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进行让《辅行诀》自己诠解自己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对于方剂学理论在新的高度上更进一步发展与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阴旦汤考证     
《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方》)中载有阴旦汤,其组方为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黄芩,后世医家多宗此说。而在近代出土的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中,阴旦汤为黄芩汤加生姜。阴旦汤的组方究竟如何变化,笔者试综合历代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方及救误大小泻方凡30首,临床应用广泛而行之有效,但其组方用药易于混淆。本文根据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内在规律,将相关方剂凡25味中药以五行互藏理论定位于手指,形成在手指上通过掐指推导组方配伍的简易方法,以期为有效推广和应用敦煌《辅行诀》凡30方提供新的掌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黄芩汤用药配伍规律体系及方剂相关性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敦煌遗书及清代以前古医籍中出现的同名黄芩汤方剂,录入计算机并建立黄芩汤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历代同名黄芩汤药物配伍规律体系及方剂相关性。结果:自清以前古医籍中,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仅西汉、东晋、南齐、南北朝、隋唐、唐、宋、元、明、清10代共62部,涉及有关黄芩汤149首。其中43部出现正名黄芩汤124首,19部出现异名黄芩汤25首。整理组方不同黄芩汤共104首涉及中药130味,药物分为19类,单味用药总次数742次。结论:通过分析历代黄芩汤组成可知:1《敦煌古医方》黄芩汤包含核心药黄芩、甘草、栀子、芍药等,并且组成方剂的7味药均为频率大于0.5%的主干药。2《伤寒论》黄芩汤由核心药黄芩、甘草、芍药加大枣构成。3敦煌古医方所载黄芩汤可能是《伤寒论》黄芩汤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14.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古医方51首,是敦煌遗书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医学著作。它在制方用药上贯彻了《黄帝内经》的治疗思想,较之仲景《伤寒杂病论》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古医经《汤液经法》的方药原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寇琼  王真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49-250
桂枝汤的临床运用寇琼,王真(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呼和浩特010017)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群方之首,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该方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其中桂枝具有解肌和营、温经散寒、温助心阳、温化水气、补中和里、平冲降逆、活血化瘀等功能;白芍具有养阴益血,敛阴敛汗、柔肝安脾、缓急止痛之功。两药配伍相辅相成,加之生姜温胃佐桂技以通阳,大枣、炙甘草益气调中助白芍以和营。五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调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体用味补泻、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敦煌写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文献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观点:南北朝梁陈时期,道教医学家陶弘景所著或其弟子所整理的《辅行诀》一书曾在道教徒中流行,以作为道教徒初学道者兼修医术以求长生所用。而敦煌写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性质是对《辅行诀》一书摘抄的一个残本,摘抄者可能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编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记载同名当归丸辨治妇科疾病用药配伍规律体系及方剂相关性的文献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清代以前敦煌遗书及古医籍记载的所有同名当归丸,录入计算机并建立同名当归丸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同名当归丸药物配伍规律及方剂相关性。结果: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仅在南北朝、唐、宋、元、明、清6代共28部古医籍出现同名当归丸55首,涉及中药118味,药物分为21类,用药总数达438次;主干药物为当归、肉桂、川芎、白芍药、人参、附子、干姜,核心药类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等。结论:敦煌遗书当归丸主要以《伤寒论》四物汤、四逆汤及参附汤3个经典方为基础组成,临床主要运用于妇科,也可运用于儿科、内科、外科及眼科等。  相似文献   

19.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 ,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 ,其配伍关系为味辛属木、味咸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 ,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 ,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 ,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敦煌医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灿明珠,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成书年代大约在梁代陶弘景之后至隋唐之间,为敦煌遗书中颇具有代表性的医经类著作,该书记载了古佚书《汤液经法》的内容,且与《素问》、《伤寒杂病论》有着密切学术渊源,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兹参阅《辅行诀》,对其中有关心病部分的诊疗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