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65例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溃疡面积(10.46±7.25)cm~2、换药次数(8.30±2.21)次及创面愈合时间(25.45±4.60)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0、36.678、7.548,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2、12.371、6.722、6.592、6.904、7.406,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小溃疡面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8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该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组使用中药浸泡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浸泡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创面愈合,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和护理,另外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清创换药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创明清洁、并发症、创面愈合、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护理中临床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病症回复,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实施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的效果。方法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0例,给予普通包扎换药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创面平均面积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创面平均面积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有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口恢复,降低了截肢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给予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护理干预,对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划分成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现明显肉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缩小面积、生活质量总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出现明显肉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缩小面积、生活质量总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血糖水平,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负压吸引系统治疗糖尿病足伴感染的创面修复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抗菌敷料治疗糖尿病足伴感染,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系统治疗糖尿病足伴感染。对比两组患者创面肉芽评分、经皮氧分压检测值、溃疡体积测量值、面积减少、局部不良症状、疗效、修复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修复肉芽评分、经皮氧分压检测值、溃疡体积测量值等指标分别为(2.71±0.31)分、(43.14±3.57)mmHg、(5.87±0.51)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4、6.627、5.886,P0.05);观察组创面修复面积减少10%以下、减少10%~30%、减少30%以上情况(7 d)分别为0.00%、8.51%、91.49%,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73,P0.05);观察组创面局部疼痛、肿胀、气味腥臭情况(7 d)分别为8.51%、6.38%、10.6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1、8.920、9.131,P0.05);观察组创面修复总有效率(14 d)为97.8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P0.05);观察组创面修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5,P0.05)。结论负压吸引系统治疗糖尿病足伴感染的创面修复效果与常规伤口抗菌敷料治疗方法相比更加有效,负压吸引系统能够降低创面肉芽评分、提高经皮氧分压检测值、降低溃疡体积测量值、减少创面修复面积、减少局部不良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减少治疗时间,负压吸引系统治疗糖尿病足伴感染适合大范围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配合负压封闭引流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予以前列地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和溃疡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水平低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创面酸碱度,创面氧分压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前列地尔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以更好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其氧化应激紊乱及溃疡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浓腔切开引流治疗。对比使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医院精心的治疗,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局部反应,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法简单有效,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创面分泌物,避免和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这一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糖尿病足患者,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均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将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总有效率(其中显效患者70例、有效患者10例、无效患者20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不及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其可能和血糖控制差、混合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补黄芪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67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内补黄芪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较对照组的78.3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补黄芪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持续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肉芽形态评分、舒适度评分,并对其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这6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均未发生并发症,而治疗后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创面肉芽形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也达到98.33%。结论采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并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保证糖尿病足感染的治疗效果,促使创面有效愈合,还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含量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4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负压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创面治疗,负压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共治疗14 d,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创面渗液,测定治疗前、治疗7 d及治疗14 d后的创面渗液中VEGF、MMP-2以及TIMP-1的含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治疗7 d后(P0.05),负压组治疗7 d和14 d的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创面渗液中VEGF、MMP-2及TIMP-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14 d后,对照组MMP-2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VEGF及TIMP-1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负压组MMP-2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VEGF及TIMP-1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14 d后VEGF、MMP-2及TIMP-1含量较治疗7 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法可以减少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创面中的MMP-2含量,增加VEGF及TIMP-1的含量,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细致分析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来自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并发溃疡的患者(82例),按照双色球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运用负压引流开展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开展治疗,细致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总效率显著提升14.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肢体感觉恢复时间以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手术次数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肢体保留百分比大大增加,且住院总费用也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应用于糖尿病足并发溃疡,能够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创伤合并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合并复杂创面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大小、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创伤合并复杂创面患者疗效显著,且住院时间短,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深度烧伤行负压引流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深度烧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情况、首次植皮存活率和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负压引流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白细胞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首次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引流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深度烧伤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提高首次植皮存活率,降低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住院费用虽有所增加,但和传统换药治疗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外科清创及游离植皮结合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进入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0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外科清创及游离植皮结合封闭负压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07%及94.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行外科清创及游离植皮结合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行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65.63%(2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天数、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感染率、截肢/截趾率远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能够促进肉芽生长,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清创、换药次数,防止创面感染,避免造成因感染而造成的截肢/截趾,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16例,平分为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观察组联合液体敷料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USH及McGill评分均比观察组低,(P0.05);使用抗生素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液体敷料治疗可有效促进足部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01~2019-12诊断为Wagner 2~4级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负压组、氧疗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常规组行常规创面护理,负压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氧疗组行微氧渗透,联合组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氧渗透技术,每组均治疗14 d。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创面缩小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情况和组织学类型评分、创面渗液pH值、炎症水平、经皮氧分压(tcPO2)、创面细菌清除率以及6个月四组复发、截肢和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负压组、氧疗组和联合组的创面缩小率、愈合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的创面缩小率和愈合时间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创面渗出评分、组织学类型评分、pH值、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WBC)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tcPO2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联合组上述指标(tcPO2与氧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善较其余三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负压组、氧疗组和联合组的创面细菌清除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溃疡复发率、截肢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通过改善微环境氧供加速清除细菌和炎症因子,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截趾与创面皮缘缝合术联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疗法;观察组采用截趾与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疮面面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趾与创面皮缘缝合术联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与常规疗法效果相当,但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