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钩端螺旋体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方法根据钩端螺旋体赖株DNA合成一对flaB引物,用PCR技术对钩端螺旋体菌株、疫区现场动物标本等进行flaB基因扩增,用地高辛(DIG)标记flaB基因探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纯化钩端螺旋体DNA 5pg经flaB-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用DIG标记的flaB探针可以检测到5fg及以下的DNA扩增产物.疫区70份蛙肾标本,分离细菌8株,阳性率11.43%.flaB扩增阳性14份,阳性率20%;DIG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阳性19份,阳性率为27.14%.结论PCR-斑点杂交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既可用于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MSP,nMS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nMSP法检测了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鳞癌48例,腺癌17例)血清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在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百分率为72.3%(47/65);nMSP法比普通的MSP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甲基化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基因甲基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职业性皮肤癣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法对职业性皮肤癣病的诊断价值及在普查诊断酿酒工人皮肤癣菌病中的意义。方法用任意引物OPD18(5’-GAGAGCCAAC-3’)和OPAA11(5’- ACCGGACCTG-3’)对50例患体癣和58例患股癣的酿酒工人所感染的致病皮肤癣菌进行AP-PCR法检测,同时用直接镜检法检测真菌并用传统的培养法进行培养;并且与50名健康人皮屑的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在50例临床诊断为体癣工人的皮屑中,用AP-PCR方法检测真菌阳性的例数为45例(90.00%),检测出的真菌菌种分别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菌;作真菌直接镜检的阳性例数为31例(62.00%);作真菌培养的阳性例数为41例(82.00%),培养出的真菌菌种分别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在58例临床诊断为股癣的工人皮屑中,用AP-PCR方法检测真菌阳性的例数为53例(91.38%),检出的真菌菌种分别为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作真菌直接镜检的阳性例数为37例(63.79%);作真菌培养的阳性例数为48例(82.76%),培养出的真菌菌种为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须癣毛癣菌。50例健康人皮屑用AP-PCR方法检测阳性例数为3例(6.00%),检测的菌种2例为红色毛癣菌,1例为须癣毛癣菌;直接镜检未检出阳性者;用培养法检出阳性者1例(2.00%),菌种为红色毛癣菌。结论AP-PCR方法对于职业性皮肤癣菌病患者具快速诊断的价值,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职业性皮肤癣菌病的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HBV-DNA)产生假阴性结果的原因,以控制和减少假阴性结果。 方法依据第三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2013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CL3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对当天送检的79份HBV DNA定量项目出现HBV-DNA假阴性的临床标本进行复查,并通过试验研究对试剂、仪器、操作过程和环境等原因分别进行确认。首先,分析2015年5月13日检测的79份临床送检的HBV-DNA定量检测血清标本和质控品的仪器原始结果,排除试剂、仪器和人员问题;其次,5次重复实验验证HBV-DNA定量结果为107 IU/ml的临床血清样本是否因主要操作步骤不规范导致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下降(偏倚>7.5%)。选择第一次检测结果在6次方以上的血清标本2份,平行做5个复孔,其中1份标本做5个复孔,即用取上清液时所弃沉淀分别以不弃掉沉淀、弃掉1/4沉淀、2/4沉淀、3/4沉淀和全部沉淀分为A0、A1、A2、A3、A4组,比较弃上清液中沉淀量对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另1份标本5个复孔在加模板量时,以正常加2 μl为对照组A0,其他4孔分别加1.5、1、0.5、0.1 μl模板为A1、A2、A3、A4组,分析模板加样量的不同对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第三,挑选第一次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为不同次方的10份血清标本,其中5份分别加入1 μl除胶剂,另5份分别加入1 μl含氯消毒液,验证是否因除胶剂或含氯消毒液导致HBV-DNA定量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偏倚>7.5%)。 结果操作过程中弃上清液时,A1~A4组与A0比较,各孔的偏倚均<7.5%,无差异。加入不同量的模板,A1和A2与A0比较,无差异(偏倚均<7.5%),随着模板加入HBV DNA量的减少,A3和A4孔HBV DNA值逐渐降低,偏倚均>7.5%。加入商用除胶剂1 μl后的检测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比较,5份标本中,有3份标本检测结果偏倚>7.5%。加入含氯消毒液1 μl后的检测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比较,5份标本中有3份标本检测结果偏倚>7.5%,其中有1份标本结果由阳性(107 IU/ml)变为阴性。 结论除胶剂和次氯酸气溶胶对荧光定量PCR的DNA模板扩增环节的抑制作用是产生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临床基因实验室应当注意使用除胶剂和次氯酸消毒液后通风与降低次氯酸在空气中浓度过高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稳定、灵敏、可靠的方法。方法:应用套式PCR和常规PCR技术,用SRY基因序列作为研究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基因标志。套式PCR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套式PCR检测结果优于常规PCR。最早检测出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时间是7-1周。整个孕期均能检测到胎儿游离DNA。检测敏感度为1μg(100000个细胞)女性DNA背景中检测到1个男性DNA。结论:套式PCR技术是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稳定、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的内部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避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鼠疫菌发生假阴性。方法 通过克隆,将16srRNA引物的扩增产物与鼠疫菌F1抗原基因克隆子相连,并以其作为内部对照模板进行PCR试验。结果 得到了在包含F1抗原基因中连接有16SrRNA扩增产物的质粒,并初步确立了作为内部对照质粒的参照标准浓度。结论 在采用PCR方法检测鼠疫菌时,加入适宜浓度的内部对照质粒作为模板与待检样品同时扩增,可避免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ertain 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is well documented, but still unknown among Croatian women. In 1995, women between the age of 17 and 64 with cytomorphologically abnormal smears (CIN I–IV)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HPV. Consensus and specific primers were used in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o detect the most common types: 6, 11, 16, 18, 31 and 33, as well as the unknown-risk HPV types (HPV X). Out of 379 specimens, 163 (43%) contained one or more HPV types. Coinfection with different HPV types in the same sample was observed in 16 cases. Beside low-risk HPV 6/11 (25.8%)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types were high-risk HPV types 16 (20.2%) and 31 (17.8%). Globally, the HPV positivity rate declines with age. The presence of HPV DN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35.5 to 61.1% along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I– IV). HPV type 6/11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IN I (33.8%), HPV type 31 with CIN II (22.9%), and HPV type 16 with CIN III (50%).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能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法根据人核糖体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按蚊胃内人血的方法。同时,对猪血、牛血、羊血、小鼠血以及未吸血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并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6、12、18、24、27、30、33、36、40、4J4、48h)的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可从人血提取的DNA中扩增得到519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对其他动物血样及未吸血按蚊中所提取的DNA均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所有吸人血24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27、30、33、36h的各5只中华按蚊中,分别有4、4、2、1只能扩出特异性条带,吸血40h后的中华按蚊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血后24-40h,PCR检测阳性按蚊数与吸血后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吸血24h内的中华按蚊胃内的人血液来源,可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法)在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沙眼衣原体(CT)的应用价值.方法 构建质粒标准品,梯度稀释后进行扩增建立标准曲线检测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扩增效率,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收集151例疑似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P、CP和CT基因片段,其中128例样本同时进行MP-IgM和CP-IgM的血清学检测,评价该方法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实验中MP、CP和CT三种病原体的引物和探针的扩增效率分别达到109.20%、116.90%和112.80%,三种病原体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50、25和25 pg/μL,与其他已知病原体不存在交叉反应;不同批次间三种病原体的扩增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151份样本中,多重PCR检测出MP、CP和CT阳性率分别为23.84%(36份)、17.88%(27份)和2.65%(4份),128份样本中MP-IgM阳性检出率为22.65%;CP-IgM阳性检出率为14.06%.结论 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为临床幼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检测提供快速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准确地定量检测血清、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进而全面评估唾液乙肝DNA在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1)经FQ-PCR检测,200份标本中血清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80例(90%),相应的唾液中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45例(72.5%),同时病毒含量>105copies/ml标本中血清168例(84.0%),唾液98例(49.0%),血清HBVDNA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79,P<0.001)。(2)在不同的血清免疫指标组合中乙肝病毒含量也不相同,在HBeAg( )组与HBeAg(-)组中,血清与唾液的病毒含量与阳性率均存在HBeAg( )组明显高于HBeAg(-)组,在HBeAg( )组中血清、唾液HBVDNA平均水平分别为7.13、5.01 logcopies/ml。血清、唾液病毒含量在两组不同免疫组合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乙型肝炎患者除了血清外,唾液中也存在具有感染性的高病毒载量HBVDNA,可能成为传染源之一。(2)唾液中定量检测HBVDNA与血液中HBVDNA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HBVDNA在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田静  计融  杨军  李业鹏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7,36(2):183-186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快速检测牛奶、冰淇淋及肉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方法针对金葡菌耐热核酸酶基因(nuc)、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基因(ClfA)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特异的检测金葡菌,并对52株金葡菌和31株非金葡菌进行扩增,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在牛奶、冰淇淋及肉中人工污染不同菌量,增菌培养,在不同时间段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确定该方法在食品中的检出限。结果nuc、ClfA两对引物对金葡菌的检出均有很好的特异性,在3种食品中的检出限均为10cfu/g(ml),全部检测可在24h完成。结论建立了适用于牛奶、冰淇淋及肉中的金葡菌检测的快速、灵敏、特异的PCR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夏丽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25-4527
目的 利用液相杂交技术,将核酸杂交技术进行简化,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液相杂交的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PCR-ELISA)方法.方法 以HBV为目的靶DNA,引物P15'端标记Bio-PCR扩增37个循环.PCR扩增产物与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呈液相混合,85cC 2.5 min,60C1 min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物均经过链霉素亲和素酶标板进行固定,经过酶标仪记录抗地高辛标记抗体,结合、显色.结果 液相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地高辛的探针浓度为2.4 pmol/次,液相杂交时间为2.5min,固相杂交时间为100 min,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剂对87份“HBsAg+、HbeAg+、抗HBc+”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91.95%; 72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68.06%,其他免疫检测指标组合标本为16份.结论 HBV的液相杂交技术应用于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PCR-ELISA),该杂交技术的实验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临床实验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将PCR技术应用于血液中布鲁氏菌DNA检测。1.材料与方法:①根据Bp26基因片段设计的引物序列为:Bp26-f:5-ACCATGAACACTCGTGCTAGCAA-3’;Bp26-r:5'-TCATTACTTGATTTCAAAAACGACA-3'。②菌株:布鲁氏菌S2及M16菌株和大肠埃希菌DH5a菌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向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RDB)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CR-RDB对524例HPV感染的女性生殖道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型的感染率以及感染病毒与年龄段关系。结果 524例HPV感染者共检出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其中单一型感染者304例,占58.02%,2种混合感染79例,占15.07%,3种混合感染51例,占9.73%,4种混合感染45例,占8.59%,5种混合感染35例,占6.68%,>5种混合感染10例,占1.91%,低危型感染以HPV-6、11为主,高危型感染以HPV-16、18、58、52、33型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各型也存在差异,15~25岁感染者以低危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主要发生在该年龄段;46~55岁年龄段感染高危型较多,随着宫颈糜烂程度的增加多重感染数量也增加。结论 PCR-RDB法可检测HPV多种亚型,对HPV感染早期诊断及预防宫颈病变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方法 .方法 合成扩增流感嗜血杆菌编码P6外膜蛋白基因的引物(Hi),鉴定流感嗜血杆菌种特异性;合成扩增流感嗜血杆菌编码荚膜基因的引物(Hi-cap),鉴定菌株是否具有荚膜;设计并合成6对扩增流感嗜血杆菌不同血清型(荚膜型)编码摹因的引物(Hia-Hif),鉴定菌株的血清型,以其他呼吸道常见病原体菌株做对照,应用M-PCR方法 对200株临床分离的疑似流感嗜血杆菌菌株进行鉴定和血清分型.结果 M-PCR方法 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照菌株应用种(Hi)、荚膜(Hi-cap)和荚膜型(Hia-Hif)特异引物没有扩增出DNA片段.M-PCR方法 检测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935 Pg.对临床分离的200株疑似流感嗜血杆菌鉴定,189株为流感嗜血杆菌,与API R NH鉴定结果 一致.其中1株具有荚膜,为f血清型,与玻片凝集法鉴定结果 一致.结论 M-PCR方法 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病例标本的快速检测和病例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从基因水平上确认医院内术后暴发感染的致病菌 ,并建立一套快速的PCR方法鉴定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方法 根据分支杆菌的rrn操纵元序列即 16srDNA和 16s - 2 3srDNA间隔区序列 ,分别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并以结核分支杆菌和常见速生长非结核分支杆菌作对照 ,对临床分离株进行PCR扩增 ,并根据DNA带的大小和数量鉴定分支杆菌。结果  5 3株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 ,用16srDNA扩增 ,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 5 84bpDNA带 ,相应的 16s - 2 3srDNA扩增 ,为特异的380bpDNA带。而速生长的非结核分支杆菌均扩增出不同大小的 1或 2条DNA带。 结论 基因水平上确认此次引起医院内术后暴发感染的致病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rrn操纵元PCR扩增检测体系灵敏、特异 ,能鉴定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株 ,并与其它速生长分支杆菌区别开。  相似文献   

17.
Mg2+浓度在多基因PCR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介绍游离性Mg^2 在不同浓度情况下对Tag酶活性及MgCl2作为一种盐对多基因PCR的影响过程。方法:利用不同Mg^2 浓度的缓冲液及不含KCl的不同Mg^2 浓度的缓冲液来研究其对多基因PCR的影响。结果:Mg^2 是Tag酶活性所必需的,Mg^2 浓度过低时,Tag酶活性显著下降,无特异条带扩增或特异条带扩增不明显。在Mg^2 浓度高时,Tag酶活性增强,非特异条带扩增。随着Mg^2 浓度的增加,在接近10mmol/L时,扩增条带亮度减弱,非特异扩增条带减少。结论:在无KCl存在,单一Mg^2 影响反应的情况下,随着Mg^2 浓度的过度增加,高浓度的Mg^2 抑制了Tag酶活性,从而减少了产物的数量,在50mmol/L Mg^2 浓度时完全抑制了扩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和RDB技术的临床实用、价格低廉、能对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高危型及常见的低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进行基因分型的检测方法(PCR/RDB法),并对该方法用于HPV分型检测做出方法学评价。方法根据HPV基因序列设计可扩增包含目前常见的HPV型别的通用引物,并根据14种HPV高危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和7种低危亚型(6、11、42、43、44、53、CP8304)的序列特点设计针对这21种HPV型别的型特异性探针。21种HPV亚型标准毒株PCR产物与HPV型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建立一次性对21种HPV亚型进行分型的PCR/RDB检测方法。将PCR/RDB法用于213例经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HCⅡ)检测为高危型HPV阳性样本的HPV型别诊断。结果建立的PCR/RDB法均能鉴定出21种HPV亚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未出现交叉反应;含有相当于10个以上HPV分子的质粒标准品均能成功获得PCR产物检测的阳性结果;盲法分析结果显示,195例经HCⅡ法检测为高危型HPV阳性的样品被PCR/RDB检测出具体的HPV型别,共检测出13种高危型HPV亚型,检出率分别是32.31%(16型)、23.08%(52型)、17.95%(58型)、11.79%(31型)、10.26%(68型)、9.74%(33型)、8.21%(18型)、6.15%(66型)、3.08%(59型)、2.05%(45型)、2.05%(39型)、1.54%(56型)、1.03%(51型)。单一HPV亚型感染及2种、3种和4种HPV亚型混合感染构成比分别为59.46%、30.81%、8.65%和1.08%。18例未能检测出HPV的具体型别,PCR/RDB法与HCⅡ法的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1.5%(195/213)。结论PCR/RDB法与HCⅡ法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符合率高,并可一次性分析出21种HPV型别,是一种准确、高效、经济的HPV型别检测方法,可用于HPV的常规基因型分型诊断及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多重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脑脊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方法:通过对病原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和变异区的序列分析,设计通过引物及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作为外、内侧引物,对脑脊液标本中不同细菌的DNA进行多重半套式PCR扩增;同时与常规细菌培养法作比较,并检测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外侧扩增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经扩增后均有长约1032bp的片段产生;内侧扩增两种细菌除1032bp的产物外,革兰阳性菌另有一336bp的特异性产物,革兰阴性菌另有一127bp的特异性产物。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8cfu/ml的大肠埃希菌;62份脑脊液标本扩增结果与培养法相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没值分别为93.8%、5.7%、88.2%、97.8%。结论:多重半套式PCR方法能特异、敏感、快速地检测出脑脊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6例胃癌(胃癌组)、18例良性胃病(良性胃病组)、20例正常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良性胃病组外周血中CK20mRNA均为阴性表达,胃癌组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为35.7%。胃癌组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组织学类型、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