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抑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文章就肿瘤血管的生成及调控l内皮抑素的基本结构、分布和激活、抗血管生成的优点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1,2 ] 。肿瘤血管形成不仅为肿瘤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生长基质 ,而且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 ,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调控机制 ,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细胞可通过合成分泌血管生成因子调节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目前已分离和纯化了 2 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作为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与肿瘤的关系备受关注。1 VEGF的生理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  相似文献   

3.
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前提条件,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来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新策略。TNP-470以其高效低毒的特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途血管生成抑制剂,并于1992年开始用于临床治疗各种人类癌症,近年来研究TNP-470的文献较多,现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都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而肿瘤血管生成又受多种因子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而诱导肿瘤血管生成.因而以VEGF及VEGFR为靶点抗肿瘤血管生成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对以VEGF及VEGFR为靶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关键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信号通路是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以VEGF及其受体为作用靶标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药物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同时着重介绍靶向VEGF及其受体的抗肿瘤药物的新近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是临床心脑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ACEI类药物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生长,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治疗恶病质等多种作用。作者就其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其他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文章将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8.
梁忠锃 《医学综述》2012,18(7):1032-1034
血管生成被认为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一个主要机制,它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血管生成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靶点。最近在乳腺癌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包括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许多抗血管生成药物已在乳腺癌及一些实性肿瘤中应用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VEGF及其受体KD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肿瘤大部分都是实体瘤,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间质构成,间质成分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其中,血管和结缔组织起营养、支持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内的新生血管是通过血管生成实现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管生成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过程[1]。肿瘤的血管生成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调控,已知的血管生成因子有数十种,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家族及其受体家族以及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其中VEGF家族及其受体是已知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抑制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一种能强烈抑制血管形成的因子,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ES可用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效应,并可减少其不良反应。文中就ES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来对肿瘤生长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由正负两方面调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素,由不同肿瘤细胞分泌,也可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及组织中表达,在体内调节血管的通透性,为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多种细胞提供一个纤维网络;在体外能促进基质的降解以及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运动和血管腔样结构的形成,并可动员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VEGF是诱导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长因子。理论上来说,采用不同方法来干预或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在结构上进化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为正常胚胎发育、组织稳态调控以及成体组织中的干细胞维持所必需的,并调控许多细胞生物过程。已有研究证实,异常表达的Notch信号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且Notch的配体Dll4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一个负反馈的调节作用。常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阻止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内皮细胞(如抗VEGF治疗),但阻断Dll4-Notch信号通路可显著增加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功能缺陷血管的过多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虽然Dll4-Notch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还处在早期阶段,但已成为临床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并且为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今,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也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是在原有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它是肿瘤持续生长和发生转移的必要条件。自1972年Folkman提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以来,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为此,人们相继开发出数百种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物质。近年来,生长抑素类似物(简称SSA)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抗血管生成疗法已被广泛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法。PEDF是一种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蛋白,是已知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体内外实验中已证实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本文就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吴迅  何朗 《西部医学》2017,29(12):1777-1780
【摘要】抗血管生成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抑制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随着对肿瘤抗血管生成研究的深入, 有学者指出在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下, 肿瘤内部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有一段趋于正常化的时间, 即正常化时间窗。研究表明在该时间窗内联合化、放疗将提高抗瘤疗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 确定恩度的时间窗对指导恩度的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恩度时间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EGI)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MTT法检测重组人可溶性VEGI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在体外,重组人可溶性BEGI可强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大鼠肺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PCEC)及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的增殖,不能报制黑色素瘤细胞B-16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增殖。结论:重组人可溶性VEGI能作用于不同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而对肿瘤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提示其可能通过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与传统化疗相比,抗血管生成疗法不良反应小,不易耐药,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途径。肝癌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是否可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及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牛牛 《医学综述》2012,18(23):3963-3965
内皮抑素自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肿瘤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抗血管形成因子,也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重要靶点。内皮抑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是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其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仍然存在诸多争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内皮抑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1971年Folkman等〔1〕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这一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针也从以细胞毒性药物直接杀伤(死)肿瘤实质细胞转向了辅以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的方法。目前已有多种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进入了临床应用。如何对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无创性精确的监控和评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学影像学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