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CT影像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CT影像进行诊断,分析病理学检查结果与腹膜穿刺检查结果.结果:进行病理性检查与腹膜穿刺检查后,确诊为出血型坏死有51例,急性水肿型111例,CT影像学检查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10例,出血型坏死52例,CT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和腹膜穿刺检查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诊断急性胰腺炎,CT影像学检查具有非常高的诊断率,有利于早期诊治,且CT影像学检查价格低廉,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ELight speed 16 CT扫描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方法:系统总结各类急腹症所使用的GE Light speed 16CT技术参数。结果:根据急腹症的病因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扫描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急腹症。结论:根据急腹症的个性应用GE Light speed 16CT进行扫描,不但能快速提供急腹症影像资料和影像诊断,而且能够提高急腹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46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病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Balthazar的标准总结各级胰腺炎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和临床类型的各项指标,观察患者病变范围及CT表现特征。结果:所有患者的有效诊断率为90-2%,其中A级患者的诊断率为85.7%、B级患者的诊断率为93.7%、C级患者的诊断率为91.3%。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有31例,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有15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科学、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肺真菌病32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9例,痰培养1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4例,纤支镜刷检及活检5例,脑脊液培养证实1例。全部病例均行GE Light speed 16 CT扫描技术及重建技术。结果:病灶分布为左肺10例,右肺14例,双肺多发11例。病灶常多发,且以两肺下叶受侵最常见。病灶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14例(约44%);呈单/多发斑片影者共9例(约28.4%);斑片与结节影混合者共7例(约27.6%)。结论:CT对有特征性表现的肺真菌病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运用CT检查的诊断价值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CT进行检查,对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其中2例患者具有碘过敏,无法实施增强扫描,其余的54例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中,36例为中轻型急性胰腺炎,经过CT检查可见有程度不等的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经过CT检查胰腺体积更大,密度降低,内部可见高密度出血灶,肾前筋膜及胰周可见大量积液,同时可伴有腹腔明显积液。结论:通过对胰腺组织的影像学表现,分期进行分级,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尤其是对轻、重症胰腺炎患者,需要查看是否对周围器官产生影响,在判断是否为胰腺坏死时可运用增强CT检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初京捷 《现代养生》2014,(22):82-82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运用CT检查的诊断价值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CT进行检查,对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其中2例患者具有碘过敏,无法实施增强扫描,其余的54例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中,36例为中轻型急性胰腺炎,经过CT检查可见有程度不等的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经过CT检查胰腺体积更大,密度降低,内部可见高密度出血灶,肾前筋膜及胰周可见大量积液,同时可伴有腹腔明显积液。结论:通过对胰腺组织的影像学表现,分期进行分级,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尤其是对轻、重症胰腺炎患者,需要查看是否对周围器官产生影响,在判断是否为胰腺坏死时可运用增强CT检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作CT平扫 ,其中 2 8例加作增强CT。结果  5 7例CT平扫表现 :胰腺局部或普遍性肿胀 5 7例 ( 10 0 % ) ;胰腺边缘模糊伴脂肪层消失 4 9例 ( 86% ) ;急性液体积聚 4 5例 ( 78 9% ) ,胰腺存在低密度灶 3 7例 ( 65 % )。 2 8例增强CT均见胰腺坏死低密度病灶 ,按照BalthazarCT分级系统 ,E级有 2 1 4 %病人死亡 ,并有 75 %病人出现并发症。严重指数在 7~10分的患者 ,死亡率达 2 5 % ,并发症发生率达 80 %。结论 CT检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诊断并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结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1例(68.9%),2例胰腺无明显异常,1例胰头增大,2例胰体增大,1例胰尾增大,25例弥漫性增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4例(31%),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胰周积液8例,胰周脓肿2例,6例有假性囊肿形成。结论:CT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能明确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和分析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4月起到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其中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对这45例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探究CT检查的准确率,并观察这4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CT检查的准确率来看,CT检查中结果中,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有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14例,非急性胰腺炎的有12例;经病理学确诊结果后,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有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17例,非急性胰腺炎的有7例;CT检查轻症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为90.48%;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为82.35%;非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为50%.这4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未发生死亡情况.结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表明CT检查可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疾病特点,评价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00例患者均行CT检查,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比较CT检查后的确诊、漏诊与误诊情况、分型情况、分级情况以及不同病情的灌注参数情况。结果:分型情况方面,病理诊断出血坏死型患者40例,急性水肿型患者60例,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比较,CT检查后的出血坏死型患者40例,急性水肿型患者59例,确诊患者99例,确诊率为99.0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情灌注参数差异显著(P<0.05);CT影像分级(A级、B级、C级、D级、E级)情况方面,急性水肿型患者CT影像A级、B级占比率较高(P<0.05),出血坏死型患者CT影像E级占比率较高(P<0.05),C级、D级占比率接近(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行CT影像诊断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影像学特征明显,有助于疾病早期治疗工作、促进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手术及穿刺)为肝脏肿瘤的136例患者(病灶280个)的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资料。结果:动脉期显示217(77.50%)个病灶,门静脉期显示195(69.64%)个病灶,延迟期显示196(70.00%)个病灶,三期综合显示267(95.36%)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95.00%。结论: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明显高于单期相扫描和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进入本院诊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CT影像检查及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90例经CT检查后有88例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病理诊断90例均为急性胰腺炎,二者比较,CT影像诊断准确率为97.78%(88/90),漏诊率为2.22%(2/90);病理诊断90例患者中,16例为出血坏死型、74例为急性水肿型,CT诊断14例为出血坏死型、74例为急性水肿型,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影像检查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可获得较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97例经临床或手术明确诊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97例患者中,轻型急性型胰腺炎(MAP)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4例,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85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腹腔穿刺证实.结论:CT是诊断和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燕  张金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8):947-949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58例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后处理技术对阑尾大小、形态及盲肠周围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8例中有56例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其中急性阑尾炎24例(42.86%),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25例(44.64%),阑尾脓肿6例(10.71%),炎性肿块1例(1.79%)。直接征象为阑尾增粗增大(直径6mm)、阑尾结石,间接征象包括阑尾周围炎、阑尾周围脓肿或炎性肿块、盲肠末端肠壁增厚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阑尾炎,并能发现除阑尾炎以外的各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螺旋CT、MRI应用在SAP(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诊断准确率,对两种诊断方式(CT、MRI诊断)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展开评估。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为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经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即为多层螺旋CT(第一组)、MRI诊断(第二组),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存有的差异,对螺旋CT、MRI应用在SAP中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第一组CT诊断准确共38例,准确率为95.0%;第二组MRI检查之后37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2.5%;第一组患者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准确率和第二组的准确率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漏诊率、误诊率和第二组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在临床中经应用不同的诊断方式螺旋展开检查,CT、MRI均可良好的诊断效果,有效的保障诊断准确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临床主治医师可按照诊断结构为患者制定出与其相符合的治疗方案,进而保障患者预后的改善。在SAP患者的MRI和螺旋CT诊断结果比较统一,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但MRI诊断仪器价格比较高,推广容易受到临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螺旋CT、MRI应用在SAP(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诊断准确率,对两种诊断方式(CT、MRI诊断)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展开评估。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为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经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即为多层螺旋CT(第一组)、MRI诊断(第二组),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存有的差异,对螺旋CT、MRI应用在SAP中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第一组CT诊断准确共38例,准确率为95.0%;第二组MRI检查之后37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2.5%;第一组患者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准确率和第二组的准确率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经相应的诊断之后其漏诊率、误诊率和第二组间对比无差异,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在临床中经应用不同的诊断方式螺旋展开检查,CT、MRI均可良好的诊断效果,有效的保障诊断准确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临床主治医师可按照诊断结构为患者制定出与其相符合的治疗方案,进而保障患者预后的改善。在SAP患者的MRI和螺旋CT诊断结果比较统一,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但MRI诊断仪器价格比较高,推广容易受到临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及后处理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DSA或手术证实主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平扫和血管造影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输至ADW4.2工作站行后处理,包括遮盖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SSD)和仿真内镜(CTVE)等各种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升主动脉瘤2例,降主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瘤9例以及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各4例。结论:16层螺旋CT横断面及三维图像能够快速、准确、无创、全面地显示动脉瘤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