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伟  杨雨旸  李洁  兰岚 《河北中医》2011,33(9):1437-1438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师承教育模式始终伴随着中医教育的发展,为岐黄医学薪火相传做出了不朽贡献,并在现代中医教育中受到重视,与现代中医教育结合,融合两者优势,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了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至今仍被列为中医教育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因时代变迁,中医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文(见本刊2014第1期《古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和2014第2期《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已对古代和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目前中医教育模式上存在的不足,采用何种培养模式一直是中医界探讨的焦点,也是中医界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就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符合当代中医教育特点的中医传承模式,为探索当代中医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温茂兴 《江苏中医药》2005,26(10):60-62
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各有利弊,现代中医教育应该融合两者之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在当今院校教育成为中医教育主渠道的情况下,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在院校教育中导入师承模式,强化中医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中医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医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中医教育已经基本由传统的师带徒模式过渡到现代正规的学校教育模式.这就好比是中医人才的培养已经由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转向集约化的"大规模生产",但是同样面临一个提高"生产线"技术含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了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特点,认为: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医基本功的掌握、实践经验的累积卜优于现代院校教育,而院校教育在西医学知识、科研、外语和规模化培养上有显著优势。本文提出,中医学教育应结合两者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模式。在中医的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加强文化教育和基本功教育,兼顾现代医学知识和科研、外语能力;同时保留和发扬师带徒的教育形式。应该把师带徒教育列入中医教育体系的高级阶段,成为培养中医杰出人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梅万方 《天津中医药》2012,29(4):395-397
在当前国际医药教育形势下,中医教育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传统中医需要和西医有机结合,发展新型的结合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传承模式思考当前中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师传、家传、自学等传承模式,其中师传是最主要的传承方法。但师徒传承模式逐渐消亡,传统教育遭遇现代制度的挑战,因此对高等中医教育方法的改革推广是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医教育应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研中医经典著作,注重临床实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特点、任务与对策进行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深化和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3个方面作了分析研究,明确提出:现代高等中医药学科及教育的发展,应当坚持中医药学科的主体性,发挥现代多学科的互补性;应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与现代多学科结合,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中医药的教育体系、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正确而科学的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人才质量标准;切实解决好中医临床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结合与统一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全科”“通才”的广泛适应性与“专科”“专才”的专业专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骥 《中医教育》2009,28(4):1-3
通过分析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介绍了辽宁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展中医经典背诵等级考试、中医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将中医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中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总结出在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应构建新世纪优秀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推进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朱勉生 《天津中医药》2016,33(5):314-315
以18年在巴黎达·芬奇医学院和居里医学院授予西医博士中医文凭DUMETRAC和2015年新创立的"大学中医心身共调文凭"DUPRAC的经验,提出在中西文化、医学互以为镜的条件下,中医教育应当在天的学问、天人相应的框架模式以及体验医学的载体等中医最基本的命题和内容上有所作为,深刻剖析中医学的本质,才能在平等竞争的国际教育环境里更加有效地发挥出以中国中医教育为主体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用西医科学课程模式来实行中医教育,与固有的中医理论体系产生冲突和矛盾,导致当前的中医教育存在着诸多争论和困惑。面对当前中医界对中医教育的种种争议,本着“以史为鉴”“以史励志”“以史启智”的目的,汲取历代中医教育思想中那些值得现代中医教育加以吸收的观点、内容和方法,以服务于当代,这对当前中医教育改革和建构现代中医教育思想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分析了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特别是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从培养具有坚定信念的导师队伍、选好跟师对象、改革带徒方式及丰富继承工作手段等4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师承教育,使其成为强势提升中医教育质量的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军 《中医教育》2000,19(4):13-14
中医药学是保存完整并且不断发展的华夏文明的代表,综合分析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旺盛生命力的根源,除了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外,高度的实践性是我们祖先为民族繁衍昌盛而不懈探求的精神在医学科学领域的集中体现.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产生于人类最早的卫生保健实践,中医学理论发源于我国古代医家的临证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千百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纷呈、名医名家辈出同样离不开临证实践的薰陶锤炼.深入研究与探讨临证在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对于揭示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和中医教育规律,逐步完善和建立既符合现代规模教育总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传统中医教育特色的现代中医教育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德国针灸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针灸教育,历经德国民众对中医药的不断接触、了解,又根据德国中医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大学院校讲授、社会力量办学、媒体普及教育。分析中医教育在德国的现状,对于我国更好地进行中医对外教育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进行大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中国大学中仍较缺乏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此文着重探讨中医药与健康通识课程建设的意义,以内容要有特色代表性、学习态度要科学客观、教学方式要通俗易接受为构建原则,围绕中医药文化史、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的哲学基础、中医养生观、神奇的经络、正确认识中药6个核心模块进行课程构建,...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人才具有全科的特点,中医师承模式是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师承放到中医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中,提出中医师承的核心要素是"根于经典,学有所宗,习在临证",作为领悟中医思维、用活用好中医理论、提升中医临证能力的着力点。围绕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和中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与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李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2):1132-1133
丁甘仁创建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是近代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大学意义的中医院校,当时以保存国粹、振兴中医为理念,开创了中医近代院校教育的先河,在不利中医的时局下,坚持办校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爱国热忱的儒医大家。他的教育思想及办学理念值得现代中医教育者们借鉴,现就其办学经验及教育思想加以浅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中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万山 《中医教育》2001,20(6):56-57
2000年暑假.笔者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委派,到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系讲授<伤寒论>.借此机会,在台湾中医教育界同道的帮助下,大体了解了一些台湾的中医教育历史和现状.为沟通海峡两岸中医教育情况,交流中医教育经验,谨将台湾中医师的培养方式、台湾的主要中医教育机构和中医学系的中医课程设置等基本情况,简介如下.文中所引资料,大多出自2000年台湾中国医药学院和长庚大学的招生简章或其他公开散发的宣传材料.  相似文献   

20.
葛燕萍 《光明中医》2010,25(6):1109-1110
通过对广东近、现代中医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尽管广东近、现代中医学校是在两种不同的中医政策下创办的,但二者的教育思想是有内在连续性的,广东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实践与成果,为广东现代中医学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