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防腹膜透析后腹腔感染的护理体会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冯阿林腹膜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易并发腹腔感染。护理工作在预防其腹腔感染中极为重要。我们体会如下。一、严格无菌技术;腹膜透析属于侵袭性治疗,具有感染的潜在因素。(l)换透析液时,接管先用碘...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并发腹腔感染8例分析江苏省常熟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傅润东腹腔感染是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终止的主要原因.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分析8例并发腹腔感染的原因于下。一、病例:男7例,女1例,年龄27~54岁.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为早期...  相似文献   

3.
罗丽 《华夏医学》2005,18(5):866-867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患者的肾替代疗法之一,其特点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并可进行家庭透析,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把腹膜透析管植入腹腔,经腹膜透析管向腹腔内定时注入腹透液,停留数小时后再排出,即通过弥散和渗透作用,达到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目的。我科于2003年10月为1例多囊肾慢性肾衰合并HIV感染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机体器官衰老各系统其功能减退,对抗病菌的能力减弱,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腹腔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现对我院20例腹膜透析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了他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2003年3月~2007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尿毒症并实施腹膜透析治疗的38例患者,有18例死亡,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38例患者中死亡18例,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11例(61%),因经济因素放弃治疗4例(22%),腹腔感染3例(17%)。结论尿毒症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死亡原因中,腹腔感染已不是第一位因素,心脑血管并发症是首要因素,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积极干预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10万余名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占透析总人数的10%-15%。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不断加强,各种并发症也随之降低,但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仍是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在腹膜感染中有20%是由出口部位感染(ESI)引起的。因此,PD患者导管出口处的护理质量对于这类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预防及正确处理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敏 《中国当代医学》2007,6(6):111-112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术期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段之一。腹膜透析通过向患者腹腔内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腹膜透析方法有间歇性腹膜透析、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等。我院应用美国百特双联系系统透析液实行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现将我院近2年腹膜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的经验。方法 9例患者因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应用外科手术置入腹膜透析管,进行透析治疗,同时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呼吸机支持。结果 治愈6例,死亡3例,1例因腹膜透析不及时(于低心排综合症发生后24小时透析),行腹膜透析后8小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严重肺循环高压死亡,1例术后13天(急性肾功能衰竭已治愈)因纵隔感染死亡。治愈组透析25~97小时,血生化恢复正常,肾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全组无严重腹腔感染、高血糖、低血钾等并发症。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时应用腹膜透析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病人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由于在腹膜透析过程中接触污染、胃肠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医源性操作等原因导致病原菌进入腹腔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炎症,也是导致腹膜透析技术失败和患者死亡常见的主要原因[1]。此类感染一旦确诊要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本研究主要对腹透液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1923年 Ganter 首先应用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当时由于腹腔导管材料不佳,容易引起阻塞、粘连和感染,所以临床实际应用较少。60年代血液透析技术迅速发展,乃使腹膜透析处于次选地位。至70年代腹膜透析技术提高,并应用腹膜透析装置,特别对慢性腹膜透析有新的发展,因此,又被临床所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腹膜透析造成反复腹腔感染,由此导致腹膜硬化,功能减退,我们试使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来改善腹膜功能。方法:采用小剂量硝普钠注入腹膜透析液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30例腹透后腹膜功能减退的尿毒症患者。结果:小剂量硝普纳加入腹透液后2周,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超滤量显著增加。结论:实验证明应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后可使透析不充分的情况逆转,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在我国首次腹膜透析以来,腹透技术已日臻成熟。但是腹膜透析的并发症———腹腔感染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尽管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是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仍然是影响腹膜透析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患者改为血液透析,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1]。腹膜炎可以造成技术失败、腹膜清除功能下降及腹膜硬化导致不能继续行腹膜透析[2]。同时它也可以使蛋白丢失增多,残余肾功能减退,占永久性CAPD失败原因的28 % [3]。1腹膜炎的发病机理腹腔主要的局部防御机制有[4]:(1)IgG和补体:它们是腹腔内主要的调理素,前者主要调理吞噬革兰氏阳性细菌,后者主要调整革兰氏阴性细菌。(2)各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为腹腔内主要的白细胞,是防御外来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效应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并可控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其他如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间皮细胞等亦均起着不同的局部防御作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5]。如:(1)尿毒症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抵抗力下降。(2)腹透操作使腹腔与外界相通,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植管患者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并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取立即透析或2周后透析,患者每天透析液的量和透析液浓度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决定。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腹壁或腹腔感染、漏液、腹腔出血、堵管等并发症。结论: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术后均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的高血压、贫血、酸碱代谢紊乱及营养不良等。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便于基层开展,目前仍不失为抢救肾功能衰竭患儿有效手段之一。据国内统计,腹膜透析死亡主要原因49%直接或间接与腹腔感染有关。因此,防治腹膜炎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14例腹膜透析患儿并发腹膜炎的防治作一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超滤失败和反复腹腔感染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在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支助下,叶任高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腹膜转运及防御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①正常大鼠腹膜表面覆盖着一层膜样结构,主要成分有表面蛋白A、磷脂、透明质酸等,该层在腹膜溶质转运中有重要的屏障作用。②透明质酸合成酶(HAS)-2是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HA的关键酶,高分子质量HA可以防止长期使用含葡萄糖透析液所引起的腹膜超滤下降;而高浓度葡萄糖及炎症介质显著增加与炎症反应相关的HAS-3的表达。③增加腹腔透析液容量并不加重腹膜功能的损害。而高腹腔残余液体量则降低净超滤,从而损害葡萄糖透析液的透析效能。④腹膜间皮细胞可功能性表达CD40,CD40与CD40L相互作用,参与了腹腔局部防御。本成果发表论著36篇,其中国际杂志12篇;SCI:收录7篇;被SCI引用共57篇次。获得国际奖项4项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  相似文献   

16.
罗琼  黄烈城 《海南医学》2000,11(6):64-65,58
目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特征性改变是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对细胞、蛋白和小分子溶质的通透性增加,但腹膜通透性改变的时间及机制并不清楚,本实验采用兔动物模型研究腹腔感染时腹膜通透性改变的时间依赖关系。方法 我们分别用兔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4×106CFU制成兔急性腹膜炎动物模型,分别对其感染后8小时(系列一)及感染24小时后(系列二)腹膜通透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系列一结果表明腹腔内注入E.coli4小时起就出现白细胞向腹腔移行和腹膜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然而此时腹膜对肌酐及葡萄糟的通透性无改变。系列二结果表明腹腔内注射E coli24小时后腹膜对肌酐及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而此时腹膜对蛋白的通透性已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兔腹膜炎动物模型中腹膜对小分子物质通透性增加出现在对蛋白质通透性增加之后,说明二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管理。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死亡18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致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2003年3月~2007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尿毒症并实施腹膜透析治疗的38例患者,有18例死亡,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38例患者中死亡18例,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11例(61%),因经济因素放弃治疗4例(22%),腹腔感染3例(17%)。结论尿毒症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死亡原因中,腹腔感染已不是第一位因素,心脑血管并发症是首要因素,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积极干预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39例严重外伤致急性肾衰( ARF)的早期诊断与处理。腹膜透析15人,透析组病死率53.3%。创伤性休克是ARF的始动因素,早期诊治是预防ARF的关键。原发创伤是休克、感染和各器官功能损害的根源,处理是否及时合理,是病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应用大剂量速尿(最高量可达每天1000 mg)联合多巴胺取得了较好疗效。严格掌握腹膜透析的无菌操作,避免腹腔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20-1121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进行血液净化。腹膜透析,首先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将一根导管放置在腹腔内,利用这根透析导管,将透析液灌入腹腔,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可通过渗透作用经腹膜进入到透析液中,通过定时地更换腹腔内的透析液,即可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患者经过培训可自行在家治疗。故除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做一些相应的护理工作外,真正工作的重点是对于腹透患者的培训教育和指导工作。本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对于腹透患者需要做哪些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并发交通性鞘膜积液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吉刚  李春林  王刚 《北京医学》2005,27(7):388-388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方法之一,安全有效,可长期应用,但并发症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少见的有癫痫、腹膜硬化和交通性鞘膜积液等,我们收治1例腹膜透析并发交通性鞘膜积液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