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吴辉  陈国华等 《中国中医急症》2002,11(4):286-286,288
目的:探讨黄芎汤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寻求黄芎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 实验依据。方法:以放免法测定急性期血浆ET、CGRP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ET及CGRP含量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黄芎汤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GRP含量升高,但差异无 显著性。结论:黄芎汤能降低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浆ET的含量,据此及有关ET生物活性的研究可知,黄芎汤能减轻由于脑出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调节脑出血大鼠血管舒缩功能,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  相似文献   

2.
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头穴透刺组再加患侧百会透太阳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头穴透刺组治疗14 d后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水平有明显良性调节作用.头穴透刺是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ET、CGRP异常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大鼠局灶栓塞性脑缺血模型上观察脑心通胶囊对神经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Cl3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应用放免法测定SD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HSR)血浆、下丘脑中ET和CGRP含量。结果:脑心通可明显拮抗缺血24h以内的血浆CGRP降低及ET的升高,提高SHR脑缺血时脑组织CGRP含量。结论:脑心通主要对缺血早期ET及CGRP的异常变化有改善作用,而对缺血后期神经肽尚无明显影响,且以升高血浆及下丘脑中CGRP含量为主,对血浆ET的升高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芎汤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寻求黄芎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实验依据。方法以放免法测定急性期血浆ET、CGRP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ET及CGRP含量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黄芎汤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GRP含量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黄芎汤能降低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浆中ET的含量,据此及有关ET生物活性的研究可知,黄芎汤能减轻由于脑出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调节脑出血大鼠血管舒缩功能,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HSP70mRNA表达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动态观察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HSP7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能促进HSP70mRNA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结论:针刺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HSP70mRNA表达是针刺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还元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还元组和甘露醇组,分别给予还元注射液和20%甘露醇治疗,并辅以维生素C、10%KCl等静脉滴注,共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治疗2周后,还元组较治疗前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CGRP含量明显增高(P<001);甘露醇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浆ET与CG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元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理与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提高CGR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第5天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4 d。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不同时间点(24 h、5 d、14 d、21 d)分别测血浆ET、CGRP值。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入院时24 h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ET值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入院后(14 d、21 d)高压氧治疗组ET值低于常规治疗组,CGRP值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提高CGRP含量,从而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并对继发性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HSP70表达的良性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  杨鸿飞  王珑 《中医药信息》2003,20(2):F003-F003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复制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模型,动态观察针刺对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针刺能够增加热休克蛋白70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是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ET、NO和CGR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电针双侧“内关 间使”穴对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的影响 ,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血浆中的ET和CGRP含量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NO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ET含量明显降低 ,NO含量显著升高 ;电针“内关 间使”穴后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下降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电针“内关 间使”穴对血浆CGRP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ET和NO可能参与电针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以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蛇偏瘫胶囊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神经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Cl3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应用放免法测定SD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HSR)血浆、下丘脑中ET和CGRP含量。结果:参蛇偏瘫胶囊可明显拮抗缺血24h以内的血浆CGRP降低及ET的升高,提高SHR脑缺血时脑组织CGRP含量。结论:参蛇偏瘫胶囊主要对缺血早期CGRP和ET的异常变化有改善作用,而对缺血后期神经肽尚无明显影响,且以升高血浆及下丘脑中CGRP含量为主,对血浆ET的升高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还元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还元组和甘露醇组,分别给予还元注射液和20%甘露醇治疗,并辅以维生素C、10%KC1等静脉滴注,共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治疗2周后,还元组较治疗前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CGRP含量明显增高(P〈0.01);甘露醇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2.
耳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CGRP、ET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耳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内皮素(Endothelin,ET)等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接受耳针,中药治疗14周后,放免法测定血浆CGRP,ET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浆CGRP,ET水平明显升高,而耳针,中药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耳针,中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可能机制是良性调整血浆CGRP,ET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方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3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2种院内制剂(血肿消合剂/中风防治灵丸)+综合康复(现代康复+针灸)+内科基础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有手术适应症者)治疗;对照组予以2种中成药(脑血康口服液/脑安胶囊)+现代康复+内科基础治疗+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有手术适应症者)治疗;疗程28天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在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恢复、肢体康复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方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较好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张红星  张唐法 《针刺研究》2002,27(3):228-229,223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头针治疗中风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 ,观测头针对中风病人血浆中内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头针治疗可以使中风病人血浆中过度升高的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头针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内皮素含量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温通针法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浆ET-1和CGRP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治疗10天后血浆ET-1、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只W iste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温通针法治疗组。治疗后用放免法检测血浆ET-1和CGRP的含量。结果:除假手术对照组外,温通针法组大鼠血浆ET-1含量显著降低,CGRP含量显著升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通针法通过降低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浆ET-1含量,升高血浆CGRP的含量,调节脑血管的舒缩程度,改善了微循环,这也可能是温通针法在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角汤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运用黄角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121例(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者37例作比较(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ET、CG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CGR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值。经治疗后两组CT、CGRP水平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明显;临床疗效以治疗组为佳。结论黄角汤对脑梗塞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其作用机制与改善ET/CGRP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