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乌梅丸的上热下寒,实际就是人体阴阳水火运行失常不相交融的表现。其中,阳气不能布达是水火失济的主要原因。厥阴病之肢厥不同于少阴病心肾阳虚所致的厥逆,厥阴病的厥逆是阳气分布不均匀,气机升降出现了问题,故治疗上应以宣畅气机、交通水火为第一要务。乌梅丸正是为此而设。  相似文献   

2.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对其论述比较混乱。文章从古代论述、阴阳理论、五行角度系统梳理了水火既济和心肾相交的含义,阐述了阴阳冲和、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提山了心肾相交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肾相交是指心肾之气的全面交感,狭义的心肾相交单指肾水与心火的相交,并指出了心肾相交的途径、时间和其他含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周易水火"既济"与"未济"理论,从生理、病理方面探讨睡眠与心肾交感的关系,指出肾(坎)中之阳、心(离)中之阴在心肾交感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枢机健运、气机通畅是心肾交感的重要条件,提出以温肾助阳、滋养心阴之法促进心肾交感,以交通心肾、健运枢机之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周易》"水火既济"理论,探讨从心肾论治消渴病口干症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研究.临床中消渴病患者常出现口干伴烦燥、失眠、下肢怕冷、小便多等症状.这种上热下寒之象多是心肾失交的缘故;治宜交通心肾、固肾止渴;用药当选清心火、滋肾阴、温肾阳之品,根据病情发展阶段有所侧重并随证加减.基于水火既济理论探讨消渴病口干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患病人数逐年攀升,发病趋势呈逐步年轻化,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慢性胃炎为内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难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脐针是以《易经》的理论、易医的思维来指导针刺治疗,其在多个系统疾病中疗效确切。人之根本在于阴阳平和,凡致病者,均阴阳失和之故。“水火既济”针法是脐针中应用最为广泛,且疗效评价较好的一个组合针法。脐位于任脉,而脐的形态又多为凹陷或突出,且脐部呈不规则扭曲形,通过在上下正中位置的离位、坎位针刺,且使针柄相连,无异于在总领阴经的任脉上做了“搭桥”,使任脉上的经气不用通过迂曲的脐底而直接通行,通过其与周身经脉的密切联系,使原本因疾病所致的经脉瘀堵瞬间通畅,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脐针“水火既济”加艮位针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本病的复发率。文章简述脐针“水火既济”加艮位针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并附病案一则,可以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点,一般正常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约95%以上患者,其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除了高血压病本身血压增高有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之一。中医目前没有关于高血压病的占籍记载,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圆运动角度分析高血压病形成的原理,认为人体出现血压升高的实质是机体为恢复一气周流的圆运动而产生的代偿性抗病反应,以期为从气的圆运动指导高血压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中医对“消渴”、高血压两者认识的历史源流、病因、病机演变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胰岛素抵抗的病机特点及与高血压病机演变的关系,得出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中医病机特点是在肝肾阴虚基础上所表现出的肝阳(火)亢盛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气血失调是高血压病病机的关键。从气血理论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采用调气、治血、气血并调等手段治疗高血压病,并应用于变证的治疗,是中医临床诊治高血压病的崭新思路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33-1134
高血压病已成为世界性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患者的绝大多数,却只有少数人得到了理想控制,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病名的记载,也没有对于该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面的具体论述,而是散见于各系统疾病中。其基本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先天不足、气血精亏,基本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端,虚为气血亏虚,实则与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泰  钟洁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1996-1998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文章从中医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与抑郁病变特点等多视角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析,归纳为肾精亏损不仅是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同时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基础;肝气郁结是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根源,并贯穿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全程;心君脑府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位所在;痰瘀阻窍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理要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其实是诸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其病因病机变化是极其复杂多变,临证应分清主次、针对主要矛盾进行治疗。这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拓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本病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相当的优势,而且远期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名、脏腑病位、病因病机等进行翔实梳理,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机及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祎晟 《四川中医》2011,(12):21-22
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并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同时指出中医治疗应从滋补肝肾、控制危险因素、减轻西药毒副作用等入手。  相似文献   

14.
认为肝脾功能失调、痰瘀互结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机,痰瘀互结证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证型,调肝运脾、化痰活血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治法,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芎汤是治疗该病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从脾胃论中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中风患者均分为2组进行比较分析。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中医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中药桂枝人参汤治疗,从吞咽功能、饮食等方面比较2组疗效。结果:中医组治愈率31.3%(15例)、总有效率95.8%(46例)分别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愈率16.7%(8例)、总有效率79.2%(38例)(P〈0.05),无效率4.2%(2例)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8%(10例)(P〈0.01)。结论:脾胃失调、升降无序是中风的主要病发机制,临床治疗上应当以重视调理气机、健运脾胃为主,中药桂枝人参汤有解肌散气、温补中气功效,能有效对症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及各种代谢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脂代谢、糖代谢、尿酸及其他代谢相关因素的角度对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中医药在改善代谢性高血压症状、降低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胆石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质差异等引起相火妄动而离位,致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肝肾不足。其治疗以实现“相火安位”为目的,以“引火归元”为原则,本文分别从疏肝理气、调畅情志,清利湿热、调理肝脾,滋补肝肾、补益精血三方面论治加以阐述。相火安位,则气机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进一步分析该病临床多证型之间的联系作初步探讨。方法:对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然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规律。结果:7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脑力劳动者为618例(85.8%),体力劳动者为102例(14.2%);20~29岁为354例(49.2%),30~39岁为264例(36.7%),40岁及以上为102例(14.2%);居于前三位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湿盛证162例(22.5%)、痰火上扰证120例(17.5%)、脾虚肝旺证114例(15.8%)。结论:本组调查的7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脑力劳动者主要是与脾肾有关,体力劳动者主要与肝脾有关;年龄在40岁以前的患者主要与肝脾有关40岁及以上患者,主要与肝脾肾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范围内的疾病。虽然中医学与代谢组学在不同时代背景产生和发展,但两者具有诸多相同之处。两者均强调整体观,且具有相似的思维模式。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的研究相结合,可把证的研究再次推向了科学发展的前沿,成为中医现代化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有效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