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素与心血管疾病休戚相关。性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AS)各环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生长激素可促进心肌组织生长及改善心功能;甲状腺素的靶器官是心脏,低T3倍受关注;利钠肽的研究已进展到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激素与心脏     
正有时候年龄相关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不良症状。但是,激素治疗对心脏是否安全?随着年纪增长,性激素水平下降是自然现象。然而,人们也自然希望随着年纪增长依然强健、思维敏捷、身体健康。因此,毫无意外,被药商吹捧为重建年轻活力的激素治疗引起众多关注,最初被吸引的是女性,最近更多男性也加入其中。但是,长时间以来,激素治疗褒贬不一,争议点聚焦于它对常见慢性健康疾病的影响。以下是关于激素治  相似文献   

3.
淋巴系统形成了从细胞间隙到静脉系统的单向运输通道。心脏淋巴系统在维持体液平衡、将抗原提呈细胞和淋巴细胞运输到淋巴器官和体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心脏淋巴管的形成、解剖、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淋巴管道是心脏脉管系统的重要补充,对维持心脏生理功能和心脏组织液的平衡起关键作用。心淋巴管道的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心淋巴管的位置和功能、心淋巴障碍与心肌损伤、传导系统障碍、心血管病变的关系和促进淋巴回流在心脏病中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脏激素与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分泌的激素心房钠尿肽和脑钠尿肽2个系统在结构上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及生物作用相似,但分泌部位和方式不同,各有特殊和受体,在反映血流动力学和房室在差异。测定心脏激素对发现早期无症状左室功能异常和判断心衰的消长、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绝经前女性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及其发生率与同龄男性相比均较低,女性的这种性别优势却在绝经后逐渐消失,这表明,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在女性中具有心血管保护的作用。观察性研究显示女性绝经后接受激素替代疗法(HRT)可降低CVD的发病率。但是,随机前瞻性一级或二级预防试验未能证实HRT对心脏有积极影响。女性健康计划(WHI)与心脏及雌/孕激素替代研究(HERSⅠ和Ⅱ)表明,HRT使绝经后女性的CVD风险及患病率增高。HRT有利有弊的这种矛盾特性的原因尚不明确。该文重点讨论了造成这种相悖结果的可能原因,并尽可能揭示为何年青或绝经前女性CVD发病率偏低,绝经后女性并不受益于HRT。此外,在判断HRT效果时,应考虑到剂量、疗程、雌激素的类型及给药途径等因素。总之,基于年青或绝经前女性CVD发病率低,而HRT对绝经后女性并无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事实,HRT已成为在女性健康方面最具有争议性的课题之一。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阐明为何HRT结果会不一致,并为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升高,防治现状不容乐观。绝经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生殖泌尿道萎缩相关问题及骨质疏松,但外源性给予雌孕激素能否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颇具争议。本文对相关临床证据和国内外指南推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尽管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据统计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730 万人,而这其中大约有半数的患者死于冠心病或者心力衰竭〔1〕.心脏康复项目有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以及改善患者心血管事件后的心脏功能状态.对...  相似文献   

9.
激素替代治疗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多年观察研究显示 ,绝经后妇女 (post menopausalwomen ,PMW )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hor monereplacementtherapy ,HRT)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 ,HRT也因此被推荐给PMW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1] 。但是 ,1998年JAMA发表的HeartandEstrogen/ProgestinReplace mentStudy (HERS) [2 ] 却对这种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本文将对HERS前后关于HRT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及其争议作简要综述。1 HER…  相似文献   

10.
以往肺脏只被看作具有呼吸功能的脏器,现已明确肺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在病态情况下,肺可分泌某些激素而引起特殊的内分泌综合征。在肺部疾病中,肺癌、肺结核、肺部炎症患者约10%可产生内分泌功能异常。伴随肺疾患发生的内分泌综合征中,常见的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异常分泌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1.
很多观察提示激素参与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内循环稳定的调节。本文将专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肽,此肽在心脏的心房肌细胞合成和储存,具有强力的、选择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物活性。该肽与内源性钢-钾ATP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在绝经前,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低,然而,伴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激素替代治疗随之成为临床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热点话题.激素替代治疗在预防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结果 并不一致,其预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接受治疗者个体情况的差异.因此,激素替代治疗应当注意用药的时间、用药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14.
<正>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心脏超声对多种心血管疾患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心脏超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理以及心脏超声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一、超声的生物效应及心脏超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理关于超声的生物学效应,目前比较肯定的结论有二点:(1)超声确有生物效应。(2)诊断条件下的超声对人体组织无明显损伤。超声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 1.热效应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部分能量用于  相似文献   

15.
最近ONTARGET和TRANSCEND研究分析表明,高质量的饮食模式可降低心血管病或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全球40个国家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丰富的营养能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此项研究结果在全球范围内基本都通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新型低分子量可溶性胞质蛋白,在心肌组织中高度特异性表达,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可快速释放到血中。很多研究已证实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是心肌纤维的重要成分。cMyBP-C磷酸化水平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相关,也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本综述简述了cMyBP-C的结构和功能,总结cMyBP-C在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cMyBP-C与心力衰竭、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估MHD心脏损害及预后的作用。方法老年MHD患者(A组) 32例,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老年患者(B组) 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接诊3 d内行QTd、HRT和VLP检测,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个月、第6个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随访追踪1年内主要心血管疾病(CVD)不良事件。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P<0. 01); HRT:相较B组,A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升高,震荡斜率(TS)值显著降低(P<0. 05); VLP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 01)。A组1年累计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多(P<0. 01),其次猝死发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 05),而A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率较B组无差异性变化(P>0. 05)。将变量性别、年龄、QTd、HRT和VLP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HRT和VLP是发生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MHD患者QTd、HRT和VLP变化明显,容易引起各类CVD。QTd、HRT和VLP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的电生理指标应常规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心房利钠因子——ANF 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结构,对肾脏的作用,其钠利尿机制,对肾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以及对血压的影响等分别作了详细介绍。此外,尚对 ANF 的放射免疫测定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20.
<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脏康复的任务是针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接受过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及健康管理方案,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心脏康复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