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文  吕汝琦  周勇  张明鸣 《华西医学》2002,17(2):192-193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8年-1999年间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穿孔多见于高龄,均为进展期溃疡型癌,病理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37/45例,82.2%),全组45例行单纯穿孔修补20例,姑息性胃癌切除10例,胃癌根治切除15例,3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10%、13%;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1个月、16个月、26个月,全组2例死亡均为单纯穿孔修补病例。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和局部再穿孔。结论:胃癌穿孔常表现为年龄偏大,全身情况差,溃疡及穿孔直径大,邻近器官转移或侵润等,术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行姑息性或根治性胃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45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该组行穿孔修补术者16例,姑息性切除术21例,根治性切除术8例(其中20例穿孔修补术后3周左右,行二期手术姑息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该组治愈41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穿孔修补处再穿孔和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平均生存期单纯修补术者5个月;姑息性切除术为17个月;根治性切除术者为36个月。及时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有效的围术期治疗对降低胃癌穿孔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外科治疗应尽可能行根治或姑息手术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溃疡穿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8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手术,其中单纯缝合修补术4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6例,胃溃疡局部切除术1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住院(15.1±3.2)d后均康复出院;经1年随访,患者胃溃疡复发率为3.4%。结论胃溃疡穿孔属于外科常见急腹症,在确诊后及时以合理的开腹手术方法予以有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后情况良好,然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在手术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3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中54例行胃癌切除术,切除率为85.7%,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41例(65%),姑息性切除13例(21%);仅行胃空肠吻合术5例(8%);仅行探查取活组织检查者4例(6%)。52例(82.5%)术前并存其他疾病。术前合并疾病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2%(23/52),而术前无合并疾病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1%(1/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特点。术前应全面正确评估伴随疾病,选择合理的术式,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1997年1月间收治的114例70岁以上胃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高龄胃癌病人常伴有梗阻、出血、并存病多(61%),肿瘤切除率为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高龄胃癌病人最好治疗方法,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术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5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三个治疗组,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50例患者采用穿孔修补术治疗,乙组50例患者采用姑息性切除术治疗,丙组50例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后治疗效果。在院内主要观察项目为院内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院后访查时间规定为一年,统计各组患者生存人数,计算三组胃癌急性穿孔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计算三组患者平均生存天数。对以上各项评判指标进行组间对照。患者院内死亡率情况为甲组乙组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甲组乙组丙组。150例患者总体的术后1年生存率为54.00%,甲组、乙组、丙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26.00%、52.00%、84.00%。丙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天数多于甲组和乙组。三组患者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急性穿孔只有早发现早诊治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能够降低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出院后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保障患者晚年的生存质量,是效果明显的胃癌急性穿孔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聂春友 《临床医学》2008,28(7):59-6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外科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6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保守治疗(其中2例因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6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8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3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死亡1例.治愈率98.4%.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是基层医院常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然而,溃疡穿孔修补 扩大壁细胞的迷走神经切除术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手术操作易于掌握,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96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后有36例占37.5%出现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处于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开胸非心脏手术1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开胸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术前临床诊断有冠心病的择期开胸非心脏手术15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7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86.62%,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2.55%,栓塞发生率3.82%,总病死率5.10%。结论:冠心病患者开胸非心脏手术风险相对较大,但加强围手术期监护,缩小手术范围和应用支持、治疗药物,可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96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一术后有36例占37.5%出现并发症.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多处于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56例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都 《临床医学》2004,24(8):15-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6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常有梗阻、出血,合并症多(64%),肿瘤切除率为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老年胃癌病人最好治疗方法,而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3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对326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326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42例(74.2%),胃溃疡急性穿孔84例(25.8%).患者以青年人居多,但呈减少趋势,老年患者则呈增加趋势.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与老年患者(37/41)的发病关系密切(r=0.96,P<0.05).326例中病理诊断为溃疡恶变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5例、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余320例,行保守治疗33例(其中6例中转手术治疗),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并发症10例;行单纯穿孔缝合术228例,无死亡,并发症为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48例,死亡1例,并发症为7例;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加穿孔缝合术17例,无死亡,并发症为2例.单纯穿孔缝合术的并发症明显较其他两种术式少(分别为P<0.05),其术后1、3、5年的复发率与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加穿孔缝合术相似(P>0.05).单纯穿孔修补术的创伤轻、麻醉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95-19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9例患者由于自身状况原因不宜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6例有效;4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0%;其中腔镜下行穿孔缝合修补术16例,行开腹穿孔缝合修补术15例,开腹胃大部切除术1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2例,行腹腔镜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患者。对于自身状况不太好,年龄较大的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采用腔镜下穿孔修补能够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微创、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年1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31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例无手术死亡,其中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行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及Roux-Y空肠修补术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内死亡,行单纯修补。拒绝再次手术者2例,分别于术后15个月、18个月内死亡,行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者13例。1、3、5年生存率为48%、27%、0;根治性切除术者14例,1、3、5年生存率为75%、54%、18%。结论:对胃癌急性穿孔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癌急性穿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要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急性穿孔手术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全程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能不全3例(10%).结论:重视术前重要脏器的检查及评估,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术后循环平稳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期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10年134例60岁以上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胃癌起病隐匿,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绝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手术证实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经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积极处理多能耐受手术。对早期和中期胃癌力争行根治性切除术(D2),可以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良声  庄永敬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13-3014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治愈42例,死亡6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手术方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症,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98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下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36.7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症,对其应用腹腔镜切除术可减小手术创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显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4例。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15、3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