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刘立辉  黄丽玲  唐林波  常华  邹洵 《中草药》2023,54(5):1582-1585
目的 建立HPLC测定壮药羊开口中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方法 采用Welch Materials Ultimate AQ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6 nm,柱温为35℃。结果 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进样量在0.02~0.60μg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105.58%,RSD为2.27%。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壮药羊开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多花野牡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polyanthum)根的水液部分分到两个结晶,经化学和光谱学研究证明,结晶Ⅰ为三-O-甲基鞣花酸,结晶Ⅱ为三-O-甲基鞣花酸葡萄糖甙。从脂溶性中性部分得到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4.
红鱼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蓝鸣生  马健雄  谭昌恒  韦松  陈路  朱大元 《中草药》2011,42(9):1712-1714
目的研究广西民间草药红鱼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4-二-O-甲基鞣花酸(2)、4,4′-二-O-甲基鞣花酸(3)、3-O-甲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4)、橙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6→1)]-β-D-吡喃葡萄糖苷(5)、无羁萜(6)、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3,3′-二-O-甲基鞣花酸(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彭冰  马维思  金航  王自琼  韩旭阳  杨斌  李莉 《中草药》2023,54(2):453-456
目的 研究万丈深Crepis phoenix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万丈深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6-O-(4-羟基苯乙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基]-γ-丁内酯(1)、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酸-4-O-α-L-鼠李糖(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4)、白花前胡苷(5)、烟酸(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苷(7)和taraxinic acid-14-O-β-D-glucopyrna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万丈深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对牻牛儿苗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包括NMR和MS)对所分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Ⅰ)、山奈酚(kaempferol,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Ⅲ)、柯里拉京(corilagin,Ⅳ)、鞣花酸(ellagicacid,Ⅴ)。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实验结果可为牻牛儿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文  周光雄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0,41(6):863-866
目的对山茶科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茎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采用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荷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camelliagenin A(1)、Al-barrigenol(2)、barringtogenol C(3)、2,6-二甲氧基苯醌(2,6-dimethoxybenzoquinone,4)、2,4,6-三甲氧基苯酚(2,4,6-trimethoxyphenol,5)、丁香酸(syringic acid,6)、松柏醛(coniferyl aldehyde,7)、丁香醛(syringaldehyde,8)、山柰酚(kaempferol,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0)、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1)和acernikol(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王青虎  武晓兰  王金辉 《中草药》2011,42(6):1075-1078
目的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7,3′,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缬草氯仿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1)、落叶松脂醇-4,4′-O-β-D-双葡萄糖苷(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松脂素-8-O-β-D-葡萄糖苷(6)、8,9′-二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松脂素(8)、缬草苷A(9)、香草醛(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3、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1.
X Zeng  Z Fang  J Ma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2):99-101, 127
Five constituents, 2-furoic acid, succinic acid, ursolic acid, quercetin and daucosterol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Osbeckia chinensis. All of them are reported to have been foun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2.
朝天罐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朝天罐Osbeckia opipara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朝天罐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lasiodiplodin(1),de-O-methyllasiodiplodin(2),2,3-dihydro-2-hydroxy-2,4-dimethyl-5-trans-propenylfuran-3-one(3),integracin(4),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5),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6),5-羟甲基糠醛(7),吐叶醇(8),白桦脂酸(9),2α-羟基乌索酸(10),(24R)-stigmast-4-ene-3-one(11),eugenitin(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9,(7)
目的研究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的化学成分。方法甘松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甘松新酮二醇(2)、(+)-1-hydroxy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3)、(+)-1-hydroxy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咖啡酸(5)、对羟基苯甲醛(6)、异甘松新酮(7)、甘松新酮(8)、5,3′-di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9)、7-O-methyl naringenin(10)。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甘松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9,(10)
目的研究竹根七Tupistra chinensis Baker的化学成分。方法竹根七60%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反相C_(18)、SephadexLH-20和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upichigenin B (1)、1β, 2β, 3β, 4β, 5β, 7α-hexahydroxy-spirost-25(27)-ene-6-one (2)、spirost-25 (27)-ene-1β, 2β, 3β, 4β, 5β, 6β, 7α-heptol(3)、(20S, 22R)-3β,5β-diol-spirost-25(27)-en-5-O-β-D-glucopyranoside (4)、3-epiruscogenin (5)、ranmogenin A (6)、5β-furost-Δ25(27)-en-1β, 2β, 3β, 4β, 5β, 7α, 22ξ, 26-octaol-6-one-26-O-β-D-glucopyranoside (7)、tupisteroide B (8)、25(R)-1β-hydroxy-spirost-5-en-3α-yl-O-β-D-glucopyranoside (9)、aspidoside A (10)、齐墩果酸(11)、1β, 2β, 3β, 4β, 5β, 7α-hexahydroxy-spirost-25(27)-ene-6-one衍生物Ⅱ(12)、tupichinin A(13)、β-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3-epi-diosgenin-3-β-D-glucopyranoside (15)。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开口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邱丘  吴霞  李国强 《中成药》2014,(5):1000-1004
目的研究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的化学成分。方法蟛蜞菊全草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石油醚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反复重结晶、制备型HPLC等多种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kaura-9(11),16-en-19-oic acid(1),ent-kaura-16-en-19-oic acid(2),15β,16β-epoxy-17-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3),16α,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4),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5),15α-hydroxy-entkaura-16-en-19-oic acid(6),3α-angeloyloxy-9β-hydroxy-ent-kaura-16-en-19-oic acid(7),3α-cinnamoyloxy-9β-hydroxy-entkaura-16-en-19-oic acid(8),3α-cinnamoyloxy-17-hydroxy-ent-kaura-15-en-19-oic acid(9),12α-methoxy-ent-kaura-9(11),16-en-19-oic acid(10),ent-12-oxokaur-9(11),16-en-19-oic acid(11),17-hydroxy-ent-kaura-15-en-19-oic acid(12)。结论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7,(3)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化学成分。方法北五味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二烷(1)、棕榈酸(2)、花生酸(3)、β-谷甾醇(4)、白桦脂酸(5)、五味子甲素(6)、五味子乙素(7)、五味子丙素(8)、戈米辛B(9)、五味子酯甲(10)。结论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黄连木食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柳建军  刘锡葵 《中草药》2009,40(2):186-189
目的 研究黄连木食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以及RP-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连木食用部位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I)、对羟基苯乙酸(II)、没食子酸乙酯(III)、赤杨二醇(IV)、穗花杉双黄酮(V)、对羟基苯甲酸(VI)、原儿茶素(Ⅶ)、没食子酸(Ⅷ)、槲皮素-3-O-β-D-木糖苷(IX)、芦丁(X)、胡萝卜苷(XI)、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II)、槲皮素(XⅢ)、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XIV)、柚皮素(XV)和4-羟基肉桂酸(XVI).结论 除化合物I、Ⅲ、Ⅷ、XⅡ和XIII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接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胜华  李爱民  伍贤进 《中草药》2011,42(8):1502-1504
目的分离鉴定侗药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经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接骨草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绿原酸(3)、木犀草素(4)、槲皮素(5)、东莨菪素(6)、落叶松脂醇(7)、α-香树脂醇(8)、山柰酚(9)、单棕榈酸甘油酯(10)、豆甾醇(11)、熊果酸(12)、齐墩果酸(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半边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可众  熊英  高文远 《中草药》2009,40(8):1198-1201
目的 研究半边莲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制备HPLC等分离和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特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半边莲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Ⅰ)、24-亚甲基环木波罗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Ⅱ)、植物醇(phytol,Ⅲ)、植物烯醛(phytenal,Ⅳ)、β-香树脂醇(Ⅴ)、腺苷(Ⅵ)、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Ⅶ)、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Ⅷ)、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Ⅸ)、正丁基-α-D-吡喃果糖苷(Ⅹ)、水杨苷(Ⅺ)、5-羟甲基糠醛(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Ⅳ及Ⅵ~Ⅻ为首次从半边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中药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中药北刘寄奴中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及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7-甲氧基香豆素(Ⅱ)、7-羟香豆素(Ⅲ)、异阿魏酸(Ⅳ)、1R,2R,4R三羟基薄荷烷(Ⅴ)、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