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结合两种LC/MS方法用于复方丹参滴丸中多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结合两种LC/MS的方法,对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等)中的多成分进行鉴定.方法:色谱分离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反相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组成分别为0.2%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结合离子阱多级质谱(Trap-MSn),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在优化的液质联用条件下,飞行时间质谱筛查出复方中14种成分的分子式,采用离子阱多级质谱共鉴定出13种成分,并对其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结合两种LC/MS的分析方法,为中药复方多成分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新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复杂体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5,(7)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和紫外检测法,对蒙药栀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为其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分离采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4.6 mm×30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质谱定性采用多级离子阱质谱,负离子模式扫描;紫外检测范围为210~400 nm。结果在优化后的液质联用条件下,通过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LC/MSD Trap)法检测出栀子中的13个成分。经文献查阅,化合物3、5、6、8、11为首次经液质联用从栀子中得到。结论 LC/MSD Trap联用技术为分离和鉴定栀子中的化学成分确定一种快速、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荣增  丁建中  宋成武  张盛  刘君怡 《中成药》2014,(11):2334-233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HR-TOF/MS)对桑杏汤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Welchrom-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均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ESI-TOF-MS正负离子Auto MSn采集模式。通过HPLC-TOF-MS所得到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以及MS/MS CID碰撞解离碎片,结合文献报道,对桑杏汤水煎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色谱分离得到了复方中的36个主要化学成分,质谱初步鉴定其中31个成分。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地对复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有益于探究复方的作用机制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君  顾艳丽  张谦  张微  白图雅  胡玉霞  张梦迪 《中药材》2022,(10):2403-241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 MS)技术对蒙药那如-3醇提物成分进行分析,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色谱条件为Shim-pack GIST-H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8μL。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100~1 100;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和自建数据库信息比对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从蒙药那如-3醇提物中鉴定出91个成分,其中来源于制草乌的有39个,荜茇有14个,诃子有38个。结论:该研究全面、快速、准确地分析了蒙药那如-3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昕  郭晓敏  程捷恺  刘莉  杨萍 《中国药学杂志》2021,55(24):2044-2051
目的 建立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HPLC-Q-TOF MS/MS)和超高液相线性离子阱质谱(LTQ-MSn)联用技术对绞股蓝中皂苷类成分快速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纯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对绞股蓝皂苷类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初步鉴定了81种绞股蓝皂苷,其中包括58种已知皂苷和23种可能的未知皂苷结构。结论 UHPLC-Q-TOF-MS/MS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准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信息,LTQ-MSn可以提供化合物多级质谱信息,该联用技术可以简单、快速鉴定绞股蓝皂苷类成分,并为其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夏菁  谢媛媛  张宗璇 《中成药》2014,(3):571-576
目的应用HPLC法建立骨通贴膏(丁公藤、麻黄、当归、干姜等)指纹图谱并结合两种LC/MS联用技术进行多成分结构鉴定。方法以AlltimaTMC18(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结合离子阱多级质谱(Ion-trap/MSn),正、负两种离子模式扫描。结果以Z-藁本内酯为参照物峰,确定了骨通贴膏HPLC指纹图谱,指定了19个共有峰(21个化学成分),10批骨通贴膏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0。结论所建立骨通贴膏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其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郭晓敏  程捷恺  张明  李丹  曹忠莲  杨萍 《中草药》2017,48(10):1944-1956
目的建立UHPLC/MS~n质谱树技术与Q/TOF联用的方法,对中药复方制剂利舒康胶囊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以含有0.5%乙酸的甲醇-水(3∶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液制备供试液,采用Thermo Syncronis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乙腈-甲醇(1∶1)-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线性离子阱质谱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并进行多级质谱碎裂,Q/TOF高分辨质谱分别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并进行二级质谱碎裂。结果在线性离子阱正、负离子多级质谱树的验证下,高分辨质谱在中药复方制剂利舒康胶囊中同时确认出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等各种电离模式下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22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结论 UHPLC-Q/TOF高分辨质谱与UHPLC/MS~n质谱树推导技术的联用可以快速鉴定复杂体系中的化学成分,同时也为该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和药效物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金樱子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0.1%甲酸-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柱温35℃,进样量5μL,在电喷雾(ESI)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监测采集数据,通过准分子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金樱子醇提物进行UPLC的快速分离,根据高分辨率质谱结果和MS/MS碎片、结合对照品信息和相关文献,鉴定出金樱子中10种黄酮类成分,分别为淫羊藿苷,山柰苷,6-甲氧基山柰酚-3-O-半乳糖苷,芹菜素,橙皮苷,金丝桃苷,芦丁,甘草素,翻白叶苷A,槲皮素。结论:应用UPLC-Q-TOF-MS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金樱子中黄酮类成分,为其成分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法对红参醇提液中各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色谱分离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L·min-1;采用双电喷雾离子源(Dual ESI),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一级质谱提供精确的分子量信息,误差限制在5 ppm以内,得到该分子量最适的元素组成;二级质谱提供裂解碎片信息,与相关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推测其可能的化学结构。结果初步鉴定了红参醇提液中55个成分,包括原人参二醇型皂苷(PPD)27个,原人参三醇型皂苷(PPT)12个,齐墩果烷型皂苷1个,其他类成分15个。其中,10个化合物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结构需进一步确认。结论该研究丰富了对红参中化学物质的认识,为红参药效物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芮雯  范贤  岑颖洲  姜苗苗  冯毅凡 《中成药》2012,34(3):509-51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瑶药千斤拔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 10 min内对千斤拔醇提物进行UPLC的快速分离,根据高分辨质谱结果和MS/MS碎片、结合对照品信息和相关文献,鉴定出千斤拔中20种黄酮类成分.结论 应用UPLC/Q-TOF-MS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千斤拔中黄酮类成分及其二级质谱的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liver diseases, virgate wormwood herb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has a long application history in TCM practices. It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nounced therapeutic spectrum of A. capillaris. Although they are comprehensive, the time-intens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assays cannot fully satisfy the analytical measurement workload from many test samples. Direct infusion-MS/MS (DI–MS/MS) may be the optimal choice to achieve high-throughput analysis if the mass spectrometer can universally record MS2 spectra.Methods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gas phase ion fractionation concept, the MS/MSALL program enables to gain MS2 spectrum for each nominal m/z value with a 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 algorithm via segmenting the entire MS1 ion cohort into sequential ion pieces with 1 Da width, when sufficient measurement time is allowed by DI approach. Here, rapid clarific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attempted for A. capillaris using DI–MS/MSALL. A. capillaris extract was imported directly into th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interface to obtain the MS/MSALL measurement. After the MS1-MS2 dataset was well organized, we focused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through retriev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available databases and literature.ResultsTwenty-six compounds were found, including 12 caffeoyl quinic acid derivatives, 7 flavonoids, and 7 compounds belonging to other chemical families. Among them, 24 ones were structurally identified. Compared with the LC–MS/MS technique, DI–MS/MSAL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costing, solvent-saving, and time-saving.ConclusionsChemical profiling of A. capillaris extract was accomplished within 5 min by DI–MS/MSALL, and this technique can be an alternative choice for chemical profile characterization of TCMs due to its extraordinary high-throughput advanta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艾司西酞普兰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法(LC-ESI-MS/MS)。方法以Agilent C18反相柱(Agilent C18 column,2.1 mm×30 mm,3.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甲酸铵(75∶25),流速为0.4mL·min-1,柱温:25℃,以正己烷-异戊醇(95∶5)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艾司西酞普兰(m/z 325→109)和内标利培酮(m/z 411→191)进行测定。并用此法测定40例患者稳态血药浓度。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的高、中、低(25,10,0.5μg·L-1)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6%、99.94%和92.28%,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0%;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0.2μg·L-1。线性范围为:0.2~50μg·L-1,回归方程为Y=0.394 2ρ+0.020 5,r=0.999 4(n=8)。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怀侠  杜鹏  韩凤梅  陈勇 《中草药》2009,40(5):719-721
目的 运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LC-MS")联用技术研究东莨菪碱在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物.方法 采用离体实验的代谢研究方法 ,将东莨菪碱与大鼠肝匀浆在富氧条件下温孵,代谢物以醋酸乙酯萃取,采用LC-MS及LC-MS"等方法 进行分析.和原药相比较,根据温孵液中分析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及其多级质谱数据,鉴定代谢物并阐述其结构.结果 在东莨菪碱的大鼠肝匀浆培养液中发现了脱水东莨菪碱和去甲基东莨菪碱两种代谢物.结论 东莨菪碱在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主要有脱水和去甲基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电喷雾质谱裂解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使用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仪,采用蠕动注射泵直接进样的方法,在正离子扫描模式下,分析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一级和多级质谱图。结果:连翘酯苷A的[M+Na]+准分子离子峰容易失去碎片C6H10O4(鼠李糖)或C9H8O4(咖啡酸),并在MS3谱中发现同时有两种不同来源的m/z321的离子,推断是由m/z 501与m/z 467离子分别丢失咖啡酸或鼠李糖的裂解而来。连翘苷的[M+Na]+准分子离子峰容易失去碎片C6H10O5(葡萄糖);同时在多级碎裂时,容易失去H2O,推断与分子结构中的酯键和糖苷键以及羟基有关。结论:本文首次使用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仪报道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质谱裂解途径,根据高分辨特征碎片离子可对其进行快速在线鉴别,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体内代谢过程与结构修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邱畅  温预关  张明  倪晓佳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8):1432-1435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咪达普利拉浓度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SPE-LC-ESI-MS/MS)。方法 以美国 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 mm×150 mm,3.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 0.005 mol·L-1 甲酸铵,含 0.1% 甲酸)(87∶13);流速:0.5 mL·min-1;柱温:40 ℃。样品用Agilent C8固相小柱净化。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 )对咪达普利拉(m/z 378.2→206.2)和内标依那普利拉(m/z 349.1→206.1)进行测定。结果 咪达普利拉的高(20 μg·L-1)、中(10 μg·L-1 )、低(1 μg·L-1。)3个质量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2.44%,102.46%和105.69%,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5%;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0.5 μg·L-1。线性范围为0.5~25 μg·L-1,回归方程为y=0.480 7x+0.008 7×10-4,r=0.997 6(n=6)。结论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亚大黄中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群,为阐明亚大黄的抗补体活性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对亚大黄95%醇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个部位,并测定3个部位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溶血活性(CH50);采用UPLC-Q-TOF-MS/MS对3个部位分别进行化学成分的表征,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亚大黄正丁醇部位抗补体活性为0.032 g·L~(-1),强于阳性药肝素钠;在优化的LC-MS条件下,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和相关文献,鉴定了石油醚部位主要成分9个,主要是脂肪酸及甾醇类化合物;鉴定了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成分13个,主要是游离蒽醌类和二苯乙烯类;鉴定了正丁醇部位主要成分25个,主要是蒽醌苷类和二苯乙烯苷类。结论: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快捷、准确、较全面地分析鉴定亚大黄的正丁醇抗补体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苷和二苯乙烯苷类,为一步分离及开发亚大黄中苷类抗补体活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降糖类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违禁添加8种化学药的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质谱方法。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结果8种化学药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5~200.0μg·L-1之间,r分别在0.9971~0.9998之间;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格列奇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苯脲和格列喹酮的检出限分别为5.2,1.1,5.4,0.2,5.1,0.2,0.7和3.1μg·kg-1;3个水平的回收率分别在84.3%~121.1%间。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降糖类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违禁添加8种化学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环酯红霉素的浓度。方法 50 μL血浆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300∶150∶15)液-液萃取后,以甲醇-5 mmol·L-1醋酸铵-甲酸溶液(75∶25∶0.2)为流动相,采用Capcell Pak C18 MG (2.0 mm×35 mm,3 μm)柱分离。使用电喷雾电离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结果 测定血浆中环酯红霉素线性范围为1.00~2 000 ng·mL-1,定量下限为1.00 ng·mL-1,灵敏度提高了20倍。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6%,准确度(RE)在±0.9%以内。环酯红霉素和内标罗红霉素的回收率分别为80.4%和79.3%。每个样品分析时间为2.5 min。结论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准确快速,适用于环酯红霉素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齐拉西酮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LC-ESI-MS/MS)。方法以迪马公司C18反相柱(Dialmonsil C18 column,4.6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甲酸铵(90∶10),流速为1 mL·min-1,柱温:25℃,以醋酸乙酯-二氯甲烷(4∶1)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齐拉西酮(m/z 413.2→194.1)和内标替米沙坦(m/z 515.3→276.2)进行测定,并用此法测定20例患者稳态血药浓度。结果齐拉西酮的高(250μg·L-1)、中(100μg·L-1)、低(10μg·L-1)3个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3%,94.31%和104.70%,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5%;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5μg·L-1。线性范围为:5~500μg·L-1,回归方程为F=1.367 7ρ-0.024 5,r=0.999(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丁螺环酮的LC-MS/MS方法,并用于缓释盐酸丁螺环酮胶囊的临床药动学试验。方法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后,以10mmol·L-1的甲酸铵溶液-含0.5‰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Symmetry C18色谱柱(2.1mm×150mm,5μm)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86→121.7(丁螺环酮)和409→237.7(内标,氨氯地平)。结果LC-MS/MS测定人血浆中丁螺环酮的线性范围为0.025~12.8μg·L-1,r=0.9993。该方法的绝对回收率为74.97%~77.83%,相对回收率为93.67%~102.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9%~5.1%和1.9%~6.7%。在临床药动学研究中,应用此法测试了10名受试者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缓释胶囊后血浆中丁螺环酮的浓度。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满足本试验低浓度药物测定及药动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