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茯苓四逆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汤治疗辨证属阳虚型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辨证属阳虚型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茯苓四逆汤(每日1剂,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73.5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汤,治疗辨证属阳虚型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茯苓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中 ,用于“发汗 ,若下之 ,病仍不解 ,烦躁者”。此为太阳病发汗后阳气外虚 ,下后阳气内虚的误治变证。以四逆汤温经回阳 ,人参益气生津 ,茯苓益阴安补。笔者行医 30年 ,常用此方治疗内科危重病人及疑难杂症 ,疗效卓著 ,体会如下。1 风湿性心脏病叶×× ,女 ,4 0岁 ,农民 ,1989年 7月 16日初诊 :患者有“风心”病史 15年 ,3天前因外出遭雨淋 ,全身尽湿 ,今全身浮肿 ,面色苍白 ,自汗肢冷 ,腹部胀大 ,胸闷心悸 ,气急尿少 ,脉细弱 ,舌淡苔白腻。辨证心阳虚衰 ,水气凌心。急投益气回阳救逆法 ,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散加…  相似文献   

3.
茯苓四逆汤系《伤寒论》名方,由茯苓、人参、炮附子、炙甘草、炮干姜等组成,其功能为回阳益气阴,原为太阳病汗不得法则伤阳、误下则又伤阴,阴阳两伤、水火失济,产生烦躁不宁等变证而设。笔者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胃肠道疾病52例获较好效果,兹举验案三则如下。 [例一]急性单纯性胃炎 叶××,女,38岁。1984年4月2日初诊。 素有胃病,喜按。昨日因受凉又饮食不当,胃脘部剧烈疼痛,不欲食,伴恶心呕吐,腹痛以脐周为主,泄泻水样便,1日数十次,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上腹  相似文献   

4.
再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力 《河北中医》1996,18(3):20-20
再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徐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210029)陈亦人指导茯苓四逆汤系《伤寒论》方,为张仲景所创,关于方中茯苓之功效,历来争论颇多。今人也多有主张其功效为利水渗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方中茯苓之功用。1茯苓四逆汤证的病...  相似文献   

5.
赵致镛  李建才 《四川中医》2006,24(12):35-36
茯苓四逆汤证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及思考,渐悟其真谛。本文就烦躁的病机及茯苓的功效对此条文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清仲  朱章志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27-1928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研究及吾师朱章志教授运用该方治疗疑难病的临床验案分析,认为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为阴阳两虚、肾水上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研究及吾师朱章志教授运用该方治疗疑难病的临床验案分析,认为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为阴阳两虚、肾水上泛。  相似文献   

8.
茯苓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系由茯苓、人参、附子、炙甘草、干姜所组成,是仲景治疗少阴病方剂之一。笔者多年来,在此方基础上稍加化裁治疗许多种病,每收出奇制胜之效,可见经方异病同治之妙。仅举验案如下: 高血压张××,男,60岁,1979年初诊。患高血压病已八年之久,近日来头晕较甚,经前医用六味丸、牛黄降压丸及汤剂、  相似文献   

9.
10.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组成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以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相似文献   

11.
翁銮坤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50-1551
试从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的功效等方面,对茯苓四逆汤证中有无水气这一争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敏 《河北中医》2006,28(8):594-595
何某,女,64岁,2004-01-15初诊.手指间歇发作苍白、发紫、寒冷,针刺样疼痛,麻木僵硬已五六年,并逐渐发展至整个手掌,冬天尤甚,下冷水则更加严重,即使戴皮手套下冷水仍觉手指疼痛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13.
试从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的功效等方面,对茯苓四逆汤证中有无水气这一争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茯苓四逆汤乃仲景为伤寒发汗,若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而设之方。对于该方病机为阴阳两虚一说,目前基本认识一致;方中附子生用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既益气补中,又可缓解附子的毒性,人参益气生津,诸药合而回阳益阴,这是历代医家的共同认识。对其中重用茯苓之意,历来解释不一。成无己曰茯苓人参益阴;柯韵柏言茯苓以滋阴;程郊情云;茯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茯苓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该方由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等5味中药组成,临床运用具有显著的温阳利水功效,是治疗CHF的常用方剂。临床研究发现茯苓四逆汤对CHF疗效确切,用药安全,远期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等。实验研究发现,茯苓四逆汤可通过调节神经-体液因子,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亦可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释放,保护受损心肌,改善心功能。研究发现,该方中各中药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生成;影响血流动力学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神经-体液因子的释放,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延缓心室重构;下调促凋亡蛋白表达,上调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16.
17.
程志文 《新中医》1996,28(12):38-39
茯苓四逆汤治疗疑难病验案5则程志文主题词茯苓四逆汤/治疗应用经方妊娠并发症/中医药疗法肾盂肾炎/中医药疗法冠状动脉疾病/中医药疗法茯苓四逆汤方出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人参、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功能温阳补阴、利水化湿,原治伤寒汗下后阴阳两虚的...  相似文献   

18.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组成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以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注凡太阳病治不如法,汗后复下,或下后复汗,误而又误,变成坏病,若其人阳盛而从热化,则转属三阳,阳衰而从寒化,则系在三阴,此二汤所治之烦躁,皆坏病也,烦躁虽六经俱有,而多见于太阳少阴者,太阳为真阴之标,少阴为真阳之本也,未经汗下而烦躁,多属阳,其脉实大、其证渴热,  相似文献   

19.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组成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以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舍,日三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茯苓四逆汤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接受《脓毒症指南(2016版)》中推荐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茯苓四逆汤治疗。观察两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SOFA)、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IDd)、E/A比值变化;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FABP持续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c TnI、NTproBNP持续升高,第3日达峰值后下降,治疗后治疗组同时间点cTnI、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治疗后两组LVEF、E/A比值上升,LVIDd、LVEDs下降(P <0.05或P <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0.05);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