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后血肿临床上比较常见,然而治疗研究不多.大部任其自然吸收或晚期理疗,故并发症较多.如血肿压迫、机化粘连,甚至发生腹膜后软组织硬化综合征,从而导致肠梗阻,或血肿感染发生败血症,也可因血肿化脓并发腹膜后结肠瘘.故研究有效的治疗是必要的.我科三年来早期应用大黄治疗腹膜后血肿12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颅脑外伤后首次CT扫描颅内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后常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能否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与否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肾穿刺后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B超确诊的肾穿刺后血肿患者23例,给予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结合辨证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血肿消失所需疗程数、出凝血指标以及肝肾功能等生化项目的变化情况。结果血肿消失需要1~8个疗程,平均3.4周;对出凝血指标中的TT、APTT、PT有轻微影响,但治疗后数据仍在参考范围的上限之内;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治疗后无明显改变,尿常规中红细胞数有减少趋势。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对于消除肾穿刺后血肿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额颞部小骨窗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额颞部开小骨窗的手术方法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4例。结果 23例术后1~3个月血肿完全消失,1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结论额颞部小骨窗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简便、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在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临床收治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3~7天拔管,术后常规给予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辩证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2周为1疗程,共3~6疗程,术后第2天、7天、2周和3月复查颅脑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钻孔引流术后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术后第7天、2周和3月,治疗组血肿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在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显示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手术后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手术后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病例为一次或多次手术后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均采用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血肿腔注射治疗。结果:术后复查血肿消失或变为低密度表现,1月后复查血肿消失,无一例再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血肿腔注射是治疗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肿微创抽吸术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组(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单纯抽吸组)79例。两组在出血后3d行血肿微创抽吸术,舒血宁治疗组抽吸术后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抽吸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血肿抽吸术后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血肿吸收程度治疗后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舒血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526)。治疗组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抽吸术后残留血肿的吸收,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配合复元活血汤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在最短时间内有效促进皮下血肿吸收的新方法。方法:将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形成皮下血肿的患者经评估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4例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治疗组13例给予中药塌渍配合复元活血汤内服治疗。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血肿消退的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14d后,皮下血肿治愈率分别为57.1%和92.3%,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配合复元活血汤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皮下血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并头针透刺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甘露醇降颅内压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及头针透刺,对照组单用甘露醇,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7、21d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d治疗组血肿体积略有缩小,优于对照组;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均有扩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1d治疗组血肿减小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明显减少,对照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扩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凝血酶抑制剂-疏血通注射液并中医头针透刺治疗脑出血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减少患者颅内血肿的体积及大小,减轻血肿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临床使用较广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颅内血肿术后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经引流后症状逐步改善,血肿明显吸收。全部病例2个月后复查血肿吸收,随访6个月~1 a未见复发。结论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软通道血肿抽吸术结合中药分期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经软通道血肿抽吸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常规组、丹参组和分期中药组,3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案。丹参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选用丹参。分期中药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按早、中、后期不同病程选用中药治疗,早期以利水消肿,活血止血;中期以益气解毒,活血化瘀;后期以补益气血,祛瘀生新。观察3组患者的CNDS和血肿量的变化,并分析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分期中药组的治疗效果较常规组好(P<0.05)。3组治疗后24 d的CNDS较治疗前均降低明显(P<0.01),分期中药组治疗后24 d的CNDS较常规组降低明显(P<0.05);3组治疗后20 d的血肿量较治疗后24 h均减少明显(P<0.01),分期中药组治疗后20 d的血肿量较常规组减少明显(P<0.05)。结论:软通道结合中药分期治疗颅内血肿疗效好,值得在全国中医、中西医范围内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符合诊断的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血肿清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联合应用纳洛酮,连续治疗14d。对比临床疗效、Barthe评分及病灶周围水肿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2组治疗后病灶周围血肿均较前减少,治疗组术后7d、14d水肿减少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Barth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疗效确切,使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郭玉芬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53-1555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在CT引导定位下,采用LY-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经头皮穿刺冲洗粉碎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血肿,做好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结果 大血肿组(血肿量30~100ml)17例,无效7例,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痊愈;余19例中术后3~5d血肿引流干净17例,血肿少量残留(≤5ml)2例.出院随访按GOS分级均恢复良好.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简单、快捷、损伤小.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引流液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效果。方法将46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单纯采用西医抗休克、止血、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缩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合五苓散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合五苓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肿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疗效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肿体积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比较,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苓散能明显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围手术期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3~5天拔管,术后常规给予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2周为1疗程,分别于入院第1天、术后2、5、14天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术后第2、5、14天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术后第2、5、14天,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段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第5、14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血府逐瘀汤,能够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的吸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手术术后颅内残余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钻颅引流术,术后治疗组予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两组连续服药直至残余血肿完全吸收或体积显著减少(体积≤10 cm~3),至少连续服药30 d。结果 (1)试验期间共有2例病例脱落,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2)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组内比较,两组残余血肿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后14、30、60、180 d比较,残余血肿体积缩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60 d、180 d残余血肿体积比较,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30 d、60 d、180 d残余血肿体积缩小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随访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残余血肿复发率分别为3.1%(1/32)和13.6%(3/2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80岁)和术后较小的血肿体积缩小率(30%)与血肿复发密切相关(P=0.008和P=0.011)。(5)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组内比较,两组改良Rankin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术后相同时点比较,改良Ranki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片相比,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钻颅引流手术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更好地促进术后残余血肿的吸收;同时该中药疗法不良反应少,还可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3种术式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70例重型基底节区HICH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120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90例和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组60例,观察术后1个月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率。结果3组术后1个月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率优于另2组(P均〈0.05)。结论重型基底节区HICH,推荐在发病后6~24h内手术治疗,可首选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采取保守治疗11例、钻孔引流血肿溶解治疗24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2例,评价疗效。结果:随访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分1例,3分1例,4分3例,5分32例。结论: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最好选择钻孔引流血肿溶解术,简便易行,是治疗儿童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