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肺复苏(CPR)的急救方法 物理救治:①电除颤: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最初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占90%,而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心搏停止在1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患者,长期存活率90%,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1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减小了胸外按压的间歇,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100次/分),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2.
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它将按压、呼吸、吸引、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双折担架上.该担架系统完全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该担架系统能承载患者,可于现场和后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问断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同时也可进行吸引和输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系统.其按压/通气比、按压深度、呼吸潮气量均可调.  相似文献   

3.
郑中斌 《中外医疗》2014,(15):13-14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62-1664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协会(ILCOR)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1]。较之2000年指南[2]内容,新指南在按压通气比、电击除颤等心肺复苏(CPR)核心技术上做了重大修改,现介绍如下。12005年指南的核心思想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强调了快速、有力、持续的胸外按压是整个心肺复苏的基石,在任何时候都要尽量减少按压停顿时间,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所有技术变革中。2基础生命支持(BLS)的主要变化2.1开放气道由于操作困难,无论患者有无损伤,普通急救者(L…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新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新修订新的CPR流程,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根据2005年新版CPR指南中“持续有效不间断地胸外按压”核心要求,在新的CPR流程中制定减少中断按压具体措施,总结50例CPR病人的每一步骤中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对早期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24小时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新版CPR流程对初期恢复自主循环、初期复苏成功率和24小时成活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抢救措施,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该将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措施贯穿临床CP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对136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厨陛分析。结果 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直接影响复苏成功率;球囊面罩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较2000年指南指导下显著提高。结论 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在早期复苏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通气方式;应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医院内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正确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ry resuscitation,CPR)能提高存活率已被公认,但尚缺乏心脏骤停时实际CPR质量的客观资料。最近的研究已对按照现行国际指南统一实施CPR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 目的:测定院内CPR质量的多个参数,确定临床对美国心脏病协会和国际指南的依从性。设计和对象:对2002年12月11日至2004年4月5日芝加哥大学医院内发生的67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使用一种新的附加感应功能的监护/除颤仪,记录的CPR质量参数包括胸外按压频率、按压深度、通气频率和无胸外按压的停搏时间段(无血流分数)。 主要观察指标:对美国心脏病协会和国际CPR指南的坚持程度。结果:按照30秒时段对每例复苏最初5分钟进行分析发现,在28.1%的时段胸外按压频率低于90次/min。37.4%按压深度过浅(〈38mm)。通气频率较高,60.9%的时段频率超过20次/min。此外,平均(sD)无血流分数为0.24(0.18)。心脏骤停时每分钟有10秒钟的停顿将产生0.17的无血流分数。总共27例(40.3%)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并有7例(10.4%)出院。 结论:在本医院内心脏骤停研究,即使CPR由曾受良好训练的医务人员实施,CPR多项参数的质量亦不一致,而且常常与指南的建议不符。高质量CPR的重要性提示,在实施复苏期间需要救护人员的反馈和监测CPR质量。  相似文献   

8.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再次强调高质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1].在院前急救的实际工作中,胸外按压操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在快速转运途中进行胸外按压.而在搬抬和转运的过程中,胸外按压的质量会下降[2].本研究通过复苏模型记录转运途中胸外按压的相关数据并分析,探讨在快速转运途中如何进行胸外按压以及胸外按压的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遵循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对21例院外心肺复苏的病人分别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治疗抢救。结果21例院外心肺复苏病人,经现场复苏至送达医院急诊科时: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心率者2例(9.52%),无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心率者6例(28.57%),无自主呼吸、心率者11例(52.59%),现场复苏无自主呼吸、心率家属放弃送医院者2例(g.52%)。结论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急救救治网络(EMSS)体系的建设,加强院外急救技术现场应用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院内的心肺复苏,特别是促进脑复苏奠定基础,可以明显改善及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方法:751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A组376例徒手胸外心脏按压:B组375例除 常规方式 救治外,同时使用大剂量肾腺素及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结果:A组自主循环功能恢复,B组自主循环功能恢复14例。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及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对2010年指南的解读 生存链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CA)复苏是一个连续过程:患者突然倒地,现场目击者施救的首要任务不是判断有无脉搏,而是对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者立刻进行胸外按压,并呼叫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前来救治,如为非医护人员仅做心外按压即可,不得停顿,按压应有力、快速,附近有自主体外除颤仪(AED)者即可做除颤,如无AED应连续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现场做除颤。除颤只做一次,再继续心肺复苏(CP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按压用于急诊抢救的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记录6例经过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病例在进行开胸心脏按压后心肺脑复苏的情况。结果开胸心脏按压成功率(5/6)高于胸外心脏按压,转入监护室率(5/6)明显提高,1例至今存活。结论较于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能使心脏有效复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患者转监护室率。准确判断开胸指征,争取尽早进行开胸心脏按压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转监护室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91-94
目的 比较心肺复苏初期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对患者血气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的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将其根据心肺复苏方法不同平均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徒手胸外按压,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机械胸外按压,对两组患者血气指标、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间pH值、乳酸、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方面差异较小(P>0.05);在心肺复苏成功率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59.37%和84.3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31.25%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胸外按压与徒手胸外按压均不会影响患者pH值、乳酸、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但是机械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成功率要比徒手胸外按压更优,除此之外,其能够降低患者气胸、胸壁胸内脏器损伤以及肋骨骨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普遍采纳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机协同心肺复苏方式与普通心肺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将41例严重颅脑外伤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通心肺复苏组20例,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21例,2组病例均在心跳停止后立即给予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并胸外按压,其中普通心肺复苏组在通气时匀速胸外按压,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配合呼吸机节律在通气间期胸外按压,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和胸外按压方法依照2005年国际复苏指南的推荐方法,比较心肺复苏10、30 min后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动脉血气分析情况,以及是否出现连续5 min以上规则QRS波和平均动脉压情况等情况.结果:①两组病例的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差别.②心肺复苏10 min后,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的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血氧饱和度优于普通心肺复苏组(P<0.05);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9例短暂恢复心跳和血压,普通心肺复苏组2例短暂恢复心跳和血压(P<0.05).结论:人机协同心肺复苏方式比单纯呼吸机通气+连续胸外按压的普通心肺复苏方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董钧  陆峰 《大家健康》2013,(14):1+3
目的:分析我中心在执行《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2010AHA指南》)前后4年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病历,探讨《2010AHA指南》中对心肺复苏CPR流程及技术参数的调整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我中心执行《2010AHA指南》前后各2年的复苏成功病例524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对复苏成功无显著影响。②执行CABD流程后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缩短I组为(4.82±2.55)秒,明显高于Ⅱ组(1.91±1.43)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P=0.0000.05)。③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I组为2.35%,Ⅱ组为3.24%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④复苏成功患者中存活出院率(I组为5.21%,Ⅱ组为11.50%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⑤有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7.1%,无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22%。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33,P=0.0000.05)。结论:CPR中采取CABD复苏流程更为合理和有效。尽早而有效的胸外按压在早期复苏中可维持一定动脉压,提供重要脏器对氧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心肺复苏成,并认为公众自救早期实施胸外按压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停止患者的基本手段。自1966年首个心肺复苏指南发布以来,已成功抢救了成千上万例患者。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成为当前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本文就近年来心肺复苏研究与争议焦点及《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要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标准心肺复苏、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两种复苏模式循环效应的影响。方法对158例心搏骤停患者先后实施两种复苏法,先行标准心肺复苏,后行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每种复苏方法进行3min,记录直接动脉压。结果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模式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大于标准心肺复苏模式(P〈0.01)。结论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产生较高的动脉血压,优于标准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8.
由王一镗、沈洪教授主编的《心肺脑复苏》(第二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心肺脑复苏的学术专著,此次为第二版,由两代著名学者与多位知名专家共同合作著成。内容主要包括现场心肺复苏、脑复苏、围心搏骤停期的各种处置和复苏过程的多种辅助措施,温故人类心肺复苏发展的历史,融合《心脏紧急救治和心肺复苏国际指南2000》和《AHA心脏紧急救治和心肺复苏指南2005》的最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谢钢  赵金臣 《医学综述》2014,(2):286-288
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搏骤停的有效措施,连续胸外按压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对于院外心搏骤停的急救,大多数目击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实施传统的心肺复苏,除此之外,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与传统的心肺复苏有相似的生存率及神经学预后。因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普通急救者只需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即可,提高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依从性和可行性。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法应当被大众熟悉,并期待更多的目击者参与到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中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2005版、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差异性,总结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2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 12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中,经现场及送院途中急救至医院急诊科者11例,其中出现自主呼吸、心率者1例(溺水,8.33%),出现自主心率者3例(溺水1例、电击1例、心源性疾病1例,25%),无自主呼吸、心率者7例(58.33%)。1例(8.33%)放弃送医院。结论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的要求,立即确认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尽早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ion,CPR),并强调胸部按压重要性及先行性、进行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合理应用复苏药物,提高现场急救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普及急救常识等,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