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D62P的表达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血栓性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级组17例,Ⅱ级组16例,Ⅲ级组20例)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和CD61)的表达量,同时应用Class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Fib浓度及PT、APTT、TT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CD62P的表达量、血浆Fi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PT、APTT、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级高血压病组CD62P的表达量高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1);Ⅲ级高血压病组血浆Fib浓度高于Ⅰ、Ⅱ级组(P<0.01);Ⅱ、Ⅲ级高血压病组PT、APTT、TT水平低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5);CD61的表达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活性明显增高,存在血栓前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脑梗死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66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Hp抗体浓度,全血血小板表面活化依赖的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和各凝血指标的水平,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CD62p表达水平和凝血功能。结果:①脑梗死组Hp-IgG和Hp-Cag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脑梗死组Hp阳性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阳性率高于脑梗死组Hp阴性患者及对照组(P<0.05)。③脑梗死组Hp阳性患者PT、PTR及INR与Hp阴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APTT、TT及FIB差异显著(P<0.05),其中Hp阳性患者APTT、TT较Hp阴性患者缩短,而FIB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增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其凝血功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表达与血小板活化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0例(CT组)的临床资料.ACS组及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即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连续7 d.比较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浆miR-34a、miR-146a、miR-96、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分析冠心病患者miR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ACS组与SAP组miR-34a、miR-146a、miR-96、PAC-1、CD62p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CT组(P<0.05),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治疗后,ACS组与SAP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ACS组与SAP组仍高于CT组,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miR-34a、miR-146a、miR-96表达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均存在差异;miR-34a、miR-146a及miR-96水平可能通过参与血小板的产生或激活的过程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的表达,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85例ACS患者外周血CD62P及PAC-1,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85例ACS患者中单用阿司匹林组(41例)与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44例)比较.结果:ACS患者的CD62P及PAC-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联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CD62P及PAC-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单用阿司匹林组与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可以作为ACS患者血小板被激活的指标而检测,抗血小板治疗能抑制CD62P及PAC-1的表达,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可以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激活,减少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全血流式细胞术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评估临床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1.1至2012.5.31期间在华山医院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57~72岁。分别于所有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后第8天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表达比例,以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活化后的PAC 1、CD62p表达比例;使用血小板双通道聚集仪测定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另设2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ACS患者静息血小板PAC-1和CD62p高表达;使用ADP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高于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数量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使用ADP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ACS患者血小板PAC-1和CD62p较治疗前下降,其中,PAC-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PAC-1、CD62p表达高于健康人,循环活化血小板数量升高,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患者血小板功能。合理使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临床抗血小板治疗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及TT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及TT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肿瘤患者组Fib含量结果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会导致血浆Fib含量的异常,血浆Fib含量测定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小板活化状况、凝血参数、血小板相关参数,进一步明确直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方法选择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89例为观察组,同期来云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肿瘤普查的健康志愿者40名为对照组,测定外周静脉血活化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以及凝血四项(TT、PT、APTT、FIB)和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FIB及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参数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主要是以活化血小板、血小板参数、FIB的增加为特点;活化血小板CD62P、CD63是预测直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150例房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凝血、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76.00%(57/75),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 p)及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患者对房颤的控制效果较好,并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血小板功能,调整血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UAP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血浆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和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和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62p和PAC-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62p和PAC-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62p和PAC-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活化(PF4、CD62P)、凝血功能(PT、APTT、TT、Fb)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F4、CD62P均有显著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PT、APTT、TT均显著延长,组间治疗后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Fb均显著降低,组间治疗后的Fb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观察组为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 2P、Pac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同期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2 2例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的CD6 2P、Pac 1表达率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 :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血小板活化指标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桥医院心内科2009年9月至2010年 7月期间112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等凝血指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住院确诊的272例HFRS患者。依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轻型(58例)、中型(79例)、重型(75例)和危重型组(6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急性期PLT、PT、APTT、TT、Fib、DD、FDP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分组患者上述凝血指标表达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PLT与PT、APTT、TT、Fib、FDP、DD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指标对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除轻、中型组患者外,PT在其余各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T、APTT、TT及Fib在HFRS患者急性期各型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PT、APTT、TT呈显著负相关(r=-0.350、r=-0.674、r=-0.717,P<0.05),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578,P<0.001);PT与Fib是预测HFRS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PT和Fib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单一参数检测(P<0.001)。结论PLT、PT、APTT、TT和Fib的异常表达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PT与Fib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血栓前状态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2型糖尿病中气阴两虚证组、痰瘀交阻证组、燥热津伤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气阴两虚证、痰瘀交阻证、燥热津伤证组CD4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2P表达均升高(P<0.01),PAI-1含量均升高(P<0.05),PT时间缩短(P<0.05),痰瘀交阻证组t-PA含量下降(P<0.05),气阴两虚证、痰瘀交阻证组Fib含量升高(P<0.05),痰瘀交阻证、燥热津伤证组APTT时间缩短(P<0.05),TT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气阴两虚证组相比,痰瘀交阻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而在CD41、PAI-1、PT、Fib、TT和APTT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痰瘀交阻证、燥热津伤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以痰瘀交阻证最为明显,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可能是其血栓前状态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ADHESIONreceptorsoftheintegringenesuper-famityplayimportantrolesinsecuringhemos-tasisafterbloodvesselinjuryandrestoringtheintegrityofthevesselduringwoundhealing.1Theα2β1integrinalsoknownasglycoproteinGPⅠa/ⅡaAcomplexisamajorcollagenreceptoronplatelets.2Colla-genplaysanimportantroleinplateletadhesiontotheexposedsubendothelium.Thiscausesplateletactivationandaggregation.3Duringtheinitialphaseofthromboge-nesisthecollagen-adherentplateletsareimportantpro-motersofcoagulationbyprovidingassembl…  相似文献   

16.
钱云霞  何志松  杨向军 《重庆医学》2017,(36):5071-5073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组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该院7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处理组,接受RIPostC;对照组,接受假RI-Post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之前、RIPostC后即刻、PCI术后24 h、PCI后48 h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PAC-1,和血小板凋亡指标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结果 处理组PCI术后24 h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PAC-1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 ΔΨm在各时间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ostC能一定程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的活化,不引起血小板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出血风险。方法择期行PCI的ACS患者95例,随机分为肝素组(n=46)和比伐卢定组(n=49),其中肝素组脱落5例,比伐卢定组脱落3例,2组各剔除6例。2组分别采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于用药前和停药后1 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试验期间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PCI术后随访30 d比较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用药前和停药后1 h凝血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30 d内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比伐卢定在PCI术中抗凝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炎症介质IL-6、hsCRP水平及血小板活性指标CD62p、CD63的改变。方法: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30min,术后2、24、72、96h分别检测炎症介质IL-6、hs。CRP和血小板功能活性指标CD62p、CD63水平。hs—CRP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IL-6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CD63水平。选择5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作对照,观察冠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IL-6、hs-CRP、CD62p、CD63明显增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2、24、72hIL-6、hs。CRP、CD62p、CD63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术后24h达峰值,术后72h降低,术后96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脉介入治疗激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及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