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段食管癌切除后不同吻合部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段食管癌切除后临床上常采用食管胃弓上、超胸顶或颈部吻合术 ,但哪种吻合部位更具有优越性 ,文献报道不多[1] 。 1991年 1月— 1998年 8月 ,我们将 371例中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左侧剖剖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后分别采用 :食管胃弓上吻合 12 2例 ,食管胃超胸顶吻合 12 5例 ,食管胃颈部吻合 12 4例。以正确评价吻合部位。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病变均位于食管中段 3— 10cm长 ,平均 5 9cm。均行左侧剖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原食管床内食管胃吻合术 ,均采用手法缝合。其中弓上吻合 12 2例(弓上组 ) ,超胸顶吻合 12 5例 (超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侧进胸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行胃以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的 35 9例食管癌病人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 35 6例 ,占 99.2 % ,死亡 3例 ,占0 .8% ,并发症 2 0例 ,占 5 .6 %。其中主要的并发症 :(1)吻合口瘘 5例 ;(2 )吻合口狭窄 7例 ,乳糜胸 3例 ,肺部感染 3例 ,胸胃穿孔 1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 1例。结论 该术式具有切除彻底 ,治愈率高 ,术后并发症少 ,死亡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开胸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2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吻合1286例,胸内吻合927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部吻合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高(P〈0.01),切缘癌残留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胸内吻合组(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根治性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颈部吻合组高于胸内吻合组(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胸内瘘死亡率高,文献报道达5 0 %以上[1] ,对其临床处理有保守治疗和再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尽早手术。我科于2 0 0 3年6月收治1例胸内瘘患者经再次行颈部吻合术后,又继发颈部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治疗,患者住院1 0 5天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6 2岁,因食管癌于2 0 0 3年3月2 7日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术后呼吸、血压平稳,均在正常范围,氧饱和度99% ,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均通畅,引流液均正常,术后第二天9am(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法与手工吻合法的疗效,对比结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行食管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217例.其中胃食管颈部机械吻合法组136例,手工吻合法组81例,评价疗效.结果 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3例(2.2%);手工吻合组9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切口感染机械吻合组4例(2.9%),手工吻合组12例(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在机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胃食管机械吻合法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术后颈部切口的感染率,较手工缝合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右胸径路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行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右三切口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337例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与优点.此法避开主动脉弓、弓上大血管与气管对胸上段食管的遮挡,直视下锐性切除胸上段食管癌,保存食管起端1~2cm行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可实现食管次全切除.结果本组手术死亡3例(0.9%),吻合口瘘2例(0.5%),吻合口狭窄12例(3.5%).上切端癌细胞阴性319例(94.7%),阳性18例(5.3%).生存率1年94.3%,3年58.1%,5年28.6%.结论右胸径路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可有效地实现胸上段食管切除的彻底性,使胸上段食管癌同中、下段食管癌一样可首选的根治术,且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胸中段癌患者,30例行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30例行胸内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测量比较术前、术后3周、3个月肺功能主要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均手术成功。颈部吻合组与胸内吻合组术前的肺活量(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3个月两组相比VC、FEV1和MV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食管床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胸内吻合口瘘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们通过 10例胸内吻合口瘘的再手术治疗 ,取得较理想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1~ 1999年 ,我院共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 (机械吻合 ) 112 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 9例 ,发生率 2 6 %。其中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 38~ 6 4岁 ,中位年龄 5 2岁。手术行主动脉弓上吻合 2 4例 ,主动脉弓下吻合 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时间 5~ 16d ,平均 7 8d。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胸痛、胸闷、心悸等 ,体征为体温升高、心率快、患侧呼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75例胸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168例患左侧开胸经食管床食管胃左侧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术,7例右侧开胸经食管床食管胃左或右侧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组手术治愈172例,死亡3例;发生吻合口瘘15例、胸胃壁瘘2例,乳糜胸4例和幽门梗阻1例,均获治愈。上切缘癌阳性5例,其中中段癌4例,上段癌1例;下切端癌阳性3例,均为下段癌。中段食管癌行颈部吻合上切端癌阳性率较弓上吻合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结论:颈部吻合是中段食管癌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与颈部吻合术后的疗效比较。方法通过对156例常规应用管状吻合器超胸顶吻合与228例常规应用手法颈部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评价两种吻合方式的疗效与差异。结果超胸顶吻合的156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返流3例,早期声音嘶哑2例,永久声音嘶哑0例,吻合口狭窄11例,肺部并发症2例,心律失常1例,死亡0例;颈部吻合的228例中,吻合口瘘12例,返流7例,早期声音嘶哑8例,永久声音嘶哑2例,吻合口狭窄15例,肺部并发症11例,心律失常5例,死亡0例。结论食管-胃超胸顶吻合较颈部吻合在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要低,右胸腹两切口超胸顶吻合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7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连续497例食管癌切除左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9%,其中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术后发生率为13.2%,左颈左胸两切口发生率为9.2%,结肠代食管术后发生率为37.5%。单纯颈部瘘55例,占85.9%;合并胸内瘘9例,占14.1%。全组55例痊愈出院,痊愈率为85.9%。单纯颈部瘘痊愈率为92.7%,合并胸内瘘痊愈率为44.4%。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痊愈率。但是合并胸内瘘则是危重的并发症,痊愈率低,必须引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多发位置在中、下段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胸行胸段食管部分切除 ,食管胃弓上或弓下胸内吻合术。统计表明 5年存活率低 ,仅为 2 0 %~ 4 0 % [1] ,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 ,我们对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施行左侧开胸游离含肿瘤的食管中、下段 ,经颈部切口剥脱食管弓上段 ,行全胸段食管切除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效果满意。从 1991年 8月~ 1999年 11月 ,我们共对 2 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施行该术式 ,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5年存活率达 5 0 %。1 临床资料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男女比例 3∶2 ,年龄最小者 4 7岁 ,最大者 76岁 ,其中 5 0~ 60岁之…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84年4月~1995年12月,共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以下简称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72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9例(2.6%).现将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均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54岁~71岁.中段食管癌左侧剖胸食管胃弓上吻合发生吻合口瘘者11例(2例为第一次弓下吻合失败),右侧剖胸剖腹食管胃右胸内吻合发生3例;下段食管癌贲门癌左侧剖胸弓下吻合发生5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日~17日.死亡率为36.8%(7/19),其中因吻合口主动脉瘘死亡者2例.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改进食管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法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42例食管癌根治术采用不同吻合方法。颈部:胃壁横形切开,常规手工吻合 (简称A1 );胃壁圆形切口,其口径与食管相当(简称A2)。器械吻合(简称A3)。胸内吻合:器械吻合(简称B1);胃壁加缝一直径与吻合器直径相当的荷包器械吻合(简称B2)。结果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颈部吻合A1组 29 /842例(3. 4 % );A2组 4 /372例(1. 07 % );A3组 2 /481例 (0. 4% )。胸内吻合:B1组 73 /3144 (2. 32% );B2组 3 /803 (0. 37% )。狭窄程度:轻度(0. 5~0. 8cm)28例;中度(0. 3~0. 5cm)70例;重度 (0. 3cm以下 )13例。狭窄率相比较,A2和A1组比较,A3和A1组相比较;B2组和B1组相比较,χ2检验,P<0. 05。改进后的方法均优于原先的方法。结论 食管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式改进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新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对手术切除率、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992年 1月~ 1997年 12月采用新手术径路 (左上腹直肌 /右胸后外侧或右颈部切口 )次全食管切除 ,颈部或右胸顶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15 0例 (治疗组 ) ,同期以 16 0例 (对照组 )应用常规手术方法左胸后外侧或加左颈部切口治疗食管癌 ,作对照比较。结果 新手术径路切除率提高到 99.3% ,对腹、胸、颈三区的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提高。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 ,术后并发症下降为 11.4% ,且术后生活质量提高 ,1、3、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正确应用新手术径路治疗不同部位食管癌 ,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 ,提高手术的根治彻底性 ,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延长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 35 5例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经验。方法 分别对胸中段食管癌 10 2例、胸下段食管癌 2 5 3例行切除术 ,于主动脉弓上食管床行食管胃单层吻合附加大网膜覆盖。结果 术后并发吻合口瘘 1例死亡 ( 0 .2 8% )吻合口狭窄 4例 ( 1.1% )。同期也采用主动脉弓前胃套入食管双层吻合 ,无大网膜覆盖方法治疗胸中段食管癌 5 1例 ,胸下段食管癌 91例 ,其中吻合口瘘 7例 ( 4.8% )、死亡 3例 ( 2 .0 % )、吻合口狭窄 4例 ( 2 .8% )。结论 与主动脉弓前胃套入食管胃双层吻合 ,无大网膜覆盖方法相比 ,该手术方法可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1月~2002年10月对352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52±10岁.其中鳞癌304例,腺癌23例,鳞腺癌25例.Ⅰ期12例,Ⅱa期38例,Ⅱb期123例,Ⅲ期179例.手术方法:左剖胸全胸腹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吻合边距1.0 cm,针距0.5 cm.生存率按照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瘘7例(2.0%),声带麻痹3例(0.9%),乳糜胸2例(0.6%),心源性并发症11例(3.1%),肺部并发症8例(2.3%),全组食管切缘癌检阴性.本组随访率91.1%,3年生存率为65.6%,5年生存率为38.2%.结论左剖胸全胸腹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术式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71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正中三切口,二次体位食管次全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术,与同期所做的56例手工吻合病例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以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侧侧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9%(7/71)和2.8%(2/71),均低于手工吻合组的25.0%(14/56)和16.1%(9/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侧侧机械切割缝合器进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显著扩大了吻合口直径,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望大大降低。该吻合方法发生瘘及继发狭窄的机会也很小,因此可以作为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一个备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结肠代食管手术在食管癌治疗尤其是残胃并发食管癌患者中应用较多,文献报道经胸骨后及皮下途径在颈部吻合者居多,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本院2005-2009年收治11例残胃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做胸内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行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术共1555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2小时40分钟,术后吻合口少量出血24例、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32例、胃食管返流110例,发生率分别为1.54%、1.03%、2.06%和7.07%,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胸主动脉瘘9例(0.58%),其中手术止血成功4例,死亡5例结论: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吻合口胸主动脉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