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年前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引入临床,而且自那以后不断取得了基础治疗的进步,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出现,改善了HIV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第13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CROI)大会上,Medscape网记者就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药物联合治疗以及新的化合物治疗HIV感染与专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问:HBeAg向抗一HBe的转换代表着慢性乙型肝炎向失活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的转化,其标志为正常的谷丙转氨酶和低或检测:不到的HBVDNA水平.这种转换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意味着较好的远期转归,尽管发生了HBeAg血清学转换,部分患者可能继续保持或重新出现高的血清HBVDNA和活动性肝病。您能否简明地讨论一下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乙肝的主要临床差异以及对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关的毒性之一就是转氨酶升高。肝毒性是导致HIV感染病人发病、死亡和治疗中断的原因之一.虽然已经报道了几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够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肝炎,但是大多数的药物最常见的肝毒性是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肝毒性更常见于慢性HCV和HBV合并感染的患。对于多数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而言,药物性肝脏损害的发病率尚不十分清楚。在HAART治疗过程中很难鉴别出每种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引起肝毒性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合并感染HCV和/或HBV体内的免疫重建,累及肝脏的过敏反应和线粒体毒性。还有其它可能的致病途径,例如几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由此可能会导致脂肺陛肝炎。肝毒性的治疗主要根据临床反应、严重程度和发病机制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5.肝毒性反应的机制 尽管关于抗逆转录病毒与肝脏毒性的研究已经发表了很多报道,但是对于涉及损伤的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应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导致肝毒性的可能机制在图1中列出。可能是多种致病途径同时起作用,所以要鉴别出导致肝毒性的确切发病机制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5.
6.
新的药物老的并发症 CCR5抑制剂 许多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正在研制中,但是引起最大兴趣的一类就是CCR5抑制剂。Pfizer和Schering-Plough两家药厂各自提供了他们观察的CCR5抑制剂maraviroe和vieraviroe的早期的数据。这两种药物都有强大的抗病毒效果,短期的单一治疗能使病毒载量下降大于1.5log,且耐受性良好。这两种药物目前都在进行2/3期的临床试验。Sehering-Plough提供了药物与vieraviroe相互作用的资料,vieraviroc是细胞色素P4503A4的底物,但不是该酶的诱导剂或抑制剂。同样,通过检测利托那韦剂量发现它的血清水平明显地升高(大于500%)。(洛匹那韦俐托那韦有同样的作用)。P450诱导剂依法韦伦使vieraviroe水平降低了80%,尽管这个作用能被利托那韦纠正。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或替诺福韦都没有显示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相互作用的资料在它们进入下一步的临床检测和使用之前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