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003-03/2007-0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髓移植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8~55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5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只有1例HLA-CW位点亚型不合,其余HLA全部相合,1例无关骨髓移植HLA全部相合。观察全部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的水平。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1,血小板恢复到20×109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d及18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1水平较移植前及未发生患者明显升高(P<0.01)。提示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HLA 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 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 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 方案或CY+TBI 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 个月,最长随访80 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109 L-1 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 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 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 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 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 例,出血性膀胱炎4 例.至随访结束,17 例无病生存,8 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目的:观察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对象:选择2003-07/2006-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男33例,女20例,平均37岁.35例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18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病3例.33名供者与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2名1个位点不合,男20例,女13例,平均35岁.性别不相合者16例.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利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化疗联合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自体移植患者接受CD34 细胞中位数为3.0×106/kg,异基因移植患者接受CD34 细胞中位数为6.2×106/kg;自体移植采用MAC预处理方案,异基因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甲氨喋呤、环孢菌素A联合骁悉,1例1位点不合患者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②观察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5× 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恢复时间.③观察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④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复发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②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③随访结果.结果:纳入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5×109 L-1、血小板> 20×109 L-1的恢复时间分别为13和19 d,在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分别为12和15 d.②异基因移植患者中Ⅰ~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31.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71.4%.③术后患者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8.9%和5.7%.结论: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较快建立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能力,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亲缘间HLA配型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自2009至2011年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HLA配型全相合12例,不全相合8例。移植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除1例为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其他患者干细胞来源为动员后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HLA全相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不全相合患者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酸酯。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0.5×109L-1平均为12.5 d,血小板恢复>20×109 L-1平均为+18 d。20例患者随访24-60个月,总生存率75%(15例),治愈率70%(14例),死亡5例;12例全相合患者中83%治愈(10例),8例不全相合患者治疗有效率62%(5例),治愈率50%(4例)。2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治疗中并发败血症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3例。结果可见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尤以HLA全相合效果良好,移植后恢复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时间为10~18d,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为10~37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相关供体与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造血、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探讨不同来源供体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6/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6例患者,其中71例接受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5例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55例应用以全身放射治疗 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61例应用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的预处理。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3,6,9及12个月患者的T细胞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复发、患者无病生存及造血、免疫重建情况。结果:①移植后造血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重建、血小板重建及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重建存在显著性差异犤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1.0×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25±2.34)和(16.28±3.01)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3.25±2.34)和(13.13±4.0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58±6.42)和(20.21±7.2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2.17±4.12)和(15.67±7.12)d,P值分别为0.004、0.025、0.017犦。②移植后免疫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后1个月CD3 %和CD4 CD3 %、移植后9个月CD45RA CD4 %及移植后12个月CD45RA CD8 %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4、0.027、0.001、0.003);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3个月CD45RO CD4 %有明显差异(P=0.030)。③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0),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40),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9、0.007)。④移植后生存情况: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尽管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高,且无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比相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慢,但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和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公认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好的治疗办法。国内外已经开始进行了多种造血干细胞来源的移植,包括亲缘单倍体移植、非血缘移植,而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提高疗效的报道多为单独个案报道。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2008-04/2010-04住院的1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年龄3~53岁,8例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患者接受了非移植治疗。移植组的8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半相合(4例)、HLA相合(2例),非血缘(2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所有移植的患者中有4例在造血干细胞输注的同时静脉输注体外培养扩增的间充质造血干细胞。非移植治疗组9例患者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和促造血治疗。结果与结论:移植组除1例45岁患者接受过非移植方法治疗11个月无效,合并肾功能衰竭、肺部真菌感染时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死于移植合并症外,余7例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造血功能恢复快,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L-1,血小板计数≥20×109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4d;其中接受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4例患者平均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L-1,血小板计数≥20×109L-1的中位时间均为11.6d。移植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局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者4例,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需血制品输注,无严重感染和出血。而非移植组患者治疗后造血功能均未恢复正常,1例死于脑出血和感染,余患者生活质量低下,需要反复住院对症治疗,长期间断的血制品输注;治疗后出现多种严重的合并症。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高效的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可以预防和控制,生活质量高,疗效明显优于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剂量强度弱于清髓性移植且又强于真正的非清髓移植,期望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复发.评价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03/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供者同胞HLA全相合10例,同胞或亲缘供者不全相合12例,非血缘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方案,马利兰4 mg/(kg·d),2~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其中19例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30 mg/(m2·d),3~5 d;10例患者同时加用阿糖胞苷(1.0~2.0)g/(m2·d),1~3 d.供受者HLA位点不合时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5.0)mg/(kg·d),3~5 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4~5 d后连续采集2次,23例白血病患者输入CD34 细胞中位数为4.02×106/kg.采用骁悉 环孢素 短程甲氨喋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实验评估:采用STR-PCR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证据.结果:①造血功能重建检测: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经预处理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01~0.30)×109 L-1,血小板最低值为(5~20)×109 L-1;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血小板恢复到30×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2 d.术后30 d经STR-PCR检测22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骨髓象均完全缓解,剩余1例复发患者未行STR-PCR检测.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23例患者中,9例(39.1%)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82.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止至2007-06-30,共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1.7%,复发时间为移植后1~24个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后3例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移植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其复发率为10%.结论:①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其术后复发率并未高于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预处理相关死亡率低.②疾病类型的选择、移植时的疾病状态、适当的预处理强度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7年于该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的患者32例,统计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 ABO血型相合组16例患者中11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BO血型不相合组16例患者中13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不相合组中主要不相合6例、次要不相合6例、主次要不相合1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