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赵进  邱川红  蔡伟 《西部医学》2011,23(2):296-297
目的探讨三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3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D+HP)组13例,常规血液透析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次;高通量透析(HPD)组13例,每周常规血液透析1次,2次HDF治疗;常规血液透析(HD)组13例,每周3次HD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HD+HP组和HPD组治疗后血压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HD组治疗后血压下降不明显,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和高通量透析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20例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120例,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透析(HD)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所选患者观察周期为6个月,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4 h。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后患者血脂的改善情况。结果 HDF和HD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血脂改善效果,高通量血液透析要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血液透析且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观察1组)和高通量透析组(观察组2组),每组21例.在患者进行首次透析前,后和进行透析12 w后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可视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 首次透析后、透析12 w后,观察1组、观察2组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12 w后,观察1组VAS评分(2.18±1.11),观察2组AS评分(2.24±1.1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和高通量透析这两种方法在清除PTH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问题,是治疗维持性HD皮肤瘙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在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自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64例患者继续拧分析,并将其分为高通量组40例和常规组24例,分别采用高通量透析方式和血液透析滤过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对比两组透析前与透析后6个月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三酰甘油(TG)、血浆清蛋白(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高通量组的患者其血钙指标等相关指标改善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方式能够对老年慢肾衰竭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磷、钙磷乘积、i PTH、BUN、Scr和β2-MG均显著下降,血钙含量显著升高,且治疗后4个月及6个月在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 PTH和β2-MG含量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P1NP、β-CTX和BGP含量均显著下降,且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使用具有可有效降低MHD患者体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含量,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血透室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1~2年以上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血液净化方式分为低通量组、高通量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透析后,高通量组尿素氮(BUN)、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肌酐(Cr)、C-反应蛋白(CRP)较低通量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8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低通量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在糖尿病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排序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在食欲、精神、活动能力等方面,有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很好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ain hemodialysis,MHD)的微炎症、心室结构的影响,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共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及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对比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P3+的清除效果,分析微炎症状态、营养指标等差异。结果经过1年的积极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在P3+清除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的P3+含量均降低,研究组治疗后P3+浓度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在治疗前后P3+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肌酐清除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酐浓度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指标改善方面,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白蛋白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炎症指标改善方面,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明显降低,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增加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液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透析前后血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3.08%与对照组26.7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84%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左卡尼汀等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和稳定血压水平,减少低血压发生情况,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透析治疗肾性骨病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液灌流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血磷、血钙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利于降低患者血磷水平,促进血钙水平提高,患者各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更快缓解,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岳文静  王璐 《重庆医学》2016,(36):5118-51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运用螺内酯对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功能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率(HR)、B型脑钠肽(BNP)明显下降,心输出量(CO)、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及心脏指数(CI)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心肌耗氧指数(H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脉压差(PP)、平均动脉压(MSP)、平均收缩压(MDP)、平均舒张压(MAP)及内皮素‐1(ET‐1)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P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6 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进 行规律透析治疗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40 例,根据不同透析方法分为PD 组和HFHD 组,每组70 例。PD 组采 用PD 治疗;HFHD 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透析前后氧化应激状态、细胞免疫功能 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FHD 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 及血清丙二醛(MAD)的差值高于PD 组(P <0.05)。HFHD 组治疗前后CD+4、CD+3 及CD+4/CD+8 的 差值高于PD 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CD+8 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透析 治疗期间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感染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相对于PD,HFHD 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赵茜芸  郝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01+1562
目的探讨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的改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40mmol/L(透析模式A)和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35 mmol/L(透析模式B)的透析模式各透析3个月,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前3个月和后3个月血压的变化。结果通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透析模式B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血压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7、18.139,P<0.01);透析模式A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8、0.264,P>0.05)。结论透析模式B的血压控制显著优于透析模式A,降低透析液钠离子的浓度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选择本院肾病内科收治的114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57人。使用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后的动态血压变化值,利用血压值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ASI),检测患者血清中PTH、Hb、TC含量。透析6、12个月后,2组患者的AASI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透析前;3、6、12个月后,腹透组的血钙含量、透析充分性指标KT/V、Ccr及血清中PTH、Hb、TC含量明显优于血透组;且感染率明显少于血透组。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改善了患者的钙代谢指数及透析充分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磷及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晋城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的基础上,血磷值大于1.78 mmol/L、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值大于300 pg/ml,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每组20例,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1 3组患者治疗后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HD+HDF组与HD+HP组对血磷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D组治疗前后血i PTH水平无显著下降(P>0.05),HD+HP组与HD+HDF组治疗后血i PT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HD+HP组清除率与HD+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清除血磷,且HD+HDF及HD+HP清除血磷的效果明显优于HD;HD不能清除血PTH,HD+HDF及HD+HP均能有效清除血PTH,尤以HP+HD清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合并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H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75mmol/L),M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0mmol/L)及L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25mmol/L),透析液其他成分均相同。监测患者每次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记录透析前与透析过程中的最高血压,计算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值,比较3组间差异,同时监测透析过程中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分析。【结果】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值大于M组及L组(P〈0.05),M组与L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头痛发生率高于M组与L组(P〈0.05),L组肌肉痉挛发生率高于H组与M组(P〈0.05)。【结论】用钙离子浓度为1.25、1.50mmol/L的透析液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程度,采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透析液可较怏控制透析相关高血压,但采用钙离子浓度为1.50mmol/L透析液其透析副反应发生率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治疗并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血液透析并发高血压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行为方式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程度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流灌流凝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串联血流灌流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手段为维持合适血流速度、保持充分肝素剂量及增加操作熟练度。分别于透析前、透析结束后测量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并于治疗期间统计两组凝血事件,划分凝血状况等级,计算严重凝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透析前相比,两组透析后PT、aPTT、TT均明显下降(P0.05),但透析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两组Fbg、t-PA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凝血发生率为2.56%,与对照组15.38%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串联血流灌流治疗的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异常状况,并显著降低治疗期间严重凝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尹秀英 《当代医学》2016,(20):42-43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对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组(对照组)和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透析组(治疗组),各14例。观察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低血压的发作次数及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透析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36.9%,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10.8%,2组患者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的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莫雄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37-38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实验组采用可调钠透析。结果两组患者其相关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透析后其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低血压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采用可调钠进行透析,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