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1例冷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病贫血(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 将患者血清与筛选细胞和自身细胞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凝聚胺和抗人球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实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冷自身抗体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 在此例AIHA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合适的方法解决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型定型和抗体鉴定? 【方法】 分离标本的血清和红细胞,将红细胞进行轻度热放散和氯喹放散实验后,用于ABO正定型?Rh血型抗原分型和后续的自身吸收实验;取适量患者血清,加入等量O型红细胞进行抗体吸收,吸收后的血清用于ABO反定型实验;分别采用PEG法和自身吸收法对自身抗体进行吸收,比较两者的吸收时间?吸收次数?吸收后血清抗体鉴定结果;取适量红细胞进行乙醚放散,放散液用于抗体鉴定? 【结果】 21例患者的ABO血型得到正确鉴定,15例患者的Rh血型进行了正确定型?2种吸收方法处理后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检出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7例,其中4例同种抗体得到确认,3例同种抗体特异性未明确;单纯自身抗体14例?PEG法总吸收时间为825 min,平均为39.3 min;总吸收次数55次,平均每例吸收2.6次;自身细胞放散后吸收实验总耗时为2 070 min,平均为98.7 min;总吸收次数66次,平均每例吸收3.1次? 【结论】 轻度热放散结合氯喹放散法适用于混合抗体型AIHA患者血型定型前的红细胞处理;PEG吸收法快速?简便?吸收效果好,适合用于临床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汉族,白血病,脾大,压痛( )。以牙龈出血2个月,加重伴皮肤出血点1周入院。化验检查:WBC28·9×109/L,RBC3·04×1012/L,Hb77g/L,PLT14×109/L。为纠正出血倾向,申请输注血小板,但因血型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该患半年前曾入院检测血型为AB型,故来我站协助进一步鉴定。2血型鉴定2·1 ABO血型鉴定将患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取洗涤后红细胞用单克隆抗A、抗B鉴定血型为B型,用自制抗A、抗B、抗A,B血清(均为同型多人份血清的混合物,效价128)鉴定,洗涤后红细胞血型仍为B型。同时用患者血清与标准A、B型…  相似文献   

4.
抗-Jk^a引起发热输血反应(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4岁。1997年5月曾因贫血原因待查(Hb64g/L)予门诊首次输B型全血400ml,无反应。半月后第二次输全血约50ml时即发生剧烈寒战和发热(T38.5℃),停止输注后症状缓解;一周后输B型洗涤红细胞2U,手工聚凝胺法(MPT)配血相合,无反应。后又因贫血(Hb57g/L)先后3次输注MAP为保养液的红细胞悬液(下称MAP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MPT配血相合,但都发生即刻寒战和发热反应(T39.0℃左右)而停止输注,贫血不得缓解。遂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呈弱阳性,抽血分别送市中心血站和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作血型抗体鉴定。  相似文献   

5.
朱奕  薛俭成 《中原医刊》2006,33(23):14-15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用D IANA全自动血型仪对23例AIHA患者进行ABO、Rh(D)血型常规定型及氯喹放散实验后定型,同时进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ABO受干扰者13例,正定型均为AB型,氯喹放散后能正确定型。23例直抗均为阳性,间抗阳性更易出现在ABO血型正反定不符病例中。23例患者中无Rh(D)阴性者。结论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鉴定,需采用多种技术才能正确鉴定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ABO及Rh血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自身抗体对ABO及Rh血型定型的干扰.方法:选取28例AIHA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及Rh血型.对正反定型不符者进行氯喹放散后再行ABO、Rh血型鉴定.对抗体筛选阳性者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8例中10例ABO定型受干扰,多为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及正反定型不合者.28例中Rh表型定型中20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氯喹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5例血清中含同种抗体,4例自身抗体具有血型特异性.结论:AIHA患者自身抗体干扰ABO、Rh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后发生过客淋巴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PLS)的机制及过客淋巴综合征血型血清学诊断标准和输血策略.方法 对2例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抗分型、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同时患者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结果 患者1:血型为AB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抗B,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抗B;患者2:血型为A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两位患者直抗均强阳性,抗体筛选阴性.结论 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均发生PLS.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由于移植肝中的淋巴细胞产生了相应的ABO血型抗体,破坏受者的红细胞.患者与O型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ABO和Rh血型鉴定.方法:用多价及单价抗人球蛋白试剂,对红细胞检测是否致敏有抗体及补体,致敏有抗体的红细胞用磷酸氯喹放散,将致敏到红细胞上影响血型定型的抗体去除,再用放散后红细胞定型.用乙醚放散法放散红细胞上抗体,将放散液和血清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4份样本通过检测,红细胞上均致敏有抗体和补体,正定性检测为“AB型“,对红细胞采用磷酸氯喹放散后,4份样本正定型鉴定均为O型.4例患者红细胞用乙醚放散后,检测放散液,未发现具有抗体特异性.结论:为了防止患者同种抗体被自身抗体掩盖而漏检同种抗体,误输其它血型不合血液,对需要输血患者应输注Rh表现型相同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温抗体型AIHA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ABO、Rh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并对检出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效价测定及红细胞相应抗原鉴定。结果21例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均为阳性。血清抗体筛查阳性15例(71.4%),经谱红细胞鉴定均存在自身抗体;血清抗体筛查阴性6例(28.6%,从6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自身抗体,其中1例为类抗-E特异性自身抗体(Rh表型CcDee)。另对5例抗体筛查阳性且有输血史的患者进行自身抗体吸收,吸收后的血清和谱红细胞反应,检出3例同种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cE1例(效价4,Rh表型CCDee)和抗-E2例(效价8和2,Rh表型均为CCDee)。结论本组病例检出的同种抗体和类同种自身抗体均呈Rh特异性。因此,选择ABO、Rh(包括D、E、c、C、e抗原)同型血液输注,可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必要时扩展考虑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原则可替代自身抗体吸收试验,使AIHA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女,56岁。因乏力、头晕、巩膜黄染、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加重2周入院。血像:RBC 1.60×1012/L,Hb 65 g/L,PLT 130×109/L,Coomb's阴性。[例2]患者,女,35岁。因黄疸、酱油色尿,伴头晕乏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血像:RBC1. 01×1012/L,Hb 34 g/L,PLT 198×109/L,Coomb's阴性,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某血站检查血型为AB型,我院为O型。 2 方法与讨论 2.1 血型鉴定 AIHA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效价的病理性自身冷抗体,此抗体多为IgM,可与各型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在盐水中自发凝集,最适合低温,但有时在37℃尚有极弱的凝集。而温抗体型AI-HA患者红细胞被自身抗体致敏后,表面抗原焦点可被抗体阻断,反应温度37℃比室温作用强或者相同,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临床温抗体型约占80%,若患者血清中有游离抗体存在时,试验检查正定型是AB型,反定型则是O型(如例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案在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案不同分为甲组(n=30)、乙组(n=32)和丙组(n=34)。甲组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乙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丙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浆置换。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Re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丙组Hb、RBC水平均明显高于甲、乙组,Ret和TBiL水平均低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Hb、Ret、RBC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分别高于甲组的76.67%(23/30)和乙组的78.12%(2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住院时间分别短于甲、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浆置换应用于极重度AIHA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或单纯洗涤红细胞输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MP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AIHA的MPA患者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预后。结果:(1)在63例MPA患者中,12.7%(8/63)合并AIHA。(2)合并AIHA的MPA患者与单纯MPA患者比较,发热、乏力、血尿、新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87.5 % vs. 29.1%; 100% vs. 49.1%; 100% vs. 60%; 75% vs. 20%, P均<0.05);实验室指标中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补体C3指标明显减低 [分别为(2.3±0.5 )×1012/L vs.(3.0±0.7)×1012/L; (66.2±13.1) g/L vs. (90.0±20.3) g/L; (26.1±4.4) g/L vs. (33.5±6.4) g/L; (0.7±0.2) g/L vs. (0.9±0.3) g/L, P均<0.05];红细胞沉降率、IgG及伯明翰血管炎评分明显增高[(102.1±25.7) mm/1h vs. (76.5±31.1) mm/1h; (20.9±6.1) g/L vs.(14.5±6.0) g/L; ( 23.7 ±5.7) vs. (17.3 ± 4.1),P均<0.05],提示患者更易并发多系统损害。(3)8例合并AIHA的MPA患者中,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制剂,2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死亡,7例贫血症状缓解,伯明翰血管炎评分减低。(4)随访4年,7例合并AIHA患者中2例死亡,2例因贫血、肾功能指标异常反复住院,3例病情缓解。结论: MPA合并AIHA在临床中可能并不少见,患者更易并发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保存时间红细胞对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2年3月5日至2015年11月4日期间全部有红细胞输注记录,且符合入选标准的997袋血液,分析保存时间同输血前后Hb变化关系.结果 红细胞保存期从1~5周的输血前后变化依次为(14±8)g/L、(14±9)g/L、(14±10)g/L、(14±10)g/L、(14±9)g/L,不同保存时间红细胞输血前后Hb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2=-0.0001,P>0.05).结论 对于短期内以提高Hb为目的的红细胞输注,保存时间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孔庆芳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073-1074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抗IgG试验及热放散试验,以检查贫血患者红细胞上结合的自身抗体;采用抗体筛选试验及DL试验,以检查贫血患者血液中游离的自身抗体;采用直接抗C3d试验,以检查贫血患者红细胞上结合的补体C3d片段。将上述试验结果联合运用,以诊断贫血患者中的各类AIHA患者。结果在239例贫血患者中,共诊断出46例贫血患者为AIHA患者,诊断率为19.25%;在诊断出的AIHA患者中,温型AIHA患者占27例(15男12女)、混合型AIHA患者占8例(5男3女)及冷凝素综合症(CAS)患者占11例(6男5女);239例贫血患者按性别分类,在102例男性及137例女性贫血患者中,分别诊断出26例男性及20例女性贫血患者为AIHA患者,诊断率分别为25.49%及14.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463,P〈0.05)。结论采用若干免疫血液学试验联合运用,可正确诊断贫血患者中的各类AIHA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在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外科手术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20例,全身麻醉后行急性等容稀释联合术中血液回收。观察患者术前(T0)、血液稀释后(T1)、输自体血前(T2)、输回收血后(T3)、输术前采集的全血后(T4)5个时点的HBG、HCT、PLT、APTT、PT和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记录ANH时采血量、回收洗涤红细胞量。结果全部手术患者ANH时采血量平均为(590.00±137.27)ml,术中回收洗涤红细胞量平均(562.50±179.09)ml,输异体血0ml;不同时点的HBG、HCT、PLT、APTT、P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PT在T1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与T0、T3与T2、T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在正常对照值范围内。HBG、HCT、PLT和FIB在T1与T0、T2与T0、T3与T2、T4与T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急性等容稀释联合血液回收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输异体血,解决RH(D)阴性血源稀缺难题,可安全用于RH(D)阴性稀有血型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6.
郝锋 《中外医疗》2013,32(17):24+26-24,26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g/L),因此,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结论预储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可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输血的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丽  赖巍  郑剑桥  罗朝志 《四川医学》2010,31(1):113-115
目的分析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1日行手术治疗的汶川地震危重伤员(ASA3~5)的围术期容量治疗,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以后可能实施的大规模伤员手术救活中容量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所有危重地震伤员术中输液、输血记录及血液学检查指标,观察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我院共对危重伤员行手术治疗244台次,术中输注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制品行容量治疗,其中输血治疗167台次,共计用血液制品118500ml,其中RBC80200ml(67.68%),FFP38300ml(32.32%)。术后有55例次(32.8%)的伤员的Hb、Hot、Ph均较术前下降,Hb从78~142g/L降至56~108g/L,Het从25%~38%降至15%~25%、Pit从(186—256)×10^9/L降至(73—129)×10^9/L;有61.1%(102例)伤员术后Hb、Hct、Plt上升,Hb从47~97g/L升至88—145g/L,Hot从18%-29%升至26%-41%,Pit从(66~123)×10^9/L升至(118—263)×10^9/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输血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在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常使用晶体液、胶体液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后,再根据可靠的血液指标,输注血液制品(RBC、FFP以2:1的比例输注,按需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Song Y  Li R  Gu XH  Gong XJ  Zhang G  Wu SM  Zhang XQ  Li S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93-229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自体血洗涤回输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分为自体血洗涤回输实验组及体外循环剩余机血、库存红细胞回输的对照组(各16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血液处理机将失血回收、洗涤处理后回输。分别于术前,术后12 h、24 h、72 h及7 d抽取肝素抗凝的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尿蛋白,肌酐清除率(Ccr)。记录两组术后输注的库存红细胞及血浆量。结果(1)实验组术后12、24、72 h,7d RBC-C3bRR(14.3%±4.7%、15.9%±3.6%、16.6%±2.8%、19.9%±4.1%),RBC-ICR (8.7%±1.9%、9.2%±2.0%、9.5%±2.6%、12.0%±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BC-C3bRR (10.7%±2.4%、11.3%±3.0%、12.3%±3.5%、14.5%±2.0%),RBC-ICR(5.9%±1.4%、6.0%±1.8%、7.0%±1.7%、8.7%±2.7%),受损红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快,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2)实验组术后12 h,24 h FHB(0.41g/L±0.13 g/L、0.03 g/L±0.02 g/L)明显低于对照组(1.02 g/L±0.23 g/L、0.54 g/L±0.09 g/L)(P<0.01),术后24 h尿蛋白(0.19 g/d±0.08 g/d)明显低于对照组(0.32 g/d±0.07 g/d,P<0.05)。(3)实验组术后24 h肌酐清除率(68 ml·min-1·1.73 m-2±10 ml·min-1·1.73 m-2)明显高于对照组(45 ml·min-1·1.73 m-2±4 ml·min-1·1.73 m-2,P<0.01)。(4)实验组术后输库存红细胞量(2.0 U±1.1 U)明显低于对照组(7.4 U±2.3 U, P<0.01)。结论体外循环术中自体血洗涤回输后在促进机体受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对肾功能损害方面明显优于回输体外循环剩余机血和库存红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4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观察组给予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相关指标(Hb、Hct、PLT、PT、APTT)、炎症介质(TNF-α、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和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HCT、PLT、PT、APTT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显著降低,而对照组TNF-α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 结论 相比于异体输血,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和免疫功能,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时临床麻醉与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41例,麻醉后实施采血并进行ANH自体输血。观察患者术前、血液稀释后、采血后、回输血前、回输血后、术后1 d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回输自体血后、术后1 d,Hb分别为(112.25±4.11﹚g/L、(119.15±5.62﹚g/L与Hct水平分别为(0.32±0.01﹚、(0.35±0.0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能够有效避免术中输入异体血,明显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