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20例260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未发生麻醉并发症。术后1天视力≥0.5者148眼,占56.92%;术后1周视力≥0.5者206眼,占79.23%。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后囊破裂。结论: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简化操作过程,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的特点,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白内障病人190例203眼,120眼采用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小切口组);同期83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phaco组).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3 d视力≥0.5者74眼(61.7%),phaco组54眼(6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4,P>0.05);小切口组术后1月视力≥0.5者98眼(81.7%),phaco组72眼(8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8,P>0.05).两组术后散光均较小,小切口组主要并发症为可逆性角膜混浊、术中虹膜脱出、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结论 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技术难度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秦智勇  陆章敏  梁志坚 《广西医学》2010,32(11):1352-1354
目的对比研究表面麻醉和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索理想的白内障手术麻醉方法。方法对178例(192眼)白内障患者行非超声乳化术,其中92例表面麻醉(观察组),86例球周麻醉(对照组),观察两组在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效果满意,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球周麻醉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小瞳孔下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表面麻醉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17例(21只眼)虹膜后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等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一致,前房反应轻.结论 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小瞳孔下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祁涛  高立  许文彬 《西部医学》2012,24(8):1567-1568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0例符合手术要求的白内障患者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其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0.05者30眼,占7.5%;0.05~0.3者124眼,占31%;≥0.3者246眼,占61.5%;术后1周复查视力,〈0.05者16眼,占4%;0.05~0.3者60眼,占15%;≥0.3者324眼,占81%;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麻醉效果良好,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视力恢复快,患者易接受;适宜于我国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的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6.
陆君华  王勇 《四川医学》2009,30(11):1780-1781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表面麻醉下于12.30~1.30作5.5~6.0mm巩膜隧道切口,在9:00位作0.3~0.6mm辅助切口,前房内劈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345眼,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的205眼(59.4%),术后1周,复查视力≥0.3的311眼(90.1%)。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前房出血,高眼压。结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具有麻醉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麻醉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76眼白内障患者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患者配合良好,无1例改球后或球周麻醉.结论: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是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优越性。方法 :10 0只白内障眼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5 0只眼 ,分别在表面麻醉及球周麻醉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 ,比较两组病例之间术中疼痛、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之间在术中疼痛、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表面麻醉组低于球周麻醉组 (P <0 .0 5 )。结论 :表麻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技术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83例(200眼)各种类型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只眼,分别在表面麻醉下及传统的球后麻醉下实施非乳化白内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手术娴熟情况下,表面麻醉技术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对45例53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49眼术中未感到疼痛或感到轻微疼痛,手术能顺利进行;3眼术中比较疼痛,经加滴1~2次表面麻醉药后仍能顺利完成手术;1眼行人工晶体后房悬吊固定时有痛感而加用筋膜囊下麻醉而完成手术。结论: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确切有效,简单快捷,且并发症较球后麻醉少。但适应证的选择很重要,对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有时要联合应用其他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洁 《吉林医学》2013,(29):5990-599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6眼),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的视力与前房深度都有明显提高(P<0.05),与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4眼,发生率为11.1%,及时处理后好转。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视力,可恢复前房深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7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40眼)和对照组(36眼),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眼压及眼房角开放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央前房深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和前房炎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好,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AMO白星技术冷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55例(67眼)白内障患者用AMO白星技术冷超声乳化仪,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观察术中超声乳化能量、超声乳化时间、术后反应、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67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平均超声能量5.13%,平均超声时间64″.术后随访3月,最佳视力≥1.0的术眼为18眼26.86%,95%可信区间16%~38%、最佳视力在0.5~1.0间的为41眼61.19%,95%可信区间49%~73%,最佳视力〈0.5的为8眼11.94%,95%可信区间4%~20%.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4眼(5.97%),虹膜反应3眼(4.47%).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损伤.结论白星技术冷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具有更好、更精确的能量控制,极大地降低了无效能量的使用和减少热量的产生,提高前房稳定性,平静而有效的超声能量使手术效果更为完善,提高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陈光胜  王冬梅  杜毅  黄红波 《海南医学》2013,24(21):3161-3163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3例(63眼)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连续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32例(32眼)、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组31例(31眼).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非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角膜切口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ccumulated energy complex parameter,AECP)等.随访1个月.结果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与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UCDVA(已转换为logMAR分值)分别为(0.23±0.16)分及(0.31±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者仅连续模式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6.25%及54.84%、术后1d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及45.16%、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0.1 1±0.11)%及(0.17±0.12)%,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分别为(4.98±4.21)%及(8.25±7.63)%,术中AECP分别为(416.21±605.87)及(1144.77±715.95),爆破模式组较连续模式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均能安全、有效、简化、易行地实施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为理想的术式选择,但两种方法比较,前房维持器下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明显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AECP,还可以减轻眼内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连续环形撕囊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局麻下对242例白内障患者(264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64眼中231眼(87.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地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至前房,并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时,187眼矫正视力≥0.5,占随访眼的80.9%(187/231).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可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获得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单纯Phaco+IOL治疗,对照组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haco+IOL组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房角宽度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眼压、视力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Phaco+IOL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6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中通过机械性牵拉,撕除瞳孔区及瞳孔缘机化膜,放射状切开瞳孔缘,虹膜拉钩机械牵拉方式扩大瞳孔,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3个月对视力、眼压、术后瞳孔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本组患者88.46%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1以上,术后瞳孔圆形或接近圆形,术后角膜轻度水肿3眼(占11.53%),1周内消退,1周后虹膜不同程度后粘连2眼(占7.69%),后发障有2眼(占7.69%)。术中撕开瞳孔区机化膜发现晶状体无混浊1例,术后患者第1日前房炎症反应较正常眼有所加重,无虹膜损伤、后囊破裂,角膜内皮失代偿及晶体核坠落入玻璃体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对小瞳孔下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视力,最大限度的维持了瞳孔的生理功能,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9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术后降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降压药使用种数、并发症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2眼,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术中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眼压稳定,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d、1周、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降压和增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