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梅毒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以降低围产儿患病率。方法212例经血清学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依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27例)及未治疗组(85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1)未抗梅毒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29.41%,经过抗梅毒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93.7%,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而死胎死产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经过抗梅毒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治疗组中应用青霉素类发生先天梅毒儿发生率20.69%(24/116),而非青霉素类发生先天梅毒发生率100%(11/11)。结论有效规范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对新生儿的影响,妊娠结局.方法 103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程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61例及未治疗组4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时期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关系.结果 (1)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77.45%(47/61),未治疗组为62.95% (27/42),治疗组早产、死胎发生率分别为9.83%和0.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4.2%(6/42)和2.38%(1/42);治疗组无死产、流产的发生.(2)治疗组足月儿占77.45%(47/61)明显高于非治疗组的62.95%(27/42).(3)治疗组孕妇与用药的关系表明,治疗越早,先天梅毒儿发生率越低.结论 (1)应对孕妇早期梅毒筛查,及早诊断,早期有效,全程梅毒治疗是改变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驱梅治疗的方法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妊娠期合并梅毒孕妇,依据确诊梅毒及首次注射首剂青霉素治疗时间分为3组,其中在妊娠早期(孕周≤12周)24例为早孕组,妊娠中期(12周<孕周<29周)31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周≥29周)34例为晚孕组,给予规范苄星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围产儿预后。结果:早孕组及中孕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3%、19.35%,明显低于晚孕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孕妇根据初次检测RPR滴度不同分组,其中滴度≤1∶4者53例,滴度≥1∶8者36例,滴度≤1∶4者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滴度≥1∶8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2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分别为3.22%、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孕妇分娩新生儿RPR阳性率为20.83%,先天性梅毒患病率为0,中孕组分别为19.35%、3.23%,晚孕组分别为70.59%、26.47%,早孕组及中孕组RPR阳性率、先天性梅毒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驱梅治疗时机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密切相关,早期正规进行驱梅治疗能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容 《吉林医学》2012,(1):197-1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113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全疗程治疗组(64例)和未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足月分娩率90.62%,而未治疗组仅为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4.69%及4.69%,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0.41%及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占76.56%,而未治疗组仅占1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分娩期产程、产后及新生儿的积极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措施,并配合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骆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49-51+54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正规的抗梅毒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未进行抗梅毒治疗。所有的患者均经过妊娠期梅毒诊断标准,比较两组孕妇的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6例新生儿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全部转阴,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44.12%)转阴,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发现妊娠梅毒患者并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影响,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死亡和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筛查、治疗及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对53例经血清学筛查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其分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53例中Ⅱ期梅毒3例(5.66%),余均为潜伏期梅毒(94.34%)。治疗组引产3例,妊娠至围产期的孕妇26例,其中无死胎、畸胎及新生儿死亡。先天梅毒儿1例(3.4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7.93%,而未治疗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00%。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梅毒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但妊娠期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很好控制死胎、畸胎和新生儿死亡的发生,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娩的27例妊娠梅毒患者。根据有无接受正规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4例患者在我院接受正规治疗,产前给予抗梅毒治疗,对照组13例患者产前未在我院接受抗梅毒治疗。比较两组27例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预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抗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对保证产妇的安全健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新生儿的预后以及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以及梅毒TRUST滴度对梅毒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共82例,其中26例终止妊娠,8例失访,48例完成随访。①根据结束妊娠前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未治疗组23例,记录各组妊娠结局情况。②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成TRUST滴度≤1∶4和TRUST滴度1∶4两组,TRUST滴度≤1∶4组患者29例,TRUST滴度1∶4组患者19例,统计各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梅毒6例(24.00%),无流产,死胎和死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4.00%(6/25);未治疗组流产2例(8.70%),死胎1例(4.35%),死产1例(4.35%),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52.1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达69.57%(16/23)。未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7例(24.14%)产生不良妊娠结局,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14例(73.68%)产生不良妊娠结局,滴度高的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滴度低的妊娠梅毒患者。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可预防新生儿先天梅毒,并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妊娠梅毒TRUST滴度的检测有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若妊娠梅毒TRUST滴度较高,宜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胡卫彬  谢菲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21-112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116例血清学检查确认为梅毒的孕妇分为全疗程治疗组(72例)和未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足月分娩率88.9%,而未治疗组仅为40.9%(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及0,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2.7%及36.4%(P<0.01);治疗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者占88.89%,而未治疗组仅占28.57%(P< 0.01).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5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晋江市医院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江市医院产科2012~2014年59例住院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其中首次诊断孕周≤14周并进行规范化治疗的36例为治疗组,首次诊断孕周>14周或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23例为对照组,根据梅毒RPR滴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以RPR1:16分界,21例≥1:16的为高滴度组,38例<1:16的为低滴度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婴幼儿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围产妊娠结局发生率、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不良围产妊娠结局发生率、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早进行规范化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可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梅毒抗体高滴度是婴儿先天梅毒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马瑛  武建利  李芳 《新疆医学》2013,43(7):62-6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资料,采用放免法测定孕妇及新生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浓度及其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的早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治疗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系统治疗组,但二者都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甲减发生率增加;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经治疗后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甲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期梅毒血清检查对流产率与胎儿缺陷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本辖区接受孕前梅毒血清检查的300例孕妇为观察组,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组方法 做梅毒血清学筛查.另选同期未接受孕前梅毒血清检查的300例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的流产率及胎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TRUST检测阳性5例为阳性,阳性率为1.67%,TPPA检测阳性人数7例,阳性率为2.33%.观察组患者检测结果 为阳性女性均接受抗梅毒治疗,彻底治愈后再受孕.两组女性妊娠结局显示,观察组流不良妊娠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预后结局显示,对照组先天梅毒儿6例,占2.00%,观察组无先天梅毒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接受梅毒血清检查可指导梅毒感染女性接受治疗,经治愈后再受孕可保证胎儿安全,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能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以期降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妊娠期梅毒患者98例,根据临床诊断及患者孕期情况,将患者分为三个组,孕早期发现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孕16周以内)为Ⅰ组36例,孕中晚期发现进行治疗的患者(16周以后)为Ⅱ组34例,分娩时或临产前发现梅毒感染未作相关治疗的患者Ⅲ组28例。对于Ⅰ组和Ⅱ组患者进行肌内注射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口服红霉素代替治疗。结果:不同治疗组间Ⅰ组、Ⅱ组、Ⅲ组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均出现依次升高趋势,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分期越严重,对于妊娠结局影响越大。与潜伏期比较,Ⅰ期、Ⅱ期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应及早进行梅毒筛查和治疗,可降低妊娠早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母婴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流行特征、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方法 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将126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孕期治疗组59例,妊娠前治疗组67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结果 ①妊娠结局:妊娠前治疗组明显好于孕期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②国产儿预后:妊娠前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例数明显多于孕期治疗组,且分娩先天梅毒儿、窒息儿、低体重儿、畸形儿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少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孕早期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尤为重要;妊娠前正规治疗后的梅毒患者所生的胎儿预后较好;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行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山区31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确诊并转诊慢性病防治院治疗随访的318例妊娠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干预治疗(247例)和未干预治疗(71例)分两组,比较两者的妊娠结局;对两组患者按照血清学滴度分析血清学与先天梅毒的关系。结果干预组分娩99.19%正常新生儿,明显高于未干预组(46.48%);干预组孕妇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为0.40%,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的11.27%和33.80%;干预组未发现先天梅毒儿,未干预组分娩先天梅毒儿8.45%(P=0.000),其中,产前未接受规则治疗的血清学滴度1:8的患者,分娩先天梅毒儿发生率高达33.33%(P=0.002)。6例先天梅毒经治疗,临床症状1个月内消失;287例疑似先天梅毒儿接受预防性治疗后TRUST及TPPA滴度均在7月龄内转阴。结论母亲未经干预且血清学滴度1:8时发生梅毒垂直感染的机率更高,妊娠梅毒经过规则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母亲经过干预的新生儿血清学均于7个月内转阴,预防性治疗方案亟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接受治疗后,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新生儿的发病率的差异。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9月都2016年12月间确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的分期将患者分为不同组一期组48例,二期组42例,并接受抗生素治疗,使用药物为青霉素和红霉素治疗,观察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新生儿的发病率。结果 (1)一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42%,要显著性的低于二期组33.33%(P0.05)。(2)一期组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7.14%)要显著性低于二期(25.71%)(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不同期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新生儿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一期患者均表现较好的结局,所以在临床上孕早期梅毒筛查是必要的,通过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和降低先天梅毒新生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振合并梅毒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苄星青霉素治疗)和对照组30例(不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有利于优化妊娠结局,最大限度的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且越早进行确诊,越早接受治疗,梅毒病人的安全就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孕周及孕母血清滴度对于妊娠合并隐性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65例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患者,按抗梅毒治疗时机将233例治疗组患者分为16周组、16~28周组和28周组,32例未接受抗梅毒治疗的患者设为未治疗组,按孕母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又将患者分为低滴度组(1:8)、中滴度组(1:8~1:16)和高滴度组(1:16),比较不同干预孕周及不同滴度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结局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窘、早产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16周干预组中胎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早产、先天梅毒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滴度水平下围产儿死亡、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可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抗梅毒治疗越早,胎窘发生率越低,中晚期干预也能取得理想的母婴阻断效果;孕母血清滴度水平是影响先天梅毒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早期诊疗方法及对其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我院收治的3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诊疗资料,对照组均未进行产前检查及孕期治疗,观察组均经产前检查,且孕期给予积极治疗,观察两组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不同.结果观察组足月产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P<0.01),而先天梅毒患儿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应尽早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抗梅毒治疗,可降低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率,提高优生优育生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氯喹(HCQ)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合并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60例UCTD合并RSA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HCQ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转归、妊娠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羊水减少、胎膜早破、胎盘前置)、妊娠结局(流产率、早产率、胎儿宫内发育迟滞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新生儿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改善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患者(32.00%)(P<0.05);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患者(36.00%)(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平均体重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Q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UCTD合并RSA可减少患者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且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