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甲钴胺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由江滨医院收治的DPN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钴胺组(25例)和硫酸锌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甲钴胺组加用甲钴胺1000μg/d;硫酸锌组加用硫酸锌600 mg/d。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总体症状评分(TSS)、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评分、阳性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阴性症状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S、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症状VA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硫辛酸组烧灼VAS评分优于甲钴胺组(P<0.05)。甲钴胺组在痛觉异常点个数、压力觉异常点个数、震动感觉阈值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硫辛酸组在痛觉异常点个数,震动感觉阈值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甲钴胺和硫辛酸均可短时间内改善DPN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部分阴性症状,但改善程度有所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DPN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方面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饮食和运动给予指导,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稳定。对照组单纯应用甲钴胺,观察组应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连续应用2周,根据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宜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从2013年3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患者中方便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患者55例.对其中一组单纯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73%(51/55),明显高于对比组72.73%(40/55)(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传导速度较快(P<0.05).结论 采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方法 效果突出,能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东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1):14-1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治疗组)和单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8.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除了控制血糖外,采取综合措施对减少或延缓DPN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甲钴胺、硫辛酸和高压氧对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甲钴胺、α-硫辛酸和高压氧治疗DPN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72例DPN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疗效更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增加神经传导速度,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加用α-硫辛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值都恢复正常,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更加有效降低血糖,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注射液和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80例DPN患者,将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都在降血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钻胺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硫辛酸注射液600 mg,避光静脉滴注,每日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SS评分和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运动传导速度(MCV)均加快(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注射液和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α-硫辛酸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和症状筛选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病人95例,测定基线时的血清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RP等水平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2):ALA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n=43):丹参20m1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14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7d、14d进行症状总评分(TSS)、MNSI及症状改善程度的评估并记录。结果50例治疗组和43例对照组病人完成了研究。ALA治疗7d时,TSS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而反映体征的MNSI评分变化不大;ALA治疗14d后,TSS及MN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TSS较同组用药7d时有进一步下降(P〈0.05),病人的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感觉性症状评分也比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病人总体满意度为90%,而对照组仅13.95%对疗效满意(P〈0.01)。治疗组有1人在用药2d时轻微胸闷,其余无明显不适反应。结论ALA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病变,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组,46例),疗程3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腱反射和肌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甲钴胺及叶酸治疗对2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解酶活性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钴胺、叶酸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解酶(HTase/PON)活性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4组,每组30例,组Ⅰ:无干预对照组;组Ⅱ:给予叶酸5mg口服,1次/日;组Ⅲ:给予甲钴胺500μg肌注,17欠/日;组Ⅳ:给予叶酸5mg+甲钴胺500μg肌注,1次/日;治疗2周。结果 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为组Ⅳ37.3%,组Ⅲ21.7%,组Ⅱ14.0%,组Ⅰ2.8%(F=28.894P=0.000);血清HTase/PON活性均显著升高(均P〈0.05),分别升高为组Ⅳ17.6%,组Ⅱ8.0%.组Ⅲ3.4%,组Ⅰ2.7%(F=36.100,P=0.000)。结论 甲钴胺降低血浆Hcy作用显著;联合用药对Hcy及HTase/PON的作用显著优于单独用药。叶酸可能通过其抗氧化特性间接影响HTase/PON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12-1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给予对照组仅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水平以及疼痛程度。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2%,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12.527,P0.05)。②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传导速度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37、15.828,P0.05)。③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均显著;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87,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并周围神经病变(PN)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下列2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将96例T2DM患者分为2组,DM并发PN组(DM+PN,n=52),单纯DM组(DM,n=44),对照组(NC,n=34)。结果DM+PN及DM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二者相比,DM+P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DM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内皮素(E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空腹血清一氧化氮(NO)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DM+P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DM组,高抵抗素血症与ET、NO的相关性提示,抵抗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N)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方法住院T2DM患者600例,根据肌电图结果分为DPN组488例和无DPN(NDPN)组112例,另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查3组的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微循环特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PN组和NDPN组甲襞微循环形态和袢周积分明显升高(P<0.01);与NDPN组比较,DPN组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升高(P<0.01)。(2)甲襞微循环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袢周渗出、出血积分升高,DPN组管袢数、乳头积分升高,袢顶直径减小(P<0.05,P<0.01),且DPN组袢顶直径和乳头积分与ND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变程度:2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正常者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PN组中度异常的比例高于NDPN组(52.9%vs 19.6%,P<0.01),正常者和轻度异常者比例低于NDPN组(分别为13.5%vs 31.2%,25.0%vs 43.8%,P<0.01)。结论 T2DM患者均存在甲襞微循环异常,DPN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更为严重,可能是DPN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并分析影响DM患者血浆tHcy水平的因素。方法:以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4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DM组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用酶转换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Hcy浓度;并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DPN+组的空腹血浆tHcy浓度明显高于DPN-组和正常对照组[(14.20±2.92)μmol/Lvs(9.05±1.78)μmol/L和(8.95±2.27)μmol/L,P<0.01];存在高Hcy血症的DM患者DPN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患者(80.65%vs34.72%,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B12、叶酸(FA)均为DM患者tHcy的决定因素(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t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维生素B12均与DPN的发生有关;空腹血浆tHcy、HbA1C、V itB12均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高Hcy血症是DPN的危险因素;血清维生素B12、FA水平影响tHcy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1例分为DPN组(51例)、非DPN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UAC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DPN组Hcy水平、UACR显著高于非DPN组(P<0.05);血浆Hcy水平与UACR呈显著正相关(r=0.651,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UACR与DPN密切相关,降低Hcy水平及减少尿蛋白可能起到预防和改善DPN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115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每天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 20mg静脉滴注,连续 14d;对照组 (53例 )给予丹参注射液 20ml静脉滴注, 连续 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并应用肌电图仪测定治疗前、后四肢神经的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变化,同时测定血黏度、血脂、空腹及餐后 2h血糖、胰岛素(Ins)、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计算简易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脂数 (HOMA IR)。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神经系统病变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 05)。治疗 14d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较对照组减轻,浅感觉减退异常率下降,膝腱反射减弱也明显好转 (P<0. 05 );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腓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加快 (P值分别 <0. 05和 0. 01 ),HOMA IR显著下降(P<0. 01),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低切黏度降低(P<0. 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 (P<0. 01),聚集指数则明显降低(P<0. 05);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P<0. 05) ,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不大(P>0. 05)。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病理机制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