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该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产妇406例,选取其中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8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48例,存在产后出血患者,乙组50例,非产后出血的患者。对2组进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经过对2组产妇的统计分析,流产的次数≥2次、文化程度较低、软产道的损伤、中重度贫血、第三产程时间在15min以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均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妊娠早期及中期中重度的贫血进行早期的治疗,纠正贫血,及时处理在第三产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胎盘在胎儿分娩出的15min内娩出,可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娟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32-6232
目的:对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探究预防产后出血以及加强产后出血的护理治疗措施。方法选择自2009年04月---2012年01月我院收治经阴道分娩且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40例,和随机选择的同期经阴道分娩但未出现出血的产妇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结果经过分析比对,年龄高于40岁、流产次数高于2次、生产次数高于两次、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第三产程用时多于15min和贫血患者都是会造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这些高危因素,我们首先需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普及孕妇保健知识。在面对患有贫血或者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应该及早治疗,避免产后出血。对于高龄孕妇,流产或者经产妇≥2次,应该在生产时小心处理,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产科自2014年01月~2016年06月间收治的21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30例阴道分娩产后未出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与年龄、孕期检查次数、合并妊高症、宫缩乏力、产道裂伤、第三产程延长、前置胎盘、新生儿体重及会阴侧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期检查次数、宫缩乏力、产道裂伤、新生儿体重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孕期检查次数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积极进行干预,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加强防治.方法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93例,使用容积法、称量法及面积法估计产后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45例,占5.68%.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使用产钳助产、新生儿体重偏大、使用人工剥离方式娩出胎盘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加强防治。方法: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93例,使用容积法、称量法及面积法估计产后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45例,占5.68%。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使用产钳助产、新生儿体重偏大、使用人工剥离方式娩出胎盘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加强防治。方法: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93例,使用容积法、称量 法及面积法估计产后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45例,占5.68%。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 较多,包括使用产钳助产、新生儿体重偏大、使用人工剥离方式娩出胎盘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必须采 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心血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3166例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及容量法测量,产后出血76例,占2.4%.结果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且与产科合并症、孕产次、胎儿体重及第三产程相关,发生时间大多为产后2h内.结论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原因是多因素的,应综合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高危产妇阴道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失血量为(139.6±25.4)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产后24 h失血量为(210.5±31.7)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5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在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50%(39/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0.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产妇阴道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接诊的200例阴道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8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4 h的出血量,并对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产程延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精神紧张、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均是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54、2.21、4.40、4.01、7.55、2.70、3.05、2.52,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应针对各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产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选取220例产后出血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按1:1的比例从同时期自然分娩且无任何异常的产妇中匹配220例作为对照。通过电子病历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利用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初步筛选危险因素,利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合专业知识确定危险因素。结果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产妇的既往流产次数(OR =1.269)、产次(OR =1.231)、第二产程时间延长(OR=1.521)、巨大儿(OR=1.497),而产检(OR=0.780)为产后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为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基于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青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73例和产后未出血组11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妊娠次数、前置胎盘类型、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妊娠糖尿病、贫血、产前出血、胎儿体质量、剖宫产史、宫内感染、糖耐量受损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 187例前置胎盘患者中共有73例患者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39.03%。产后出血组和产后未出血组胎盘前置类型、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比例、贫血状况、产前出血比例、剖宫产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盘前置类型(OR=16.527,95%CI=3.484~22.743)、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OR=4.123,95%CI=2.872~6.995)、贫血(OR=2.358,95%CI=1.067~5.307)、产前出血(OR=2.602,95%CI=1.329~5.178)、剖宫产史(OR=2.289,95%CI=1.278~3.949)均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复杂、广泛,分娩前应全面综合性评估患者风险,及时发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从多方面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阴道分娩术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经妇产科阴道分娩术发生产后出血的68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文中68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均经临床治疗成功治愈,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产后出血的患者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尽快的给予抢救措施,及时的补液、补血,积极的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为今后围产保健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5~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74例产后出血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为:多次孕产史、羊水过多、巨大儿、双胎妊娠、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健康宣教,减少人工流产,加强围产保健管理.重视孕期、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及其高危因素,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分别对其病史高危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及后果进行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特点以阴道突发多量流血居多,占71.43%,导致贫血占80.95%,致休克占14.29%。其病因主要为胎盆蜕膜残留,子宫缩复不全,切口感染裂开及切口积压肝凝血功能异常等。产后出血并晚期产后出血占28.57%,应引起重视。结论:重要的是对高危因素监护,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选取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21例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产妇做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 1221例阴道分娩的患者中有69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5.65%。其中宫缩乏力占59.42%,胎盘因素占18.84%,软产道裂伤占17.39%,凝血功能异常占1.45%,其他因素1.45%。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利  吕荣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27-222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该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史、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中度贫血等产前存在的高危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程异常、助产技术、产后观察等为产时及产后存在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医生的助产技术,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小巍 《现代保健》2012,(25):153-154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28例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出现产后出血,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3%。其中宫缩乏力占66.37%,软产道裂伤占21.13%,胎盘因素占11.29%,凝血功能异常占0.93%,其他为复合因素。重视生产过程,可以避免产后出血。结论: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产道出现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原因常合并存在。重视产程,加强护理,提前治疗,预防高危因素,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产后出血达500 ml以上者孕妇出血原因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6.67%,软产道损伤占13.33%,胎盘因素占16.67%,凝血功能障碍占3.33%。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注重产前保健,加强产时监测,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工作,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收住院分娩的产妇6309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为169例,对照组338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69%,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作用大小顺位排列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损伤、产次。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及时纠正孕期贫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利于降低产后出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住院分娩的4 09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①流产史、超重、巨大儿、阴道分娩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 0. 05);②年龄≥35岁、有流产史、孕前超重、巨大儿及前置胎盘与剖宫产产后出血有独立相关性(P 0. 05);③流产史、孕前超重、巨大儿、第三产程超过15 min、侧切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有独立相关性(P0. 05)。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预防产后出血,提高助产技术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