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盐酸丁咯地尔(简称,丁咯地尔)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并具有较弱的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作用.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能有效地增加末梢血管和脑部缺氧组织的血流量.丁咯地尔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动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1]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陆晖 《广西医学》2002,24(12):2153-2155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痴呆已成为当代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该病常见的两个类型——以脑萎缩为特点的原发性痴呆 (如 Alzheime氏病 ,简称 AD)和继发于脑血管疾病的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简称 VD)的发病率也正呈上升趋势。我国至今约有 5 0 0万老年痴呆患者 ,其中近半数为 VD,故此病正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由于对 VD仍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 ,而新药盐酸丁咯地尔的开发应用 ,对各种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其中对 VD的疗效也见较好苗头。为了更进一步考证对 VD的疗效 ,笔者于 2 0 0 1年 1月~ 1 2月期间 ,在…  相似文献   

3.
盐酸丁咯地尔的药理和临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立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液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盐酸丁咯地尔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6.7%,高于复方丹参液治疗组40.0%(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5.
何启亮 《海南医学》2003,14(6):83-83
采用海南福林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 11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 ,并与使用法国药厂生产的活脑灵对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观察分析如下 :1 —般资料1.1 病人选择随机选择 11例治疗组 (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 )和 11例对照组 (用活脑灵治疗 )。治疗组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70 .2 1± 8 12岁 ,患者均为安静状态下发病 ,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年以上 ,均为第一次发病。症状体征均有头痛 ,头晕 ,中枢性偏瘫 ,头颅CT检查 ,双侧多发性脑梗塞 6例 ,内囊基底节区脑梗塞3例 ,单纯脑叶梗塞 2例。对照组中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6 8.2± 3.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塞76例,随机分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42例)与胞二磷胆碱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天给予一次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注射;对照组每天给予一次胞二磷胆碱500MG静脉注射,都持续用药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与53.2%(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塞76例,随机分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42例)与胞二磷胆碱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天给予一次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注射;对照组每天给予一次胞二磷胆碱500MG静脉注射,都持续用药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与53.2%(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住院脑梗死病人16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8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 l,ivgtt,qd,14d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 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 l,ivgtt,qd,14d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卡托普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CTP)是目前临床最常应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等的治疗,价格低,疗效肯定。随着CTP临床应用的增加,各种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笔者检索1991~2001年国内165篇有关文献,就其临床较少见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的评分。方法:设立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及复方丹参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并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日常生活能力状态有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9.3%,高于对照组的59.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并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医院2015年上报的37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居首位(55.59%);以静脉给药(92.81%)引起的ADR最常见;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附件、全身系统,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和监测工作,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我院收治的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住院患者31例,采用6吡嗪酰胺、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18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方案治疗,治疗过程中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各器官系统影响进行临床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对性别、年龄、体重的分布情况。结果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84%,不良反应症状以胃肠道最为严重,不良反应多出现在2个月内,甲状腺功能降低发生在3个月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体重轻的多于体重重的,年龄大的多于年龄小的。结论目前所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影响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应积极研发作用强、不良反应低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控制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吗啡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观察接受吗啡类药物治疗的晚期重度癌痛患者,记录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中以便秘的发生率最高,占63%,恶心呕吐35%,嗜睡、过度镇静5%,眩晕7%,排尿困难3%,精神错乱和神经系统反应3%,瘙痒1%,呼吸抑制0.15%,无成瘾性。结论:对癌痛患者合理应用吗啡类药物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正确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我院126例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消化系统63.4%,泌尿系统毒性12.7%,血液系统毒性15.9%,心脏毒性8.7%。有14.3%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并发症。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应根据个体差异,选用疗效相当、反应较轻的药物和不同的治疗手段,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盐酸丁咯地尔在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和大鼠静脉注射盐酸丁咯地尔后血清及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进行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在硅胶柱上用含樟脑磺酸的甲醇洗脱,检测波长275nm。结果: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用PK-GPAPH程序拟合,主要参数为K12(h-1)=1.810±0.273,K21(h-1)=0.802±0.184,K10(h-1)=0.431±0.045,Vc(L/kg)=1.250±0.553,T1/2α(h)=0.2600.029,T1/2β(h)=6.017±0.681。静脉注射10min后脾和肾中浓度最高。结论: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分布广泛,药物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7.
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丁 《北京医学》2010,32(6):467-468
目的分析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搜集我院1997-2009年应用脂肪乳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发生脂肪乳ADR36例。临床表现多数为过敏反应(75%),甚至过敏性休克(11.1%),另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2.2%)以及肾功能损害(3.1%)。结论临床使用脂肪乳注射液时应全面考虑患者综合状况,重视脂肪乳使用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上报的271份抗菌药物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1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10类41种药品。在不同种类抗菌药中,喹诺酮类引起ADR的例数最多,为62例(22.88%),其次是头孢菌素类44例(16.23%)和硝咪唑类41例(15.13%)。在不同品种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起ADR的例数最多,为43例(15.87%),其次是奥硝唑和阿奇霉素,分别为40例(14.76%)和30例(11.07%)。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集到的66例中药制剂引发的ADR报告,按性别、来源、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报告中,来源于住院的患者最多,占72.7%,引发ADR的药物剂型水针剂占84.3%.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热、瘙痒、恶心、呕吐、胸闷、气憋、心悸等。结论应重视并加强中药制剂的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上报的24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物,占40.73%;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31.05%;静脉给药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占88.3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5.4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