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在诊断小儿哮喘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类别中的作用.方法 对42例单纯小儿哮喘患儿和84例小儿哮喘合并感染患儿(哮喘合并细菌感染33例,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29例,哮喘合并病毒感染22例)进行PA、CRP 及WBC检测并分析.结果 单纯小儿哮喘组患儿PA值为(305.5±68.6) mg/L,CRP值为(8.1±+3.4) mg/L,WBC值为(7.5±3.5)×109/L;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PA值为(123.8±19.2)mg/L,CRP值为(65±28.5) mg/L,WBC值为(17.8±3.9)×109/L;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组患儿PA值为(186.3±34.3) mg/L,CRP值为(31.1±8.6) mg/L,WBC值为(8.3±3.3)×109/L;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患儿PA值为(289.5±78.5) mg/L,CRP值为(10.7±2.6) mg/L,WBC值为(3.5±1.6)×109/L.哮喘合并细菌感染及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组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PA、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合并细菌感染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变化不明显;哮喘合并病毒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和CRP变化不明显.结论 PA 、CRP、WBC检测有助鉴别小儿哮喘是否合并感染及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别,也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三项联合检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清蛋白(PA)及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87例足月新生患儿,其中92例细菌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95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非感染组,检测CRP、PA及WBC分别在两组中所占异常率;比较单项及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观察比较感染组患儿3种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感染组新生儿的CRP、PA及WB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P<0.05);联合检测CRP+ PA+ WBC较单独检测CRP、PA、WB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治疗后,感染组新生儿CRP水平显著降低,PA水平明显升高,WBC计数恢复正常(P<0.05).结论 CRP、PA及WBC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腹泻时血清CRP和ES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RP(C-反应蛋白)和ESR(血沉)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感染性腹泻疾病患儿血清,据大便细菌培养结果和轮状病毒Ag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和病毒感染组(54例),并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全自动血沉法测定血清中的CRP和ESR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CRP水平和ESR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CRP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CRP可以作为一种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明显指标,其敏感性优于ESR,对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小儿急性腹泻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相关指标检测对临床哮喘惠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明确诊断小儿哮喘患者44例、20名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CRP、白细胞、肺功能、动脉血气,比较不同病情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小儿哮喘患者治疗前血清CRP、WBC、PaC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CRP、WBC、PaCO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前,但治疗后血清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及氧分压(Pa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EV1%、FEV1/FVC%及氧分压(Pa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以及哮喘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CRP明显高于单纯小儿哮喘者(p<0.05);哮喘合并病毒感染者及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WBC明显高于单纯小儿哮喘者(p<0.05).结论 血清CRP及相关指标检测可为判断哮喘患儿病情提供炎性反应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前清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在区分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A、CRP水平。结果 ①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A明显降低,CRP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t=1.929,1.786);②细菌性感染组患者治疗前P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而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3.632,6.993);③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A、CRP阳性率均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和CRP定量检测可用于急性呼吸系统病原体的鉴别及疗效的观察,其价值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反应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敏感且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及诱导痰C反应蛋白(CRP)是否可以作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判断的敏感指标。方法:检测本科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血清和诱导痰中CRP的浓度,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清CRP、诱导痰CRP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且治疗后的血清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CRP和诱导痰CRP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907、0.743,P0.01)。结论:血清及诱导痰CRP可作为一种动态监测气道炎症以及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实用及无创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6例感染患儿及30例体检儿童血清以CRP、PA的含量。结果:(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PA明显降低,CRP则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2)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PA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儿童急性感染时,血清中CRP、PA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动态观察其含量变化对疾病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前白蛋白(Proalbumin,PA水平在实体癌患者合并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疑似感染并进行了微生物培养、PCT、CRP、PA等各临床指标检测的实体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77例,非感染组173例,分别比较两组血清中PCT、CRP、PA的水平差异;探讨PCT、CRP、PA水平与感染组临床病例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在感染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比较感染组内(革兰阴性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混合感染) PCT、CRP、PA水平的差异。结果 PCT、CRP在感染组的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A水平则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中抗感染治疗前后PCT、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PCT、CRP、PA水平与感染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无相关性(P>0. 05);感染组内真菌感染者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CT、CRP、PA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83,0. 664,0. 627,其中CRP的灵敏度(80. 61%)最高,PA的特异度(80. 92%)最高,而联合检测的AUC(0. 787)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 PCT、CRP、PA水平对于实体癌患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疗效监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相关指标检测对临床哮喘患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明确诊断小儿哮喘患者44例、20名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CRP、白细胞、肺功能、动脉血气,比较不同病情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小儿哮喘患者治疗前血清CRP、WBC、PaC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CRP、WBC、PaCO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前,但治疗后血清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及氧分压(Pa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EV1%、FEV1/FVC%及氧分压(Pa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以及哮喘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CRP明显高于单纯小儿哮喘者(p〈0.05);哮喘合并病毒感染者及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WBC明显高于单纯小儿哮喘者(p〈0.05)。结论血清CRP及相关指标检测可为判断哮喘患儿病情提供炎性反应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两个血清指标在临床多范围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患者120例(观察组)及体检健康患者8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PA和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A检测结果为(103.2±45.4)mg/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RP检测结果为(43.5±21.8)m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A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肿瘤>肾病>肝病>外科手术>急性炎症。观察组患者CRP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急性炎症>外科手术>肝病>肾病>肿瘤。结论 PA含量在肝病、肾病、急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方面水平明显降低,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评估病情程度方面较为敏感,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对哮喘急性发作期60例患者治疗前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降钙素原(PCT)、CRP水平,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无细菌感染组(B组)。临床缓解期时重复上述指标检测。急性发作期时患者FeNO值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A组FeNO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A组血PCT、CRP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P均〈0.05);B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与急性发作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期,A、B两组血PCT、CRP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1例CAP,34例AECOPD和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经治疗后达到临床出院标准时测定血清PCT及CRP。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PCT及CRP均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PCT在CAP组最高,AECOPD组次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PCT及CR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CAP、AECOPD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PCT和CRP是较好的炎性反应指标,尤其在细菌性炎性反应的判断上PCT较CRP可能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N定和白细胞(WBC)计数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30例,其中细菌感染组130例,病毒感染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50例,并以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的CRP和WBC。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的阳性率。各感染组的CRP和WBC阳性率,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类型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hs-CRP、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126、7.835,P<0.05),经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6.937,P<0.05).且治疗后的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0.375,P> 0.05).结论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和IL-10的变化,有利于了解哮喘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患儿203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总数(WBC)。结果细菌性肺炎的CRP值(F:346.83,P〈0.01)、CRP阳性率(x0=241.36,P〈0.01)和WBC(F:952.88,P〈0.01)、WBC阳性率(x2=186.27,P〈0.01)均高于病毒性肺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毒性肺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肺炎治疗前后CRP(x2=188.70,P〈0.01)、wBC阳性率(x。=180.14,P〈0.0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口服3个月;对照组46例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t=10.731)、下呼吸道感染次数(Z=3.548)、哮喘发作次数(t=4.758)、每次发作的咳嗽天数(Z=3.267)、发热天数(t=-2.401)和抗生素使用天数(t=-2.079)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血清IFN-γ(χ2=-10.417)、血清IgA(t=5.928)和唾液sIgA(t=-13.627)高于对照组,血清IL-4(χ2=-6.10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t,P〉0.05)。结论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人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口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组,两药联合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60例,病毒感染组60例,选择同期体检的无呼吸系统病症及其他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健康儿童(健康组)60名,对三组儿童进行细菌培养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于0、3、7d及14 d行静脉血PCT、CRP检测.结果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治疗,细菌感染组0、3、7、14 d PCT的总阳率(85.0%、56.7%、26.7%、11.7%)及CRP的阳性率(90.0%、80.0%、45.0%、21.7%)均逐渐降低,且治疗3、7、14 d PCT的总阳率与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7、14 d CRP的阳性率明显低于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及PCT均可作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但PCT在病情治疗反应上优于CRP.针对条件较差、无法开展病原学检查的基层医院,可采用CRP替代PCT来诊断儿童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哮喘患儿血清IL-5、IL-10的表达和肺功能的影响,以探讨IL-5、IL-10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6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孟鲁司特,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患儿28例作为健康对照2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两组患者的IL-5、II-10和IgE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且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1组,其中治疗组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而IL-5及IgE啦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O.05)。且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程度哮喘患儿的IL-10、IgE水平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P〈0.05),而IL-5的表达水平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而明显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可能与哮喘有关细胞因子IL-5、IL-10有关。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并结核感染儿童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厚兰 《医学综述》2014,(9):1666-166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未合并结核感染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布地纳德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时加用沙丁胺醇,病情较重时给予甲泼尼龙或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的沙丁胺醇平均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期间两组急诊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次数稍多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呼气流量峰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结核感染提高了吸入类激素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哮喘患儿人工结核感染可能为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