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平 《中外医疗》2010,29(7):177-177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道蛔虫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道蛔虫症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4例胆道蛔虫,胆总管内5例,胆囊内3例,胆总管及胆囊内1例,胆总管与左肝管内2例,胆总管内后向上活动至右肝管及右前叶肝内胆管1例,左内叶肝内胆管内2例。胆管蛔虫的声像图纵切面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平行双线状强回声带,内夹无回声液性暗带,彩色多普勒于暗带内未探及血液信号,横切面呈同心圆、环中环、环内圆点、环内小等号样表现。胆囊内蛔虫表现为胆囊内弧形、麻花形、卷曲形、S形等线状光带。超声正确诊断为胆道蛔虫症的为13例,诊断符合率为92.86%。结论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胆道蛔虫症并正确定位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认为超声检查应作为胆道蛔虫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诊断胆道蛔虫及其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B超诊断的胆道蛔虫病24例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总管均有轻度扩张。2例肝外胆管明显扩张,位于胆囊内蛔虫,其声像图特征如同胆总管蛔虫的声像图改变。并发胆管炎或(和)胆囊炎者6例,胆管炎2例,胰腺炎1例,肝外阻塞性黄疸1例。结论B型超声用于诊断胆道蛔虫迅速方便、可靠程度高、重复性强、无痛苦等优点,也是目前影像诊断胆道蛔虫最有效的方法,能及时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确定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本组 72例 ,男 6 5例 ,女 7例。病史 7h~ 1月。仪器为 GERTfino型超声显像仪 ,凸阵探头频率 3.5 MHz。观察次数最少 1次 ,最多 3次 ,复查间隔时间 1~ 3天。经 B超诊断为胆道蛔虫症 72例 ,经外科手术取虫证实6 9例 ,诊断正确率 95 .8%。 3例误诊为泥沙样结石 ,误诊率4 .2 %。 72例胆道蛔虫症均致肝外胆管扩张 ,其中轻度扩张4 8例 ,中度 2 0例 ,重度 4例。2 讨 论2 .1 胆道蛔虫症诊断标准  (1)胆总管扩张是诊断胆道蛔虫症的重要声像图特征 ,凡肝外胆管内径 >0 .6 cm为扩张(0 .7~ 1.0 cm为轻度 ,1.1~ 1.5 cm为中度 ,>1.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拟通过分析和总结胆道蛔虫症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来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的认识及诊断符合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2006年5月之间超声诊断为胆道蛔虫症、临床最后确诊的39例病例资料,分析胆道蛔虫及其并发症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结果 胆道蛔虫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条索样回声型13例(33.33%)、结石样回声型11例(28.21%)、混合性回声型15例(38.46%).结论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胆道蛔虫症的首选方法,胆道蛔虫症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胆道蛔虫症的声像特征,才能更好地发挥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拟通过分析和总结胆道蛔虫症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来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的认识及诊断符合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2006年5月之间超声诊断为胆道蛔虫症、临床最后确诊的39例病例资料,分析胆道蛔虫及其并发症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结果 胆道蛔虫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条索样回声型13例(33.33%)、结石样回声型11例(28.21%)、混合性回声型15例(38.46%).结论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胆道蛔虫症的首选方法,胆道蛔虫症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胆道蛔虫症的声像特征,才能更好地发挥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了13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声像图的特征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住院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 13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声像图特征为:肝内可见破裂无张力感的包虫囊肿;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内的长条、双线状高回声带;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 超声诊断该病有较高的特异性,是诊断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肝外胆管结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门诊经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并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确诊的186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胆道梗阻及胆总管扩张,声像图典型表现为"靶环征",多数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会有其他的并发症。结论超声检查肝外胆管结石具有简单方便,且无创、无痛,可重复强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艳丽  王怡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60-2560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钻入胆道所致,常见部位为肝总管、胆总管,亦可进入胆囊,是临床上的急腹症,对其诊断超声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准确率高达95%以上。我院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超声诊断6例胆道蛔虫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或蛔虫,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26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蛔虫,5例探查结果阴性。全部一期缝合,术中胆道造影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4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d~1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蛔虫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6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MRI检查及出生后超声、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6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例,均经胎儿MRI检查证实,所有孕妇均选择保留胎儿,其中5例足月分娩,1例于35周早产,6例患儿于出生后6个月内行胆总管囊肿手术,病理结果均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①腹腔囊性包块;②囊性肿块回声与胃泡不相通,可与胆囊或肝内胆管相通;③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④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肿块周边见肝动脉样血流信号.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改变,产前超声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急诊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使用术中胆道镜处理的74例急诊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经术中胆道镜检查,辅助取石,肝外胆管结石取净率为95.24%(60/63);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4.76%(3/60)和16.67(1/6),经胆道镜检查发现胆总管良性狭窄3例,胆总管下段肿瘤2例(通过胆道镜取活检证实)。结论:在急诊胆总管探查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CP联合MRI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行ERCP与MRI检查,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活检及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45例、胰腺癌20例、胆管癌并梗阻12例、慢性胰腺炎8例、胆道蛔虫感染5例,临床表现为黄疸、反复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结果 ERCP对胆总管结石、胰腺癌、胆管癌并梗阻、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感染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5.56%、100%、75.00%、87.50%、100%,MRI诊断准确率依次为86.67%、85.00%、75.00%、87.50%、80.00%,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MRI诊断准确率,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MRI胰胆管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不同。结论 ERCP与MRI对诊断诊断胰胆管疾病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疾病准确率,并可根据影像特点互补诊断。  相似文献   

13.
周敏  肖丽达  周丽仪  梁照秋 《吉林医学》2012,33(17):3679-3681
目的:探讨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低频超声结合对临床确诊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进行检查,收集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频超声可显示肝脏大体改变及肝内Ⅰ、Ⅱ级以下胆道、肝外胆道及胆囊大体情况;低频超声显示Ⅱ、Ⅲ级以上胆管改变。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华支睾吸虫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者收集经手术证实的胆管结石39例,对其CT征象和诊断进行了分析。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腹痛、发热和黄疸。全部病例行CT检查,部分病例行B超、ERCP和PTC。CT的直接征象:肝内胆管结石表现为高密度影或软组织密度影(20/23);肝外胆管结石表现为靶征或胰头高密度影(14/24)。间接征象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结石还表现为胆总管扩张。下端逐渐变细。作者认为胆管结石的CT诊断应依据直接征象,参考间接征象,综合提出诊断。本文还对胆管结石的影象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MRCP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 探讨MRCP对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MRCP影像资料,并与B超、ERcP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3例MRCP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直径1.5~10.0cm。其中,单纯胆总管扩张8例,肝内,肝外胆管同时扩张2例,单纯肝内胆管扩张3例。与B超,ERCP或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MRCP能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的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昊  于福禄  徐宏伟  乔辉  孙继忠 《吉林医学》2009,30(21):2575-2576
目的:探讨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超声检查的84例黄疸患者结合肝功能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内科性黄疸63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4例,肝硬化伴腹水7例,肝硬化伴肝癌4例,急性细菌性胆管炎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外科性黄疸21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管癌3例,胰头癌4例,胰头炎症1例,壶腹癌2例,胆总管末端梗阻性病变2例)。结论:超声根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能够快速做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胆总管癌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胆总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胆总管癌患者的全部SCT图像。结果胆总管癌术前螺旋CT正确诊断13倒.准确率为92.9%.有9例见胆总管腔内明显均匀强化的结节;11例胆总管壁偏环形增厚;10例肝内胆管呈较藤状重度扩张;12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14例均有胆囊增大。结论螺旋CT扫描对胆总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50例经超声或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择期手术时行术中胆道造影的患者,男性71例,女性79例。年龄28~79岁,平均53岁。结果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肝内胆管结石15例,胆总管下段结石26例,副右肝管畸形1例,其余108例未见异常。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的情况,对了解肝胆管及胆总管内有无结石、是否通畅、有无畸形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探查、留置"T"型管或二次手术。因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囊结石手术治疗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彭如臣  刘玥  王浩 《北京医学》2002,24(2):102-10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岛津公司0.5 T SMT-50X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重T2加权、三维(3D)数据采集成像技术.结果 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肝内外胆管是否一致性扩张及阻塞段是否突然中断与梗阻性质有一定关系.结合MRCP原始图像及MR常规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完善超声胆管造影(B-CEUS)的操作步骤,探讨胆管灌洗在超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IB-CEUS的21例肝门部梗阻患者,先不经胆道灌洗步骤注入超声造影剂(UCA)进行胆管造影,待UCA效果消退后经引流导管灌洗肝内胆管系统,再行胆管造影.比较患者灌洗前和灌洗后肝内1级和3级胆管(肝段胆管)的即刻显影率.结果 胆管灌洗前,患者1级胆管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胆管灌洗后,21例患者1级胆管均显示满意,灌洗前后1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灌洗前,患者3级胆管6例显示不满意,15例显示满意,灌洗后,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灌洗前后3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IB-CEUS前加入胆管灌洗这个步骤可以提高IB-CEUS中3级胆管的显示率,从而有望更精确的诊断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