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冉 《当代医学》2014,(2):56-56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为选择正确的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检测血常规的140例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使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种采集方法得到的血样的WBC、RBC、Hb、PLT、HCT值,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哪种采血方法更具优越性。结果末梢采血的血样WBC、RBC、Hb值都比静脉采血的结果高,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采血的血样PLT、HCT值比静脉采血的结果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末梢采血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临床价值不如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更能反映患者真实的血样结果,静脉采血应作为血常规检查时的主要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许多医院存在着门诊患者采手指血,住院患者用真空采血管采静脉血做血常规并行的运行模式。两种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是否一致,两种结果是否会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两种方法是否应有自己的方法参考值。我们设计实验对两种采血方法所得血常规结果的主要指标(RBC,HGB,WBC,LYM#,PLT)进行了比较。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种不同的采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抽取我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人群150例,同时采取静脉采血与末稍采血,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验结果显示,静脉采血与末稍采血的HCT、MCH这二项检验指标差异不大(P>0.05),但静脉采血的WBC指标显著低于末稍采血(P<0.05),而其余指标则显著高于末稍采血(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时,采用静脉采血准确率更高,且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血常规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入所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 =60)及对照组(n =60),分别进行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压积(H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更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更低(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雄性Wistar大鼠间隔不同时间经眼眶静脉丛采血3次后,其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变化。方法实验组分为1d采血3次,间隔3d、7d、10d、14d各采血1次,共采血3次等5组,每组各10只。于各组最后一次采血后手工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计数白细胞。对照组(每组各10只)于相应实验组最后一次采血时同时采血检测相关指标。结果1d采血3次对大鼠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有明显影响(P〈0.05),间隔3d对大鼠白细胞总数有影响俨〈0.05),其他各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白细胞分类计数见环形核粒细胞且占粒细胞比例较大。结论1d采血3次会造成大鼠贫血,间隔3d采血产生明显应激反应。问隔7d、10d,14d多次采血均不会对大鼠血常规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东娟 《当代医学》2014,(15):149-150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及对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勉县县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没有接受过相关血液治疗的体检患者9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静脉采血组)和对照组(末梢采血组)(n=46),对采集血液做特殊处理,统计相关数据,比较2组检验指标之间的差异,指导临床检验实践。结果静脉组PLT(230.81±83.21)10^9/L,HGB(118.12±14.27)g/L,HCT(42.32±21.31)%,RBC(3.86±0.82)10^9/L,WBC(5.98±3.74)10^9/L;末梢组PLT(210.31±78.90)10^9L,HGB(101.12±17.14)g/L,HCT(31.54±22.12)%,RBC(3.02±0.54)10^9/L,WBC(4.62±3.80)10^9/L。结论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对结果影响差异较大,静脉采血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标本影响,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常规检查参数包括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 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等指标. 检验能发现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其结果常有助于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诊断[1]. 静脉采血可采取卧位、半卧位、坐位三种方式. 研究表明,不同的采血体位会引起血容量发生改变,对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临床医生对其病情的判断. 本研究就8 名健康成人分别采取卧位、半卧位、坐位3种体位进行血常规参数检验,以探讨和分析不同采血体位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及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在25℃下放置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采用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种采血方式和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放置30 min时,静脉血RBC、HCT、HGB、PLT水平均大于末梢血,WBC水平小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静脉血放置60 min和120 min时血常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放置60 min时末梢血LYM、HCT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放置120 min时LYM、HC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RDW、NEU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稳定性高于末梢采血。采用末梢采血时,应在采集后30 min内完成检测,以保障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两种血常规检验方法对受检者采血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检验科的150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分别给予肘部静脉和手指末梢两种方式进行采血,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受检者WBC值为(5.8±4.3)109/L、RBC值为(3.7±0.6)1012/L、HCT为(0.4±0.2)、HGB值为(114±8)g/L、PLT为(217±8.9)109/L、MCHC值为(321±16)g/L,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更加接近正常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部静脉采血结果更加趋近于正常值,值得临床广泛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勇 《安徽医学》2007,28(1):69-7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种类胆红素对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氧化酶测定方法的干扰,探讨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对过氧化氢酶(H2O2)偶联Trinder反应的TG氧化酶法测定结果影响程度的不同。方法我们制备系列不同浓度的DBIL、IBIL混合血清,且根据TG含量分为高、中、低三组,其中DBIL、IBIL均在日立7170A上检测;而每种血清标本中TG含量均经氧化酶(GPO-PAP)和甘油三脂乙酰丙酮显色法检测。结果DBIL对TG检测的干扰大,当其浓度达280μmol/L时高、中、低三组标本中TG回收率仅为62.8%、60.3%、58.8%;而IBIL对TG检测的干扰小,当浓度达240μmol/L时TG回收率仍达90%以上。结论DBIL、IBIL对TG氧化酶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应区别对待。尤其在DBIL含量较高的标本用氧化酶法测TG时产生的负干扰,在结果审核时应重视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2.
隐血试验试验的方法有多种,经典的联苯胺法与愈创木酯法等已逐渐被淘汰,由于受饮食、药物的影响,检测结果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本文就联苯胺法与单克隆抗本法加以评估,通过实验数据提示:联苯胺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单克隆抗体法敏感快速,特异性强,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输血患者在输血前实施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检查结果,并总结检查临床意义。方法输血前患者2000例,实施不规则抗体筛选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两种辅助检查,分析结果以及研究性别、既往妊娠史和输血史对结果的影响。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查阳性率为0.2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阳性率为1.05%;既往输血史或者妊娠史是影响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以针对检查结果实施输血,避免溶血反应,临床上对患者安全以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PAR指数对比评价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与直接粘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2012年煤炭总医院口腔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王府井部)门诊临床常见的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共3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15例.A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B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直接粘接技术.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颌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对比评价两种粘接方式治疗错颌畸形的疗效,并对比两种粘接方式的临床粘接时间.结果 治疗后A组PAR总分值为(2.80±0.35)分,B组PAR总分值为(2.93±0.43)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20±7.85)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99±8.55)%,B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13±7.93)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26±9.53)%,两组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大于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大于70%.A组临床粘接时间为(30.27±2.58) min,B组为(40.07±2.71)min,两组患者临床粘接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与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矫治效果差异不大,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对于粘接时间而言,与直接粘接相比,采用间接粘接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健康汉族成人血常规参数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连市健康汉族成人静脉血血常规24项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1812例健康体检的汉族成人静脉血,用日本Sysmex公司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的性别以及不同的年龄组血细胞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WBC、LY%、MO%、EO%、NE#、LY#、MO#、EO#、BA#、RBC、Hb、HCT、MCV、MCH、MCHC、PLT、PCT、MPV、PDW、P-LCR与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中年组的MO%、EO%、EO#、BA#、MCV、RDW-SD、RDW-CV、PCT、MPV、PDW、P-LCR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组的LY%、EO%、EO#、RBC、HCT、MCV、MCH、MCHC、RDW-SD、RDW-CV、PLT、PCT、MPV、PDW、P-LCR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连市健康汉族成人静脉血血常规部分参数存在性别与年龄的差别,与国内其他地区静脉血血常规参数不完全相同,应该建立本地区静脉血血常规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验室检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自愿加入研究的人员250例,对250例人员采集血液作为标本,观察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检验的影响。结果:标本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均有影响。结论:对采集血液标本严格执行,可以提高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朱奕  薛俭成 《中原医刊》2006,33(23):14-15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用D IANA全自动血型仪对23例AIHA患者进行ABO、Rh(D)血型常规定型及氯喹放散实验后定型,同时进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ABO受干扰者13例,正定型均为AB型,氯喹放散后能正确定型。23例直抗均为阳性,间抗阳性更易出现在ABO血型正反定不符病例中。23例患者中无Rh(D)阴性者。结论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鉴定,需采用多种技术才能正确鉴定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万旭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85-986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方法及对患者疼痛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5例在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155例在肱动脉穿刺采血。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患者的主观感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选择肱动脉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反应轻,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可靠的血液细胞分析室内质控方法.方法 将Sysmex SE-9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系统确定为规范操作检测系统,每日用新鲜血液执行其他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规范操作检测系统的对比试验,将偏差作为评估室内质控的参数.结果 对比样本5个参数的测定值涵盖了低、中、高3个水平.12个月WBC、RBC、Hb、HCT、PLT的平均偏差(%)±s分别为:3.97±3.00、2.13±1.58、1.89±1.55、2.19±1.49、4.64±3.72.常规血细胞分析仪KX-21A与规范操作检测系统间测定新鲜血液的结果 符合性良好(r>0.950,P=0.00).以CLIA′88分析质量要求为允许误差(Ea),WBC、RBC、Hb、HCT、PLT偏差小于1/2Ea的结果 百分比分别为:86.6%(310/358)、73.7%(264/358)、84.4%(302/358)、67.9%(243/358)、95.0%(340/358).结论 每日执行新鲜血液的对比试验,即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发现偶然误差,定期对偏差结果 的分析也可以发现系统性偏离或系统误差.新鲜血液对比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而可靠的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