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低剂量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损伤,于1995年检测了507名放射工作人员和204名非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总数.均数±标准差(×10~9/L),放射组为5.82±1.55,对照组为6.28±1.4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白细胞≤5.0×10~9/L的所占比例,放射组为34.91%.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不同放射工龄医用X线工作人员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低剂量射线可以引起放射工作人员的造血系统损伤,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但损伤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周围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周围血象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185、301和300名从事介入诊疗(介入放射组)、医用X射线医护人员(普通放射组)和健康从业人员(对照组)的周围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周围血白细胞数(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BC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普通放射组(P<0.05),2个放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介入放射组周围血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普通放射组和对照组(P<0.01),其Hb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放射组(P<0.05);血小板数(Plt)和异常栓出率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介入放射组周围血象的异常检出率与工龄无明显关系.结论 电离辐射对放射学工作者的周围血象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对从事介入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中发现,有些人员虽然受照剂量并不高,但其血象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给放射损伤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考虑到乙型肝炎患者常有一时性血象和免疫功能改变,为验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血象和免疫功能有无影响,本文调查了放射工作人员(照射组)和非放射工作人员(对照组)HBsAg阳性和阴性者外周血象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以便为放射损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静脉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参加青海省放射健康体检的357例放射工作人员和357例非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静脉血细胞分析。结果 接触组和对照组的检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接触组WBC、Lymph、Gran和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接触组WBC、Lymph、Gran、RBC、HCT、PLT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仍有一定的影响,应继续加强放射对工作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做好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近十年前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放射工作人员近十年前后的健康监护档案资料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由1995年的2.36mSv降至2001、200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1.50mSv,降低了36.4%。放射工作人员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十年前后在总体上有增高的趋势,而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发生率降低;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白细胞均值低于对照组,其异常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随着放射防护管理的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逐渐下将,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总数、血小板均值随年度增加而增高,异常发生率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降低,异常率增高。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为辐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19名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介入放射组62名,诊断放射组57名)和64名无射线接触健康人员(对照组)进行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 不同放射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介入放射组染色体型畸变率及其余染色体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诊断放射组染色体型畸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射工龄组比较,20年~组染色体型畸变率显著高于< 10年组(P<0.01)和10年~组(P<0.05);<10年组与10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型畸变率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小剂量辐射损害仍然存在,应加强辐射监控与防护,注重细胞遗传学指标的定期检测,降低电离辐射累积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提供基础数据。选择5家省级医院的518名放射工作人员和130名未接触放射线的人员为调查对象,分为观察组1(介入放射工作人员224名)、观察组2(普通放射工作人员294名)和对照组(未接触射线人员130名)。采用现况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所有的检查项目均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要求,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阐释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探讨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损伤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1 WBC异常检出率(11.2%)明显高于观察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 WBC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的B超、眼科、PLT、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1与观察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电图、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糖(GLU)、肌酐(Cr)异常检出率观察组1、2与对照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完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加强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9.
清远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清远市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清远市220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选择359名不从事放射工作的其他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和眼科检查异常率增加,部分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血象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微核率均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放射组中,工龄<5年与5一15年和>15年工龄组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放射组工龄<5年与>15年组的TS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低剂量照射,仍有可能造成健康损害,应加强放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0.
徐光  毛善慈  班永宏  韩磊 《职业与健康》2023,(6):752-755+759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的整体情况,为改进放射防护措施,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江苏省1 307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按不同的岗位状态、性别、年龄、工龄、工作单位性质及级别等分类汇总,比较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白细胞的整体状况。结果 2021年江苏省1 307名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人数最多(85.5%),岗前(7.2%)及离岗(7.3%)人数较少。离岗放射工作人员WBC、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数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数最低,岗前最高,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25、20.618、3.111,均P<0.01)。在岗期间的放射工作人员,女性WBC水平低于男性(F=5.408,P<0.01),WBC异常率高于男性(χ2=3.980,P<0.05);不同年龄组间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4,P<0.01),其中41~<51岁的WBC最低;不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