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市社区双向转诊现状及患者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双向转诊的现状,分析患者在双向转诊中的需求,为政策的制定和管理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某社区年龄≥18岁的居民2 183名,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情况>问卷进行调查,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1)居民患病后有53.09%表示会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上转患者中由于社区医生的水平有限所致的上转率为48.05%,转诊形式为口头转诊,社区上转的患者中仅有5.20%持单转回社区.(3)有4.35%的居民由二、三级医院下转至社区,全部为口头转诊.(4)82.09%的居民表示愿意在疾病的稳定期或康复期下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1.91%的居民不愿意下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原因是费用不能报销;居民期待自由式转诊率为65.69%.讨论 (1)亟待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2)目前不论上转还是下转都以口头转诊为主,持单转诊尚需政策支持.(3)实行"多对多"的转诊,建立全市双向转诊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远郊区县居民对双向转诊认知及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中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180例,未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11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比分析接受过与未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程度及满意度。结果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患病后首选社区就诊的占21.9%(39/178),首选医院的占62.9%(112/178),自我医疗的占15.2%(27/178);未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患病后首选社区的占12.8%(15/117),首选医院的占83.8%(98/117),自我医疗的占3.4%(4/1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8,P<0.05)。接受过和未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双向转诊知晓途径构成比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2.300、74.912,P<0.05)。患者认为定点医院接诊是否及时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00,P<0.05)。患者对转诊治疗效果满意度构比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80,P<0.05)。结论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首诊去社区的比例高,从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接受双向转诊信息是患者认知的主要渠道,患者对于双向转诊接诊的及时性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建议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加大双向转诊实施力度,制定统一转诊标准与规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双向转诊的运行现状及模式进行简单综述,归纳和总结双向转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双向转诊存在的双向转诊不畅、知晓度低、管理能力不善、宣传力度不够、严重趋利因素等障碍,指出双向转诊的医疗集团、临床路径两个研究方向,希望能对双向转诊制度的科学贯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有关双向转诊现状及自身状况的认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306名工作人员绝大多数知晓双向转诊,但曾参与上转和下转患者的分别仅占51.31%(157人)和31.37%(96人);上转的原因多为患者病情严重、社区不能诊治(73/157,占46.50%),或患者需要做社区没有的检查(76/157,占48.41%);认为可接受的下转患者则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完善的常见病(267/306,占87.25%)和病情处于康复期或恢复期(247/306,占80.72%)的患者为主.认为“医疗机构间缺乏沟通”是影响双向转诊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177/306,57.84%);“转诊流程不通畅”是转诊过程中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145/306,47.39%);63.72%(195/306)的工作人员认为本机构目前不能够承担、或者需要提高改进后才能够承担接诊下转患者的任务.306人中只有6.87%(21人)的工作人员认为目前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能够适应服务对象的要求;77.78%(238人)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大,仅21.89%(66人)能较好地从目前工作中得到满足,27.78%(85人)的人员认为目前从事的工作有较好或很好的前景.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双向转诊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提示除制度、流程等的改进以外,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认识水平、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机构间以及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是克服实际障碍、顺利开展双向转诊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双向转诊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分别调查了50名医务人员和患者,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实施情况。结果医务人员中"曾接受从下级转来的病人"者占78%,"向下级医院转出过病人的"占14%。医务人员认为"双向转诊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结论双向转诊在该医院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政府应加强宣传,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级医院与其下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效果,探讨三级医院与下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互之间转诊患者的路径。方法以2007年1月—2008年3月由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4个社区站转往航天中心医院住院的患者、转往各专科专家门诊和由社区医生开具申请单直接到医院交费做大型仪器设备检查的患者为试验组,以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航天中心医院门、急诊收住院患者150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时间、住院天数、检查费、药费、治疗费、床位费及总费用等数据。结果社区转诊医院患者共计295人次(住院150人次,检查100人次,专家门诊45人次)。两组的院前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治疗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转医院专家门诊以心内科(11/45)、内分泌科(9/45)最多;转医院大型仪器设备检查以B超(48/100)、CT(22/100)、核磁检查(16/100)最多。结论三级医院办社区医疗能实现资源互补,为患者住院、门诊和各种检查提供最大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患者和社区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工作的评价和看法,探讨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不顺利的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针对2009年6—12月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的双向转诊工作进行调查,对关键人物(包括在社区预约上转的患者6例和社区医务人员16名)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整理,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以提炼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6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顺利完成双向转诊过程。从患者的角度看,未能完成双向转诊的原因主要包括觉得预约时间长、交通不方便、有其他更理想的就医途径、医院内就诊流程不畅、有些医生不令人满意等。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双向转诊中的困难来源则包括制度、医生、患者以及医患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例如医生没有赢得患者信任、医生之间或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患者的就医选择多而需要经社区向医院转诊的患者数量少、患者就医的期望值过高、部分患者的健康意识不足等等。关于提高双向转诊成功率所需要的改进措施,社区医务人员在政府层面、医院层面、患者层面、社区层面和医院一社区.患者沟通层面都进行了分析,特别强调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提出要提高专业水平、首诊能力。结论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过程中断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实现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问的衔接与合作,不仅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及硬件设施保障,而且应该以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重点,强调通过转诊等多种形式加强社区医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了解我省欠发达地区基层骨干医生的学历教育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的194名学员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94名基层骨干医生中,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者占63.9%;参加的学历教育形式以半脱产学习为主,占79.0%.有86.1%的被调查者对学历教育有需求,不同职称和类别的骨干医生学历教育需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及以下职称骨干医生的需求高于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医生;非在编骨干医生的学历教育需求高于在编骨干医生.结论 基层骨干医生对学历教育有较大需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制定有效政策和措施,鼓励基层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重庆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层次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需求现状,建立能胜任社区医疗卫生工作岗位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个、近三年走入工作岗位的社区全科医生12名及随机拦截就诊居民60名,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需求现状、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操作技能及所提供卫生服务的质量.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为综合性的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是医疗战线上的主要力量,新进的全科医生重疾病临床治疗、却轻疾病预防保健,提供的卫生服务不全面.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全科医生需求量较大,现有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水平、操作技能和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立一支真正的全科医生队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施设备现状、需求调查及配置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施设备配置现状与需求,探讨其基本配置标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5个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查,包括中心主任与分管科长32人;站长50人。调查内容包括中心基本情况,服务站的基本情况、人员配置、设施设备及服务开展情况等。结果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设施、设备配置状况与卫生部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服务站工作量偏大,全科/临床医生人均服务5368名居民;医保支付系统拥有率仅为24%。结论上海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应与其功能和发展相适应;应加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染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间双向转诊的可行性,了解目前推行双向转诊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组织实施调查,选取北京市四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顺义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社区医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进行传染病管理培训)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整体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对个别问题的知晓程度有所提高。在过去1年中,有82.5%的社区医生没有向专科医院转诊过传染病患者。未上转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遇到符合转诊标准的患者"和"没有上转通道";干预后未上转的主要原因选择"未遇到符合传染病上转标准的患者"的比例有所增加。干预组和对照组中认为转诊专科医院的方便程度一般和不太方便者占63.25%,原因主要是"患者不接受转诊"和"受医保制约"。结论实施双向转诊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双向转诊制度、流程,加强不同形式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要有相关领导专门负责,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完成转诊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背景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面临着工作压力较大、社会认可度不高、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我国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我国东、中、西部抽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年限≥1年的全科医生3 244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职业倦怠状况,其中职业倦怠调查量表参照马斯勒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翻译修订而来,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各维度倦怠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 236例(99.75%)全科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处于高度倦怠的全科医生占比分别为43.17%(1 397/3 236)、22.93%(742/3 236)、41.19%(1 333/3 236)。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文化程度、每日工作时间、加班情况是全科医生情感耗竭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性别、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年限、收入水平是全科医生去人格化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年龄、每日工作时间是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尤其是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影响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较多,建议优化全科医生工作时间、减少全科医生工作强度、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重视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从而缓解全科医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 ,疾病所涉及的面广 ,以慢性疾病为主。我们选用全科医生从事此项工作 ,依靠三级甲等省级医院的技术优势 ,立足于本社区 ,开展预防保健 ,巡诊随访 ,开办家庭病房等项目 ,从心理护理到疾病治疗的整体服务方式。使儿童计划免疫率达 10 0 %。做好科普宣传 ,杜绝管区内甲类传染病的发生 ,为管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沟通与居民的联系 ,做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在心脑血管急症发作时 ,可就地抢救后护送到省医院进一步治疗 ,由于抢救及时 ,使死亡率有所下降。对慢性疾病 ,开设家庭病房 ,在达到与住院相同治疗效果 ,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降低了病人再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的社区与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合理配置区域医疗资源,创新双向转诊模式,实现对社区居民个人、家庭全方位、生命全周期、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方法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综合医院和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的双向转诊模式.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建立了综合医院及社区信息交换平台、管理及业务组织网络,制定了双向转诊的流程和标准及急诊转诊的绿色通道、收费标准、监督及制约机制,实现了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共享.上转有效率为95.6%,下转有效率为100.0%.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建立了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双向转诊的机制,为开展及完善医疗改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