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绝经后妇女及其中10例应用利维爱治疗前后的血浆β 内啡肽(β EP)水平。结果:绝经后血浆β EP水平较育龄妇女黄体期显著下降。应用利维爱(125mg/日)治疗后血浆β EP及血清雌二醇显著上升,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显著下降,同时潮红潮热等症状缓解。结论:(1)绝经后卵巢激素减少,内源性鸦片肽戒断可能与绝经后某些症状有关;(2)利维爱能提高血浆β EP水平,改善绝经后症状。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成瘾者戒毒期间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海洛因因成瘾者戒毒治疗期间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含量,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早晨取血标本,30例海洛因成瘾者于戒毒治疗后第2、8和30天早晨集血标本。结果:海洛因成瘾组戒毒第2天时血浆β-E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戒毒第8天时血浆β-EP浓度明显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对照组(P〈0.05);戒毒第30天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醉下血浆内源性阿片肽水平与胆心反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中血浆内源性阿片肽(EOP)水平变化。并观察其与MAP,HR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探讨EOP有胆心反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本身对EOP释放无明显影响。进腹探查激活EOP系统,血浆强啡肽(DynA1-13)水平呈上升趋势,β-内啡肽(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5),牵拉/分离胆囊时胆心反射组血浆DynA1-13水平急剧增高(P〈  相似文献   

4.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血液透析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情况,并同步观察其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显示:血透病人缺血性ST段检出率为52.38%,其中SMI占72.72%;透析前血浆AV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透析后AVP水平下降,但血浆β-EP在透析后则显著升高;并发现心绞痛发作病人透析前后其血浆β-EP浓度均低于SMI患者。提示透析SMI患者存在的“心绞痛报警系统”缺陷与透析中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激活有关,血浆β-EP可能在SMI发生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吗啡成瘾大鼠脑神经核,垂体和血浆中内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在吗啡成瘾大鼠中观察吗啡成瘾与内啡肽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神经核中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垂体和血浆中β-E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正常大鼠各指标值相比,成瘾状态大鼠中与依赖和戒断有关的脑神经核——伏隔核(Acc)中,β-EP、LEK的水平下降,DynA的水平上升,血浆、垂体的β-EP含量均升高。结论:在外源性吗啡作用下,机体这些内啡肽的改变与吗啡的依赖和戒断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浆β—内啡肽对慢性疼痛监测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慢性疼痛病人(n=36)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和神经阻滞加小针刀治疗。应用放免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β-内啡肽(EP)水平,进行VAS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另测定健康人(n=10)血浆β-EP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血浆β-EP含量不能客观反映慢性疼痛程度和正确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催醒宁、氨茶碱1胃复安或美解眠催醒全麻时人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方法:40名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手术结束时每组分别静注催醒宁、氨茶碱、胃复安或美解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用药前后患者血浆中β-EP含量。结果:上述药物有产生催醒作用的同时患者血浆β-EP水平也呈显著升高,其中催醒宁组升高68%,氨茶碱组63%,胃复安组52%,美解眠组46%(P〈0.01)。结论: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危重症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血糖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浆β-EP,COR及用微量血糖仪检测血糖,并对22例重症患儿进行动态观察。结果:HIE患儿第一天β-EP,COR水平中重度组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中与轻度组P均〈0.01,重度组治疗3、5天动态观察,β-EP,COR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P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川芎嗪对慢性肺心患者肺循环内皮细胞(CEC)及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机制,将3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7例)及川芎嗪治疗组(17例),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两组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及其与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测定沉淀法测定了3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β-EP含量,同时检测了肺通气量(MV)和动脉血气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肺心病组血浆β-EP含量和PaCO2明显升高,PaO2和MV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肺心病组血浆β-EP含量分别与Pa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骨质疏松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绝经后骨丢失主要原因是骨重建单位的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由肝和骨骼合成的生长因子,它参与骨重建,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BMD),BMD低于0.601g/cm2(x-2s)则诊断为骨质疏松。据此将76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NOP1)、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NOP2)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OP)三组,测定受试者IGF-1水平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随着增龄和绝经年限延长,IGF-1是维持骨质的重要因子,绝经后妇女增龄,雌激素缺乏,E2、PTH升高可引起血清IGF-1水平下降,OP组低于NOP1、NOP2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年龄(Age)、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率骨质疏松,IGF-1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引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表明IGF-1合理用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使用催醒宁、氨茶碱、胃复安或美解眠催醒全麻时人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方法:40名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手术结束时每组分别静注催醒宁、氨茶碱、胃复安或美解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用药前后患者血浆中β-EP含量。结果:上述药物在产生催醒作用的同时患者血浆β-EP水平也呈显著升高,其中催醒宁组升高68%,氨茶碱组63%,胃复安组52%,美解眠组46%(P<0.01)。结论:全麻催醒过程与兴奋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及β-EP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应用利维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86例,年龄50~81岁,平均65±0.03岁。绝经时间为5~23年,平均14年。应用利维爱2.5mg,隔日一次,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自觉症状改善者(有效率)为91.8%,治疗前后分别用Luna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2~4的骨密度(BMD),治疗后50~69岁组明显提高(p<0.01),70~81岁组BMD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没有一例出现再来月经者。本治疗结果表明利维爱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较好的性激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抗利尿激素(ADH)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差异。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17例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中和手术后30min颈内静脉血与肘部静脉血的ADH和β-EP水平。结果:颈内静脉血的血浆中ADH平均含量(pg/ml)分别为142、173、367和192,β-EP平均含量(pg/ml)分别为332、427、876和463;肘静脉血的血浆中ADH平均含量(pg/ml)分别为28、35、78和39,β-EP平均含量(pg/ml)分别为68、87、182和96。肘静脉血中两种神经肽都显著低于颈内静脉血(P<0.01),但与颈内静脉血中ADH和β-EP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91,P<0.01;r=0.89,P<0.01)。结论:测定颈内静脉血中ADH和β-EP含量更易反映出其动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组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手术病人血浆β-EP、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7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静脉普鲁卡因组(Ⅰ组,9例);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9例)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复合N2O(60%)组(Ⅲ组,9例)。采血时相为术前安静状态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5min、手术切皮后60min、切除脏器后30min。结果:(1)I组切器官后30min血糖值显著高于麻醉前值(P<0.05);(2)三组切皮后60min和切器官后30minβ-EP值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值(P<0.05、P<0.01)。结论:本文结果提示,上腹部手术中β-EP的明显升高尚不能被上述的三组复合麻醉方法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方法:20例脑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采用神经安定复合异氟醚麻醉,随机分为PGE1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PGE1组行控制性降压,输注0.0002%PGE1使平均动脉压降低20%~30%,对照组不采取降压措施,观察麻醉过程中病人血浆皮质醇、醛固酮、β2微球蛋白(β2-MG)、血糖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病人上述各项指标均升高,但两组间相应时点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PGE1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夹闭术病人血浆皮质醇、醛固酮、β2-MG、血糖的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妇女尼尔雌醇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例绝经后妇女口服尼尔雌醇(CEE3),每2周2mg共1年。治疗前后均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进行桡骨骨密度(BMD)测量,进行血骨钙素(BGP)、血降钙素(CT)、血雌二醇(E2)、血卵泡刺激素(FSH)及空腹尿钙/尿肌酐(Ca/Cr)测定。结果显示CEE3治疗1年后治疗组骨BMD增加1.1%,而对照组下降3.3%;血BGP显著下降(P<0.01);尿Ca/Cr下降。本文提示,CEE3能降低骨转换率,有效防止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例尸体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3个月的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行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与环孢素A(CsA)血浓度的测定及移植肾功能与血压的监测。ET-1、PGE-2及TXB-2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sA血浓度采用多克隆抗体偏振免疫荧光法(TDX)进行。结果显示:移植前患者的血浆ET-1平均浓度为10.27±0.57pg/ml,移植后3个月各阶段的ET-1值均显著降低,平均浓度为4.62±0.14pg/ml。与此同时,血浆Cr和BUN值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也呈现相似的变化,与移植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浆ET-1浓度的变化与移植肾功能及血压密切相关。血浆ET-1浓度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的一项监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犬甩缺血性休克模型,同时观察脑脊液(CSF)和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变化及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对其影响,结果发现:CSF和血浆ir-β-EP随休克加重呈进行性升高,两者共同参与休克的发生发展,但两者升高无相关关系,可能来源不同,应用TRH可明显抑制CSF和血浆中ir-β-EP的升高,推测是由于TRH抑制了下丘脑释放β-EP入CSF和垂体释放β-EP入血循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血压全麻手术患者于术毕静注可乐定3μg/kg(可乐定组)或生理盐水2ml(高血压对照组),并与血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对照组拔管后血管β-内啡肽(β-EP)及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术后4小时;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拔管后亦显著升高,术后1小时虽轻度下降,但术后4小时高血压对照组再次显著升高。可乐定组拔管后β-EP、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