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发生机制及寻找稳定斑块的有效治疗措施对防治C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短期(2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MMP-9,在经过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动态检测血清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对心肌梗死(AMI)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0)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物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各12只,后两组均建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梗死模型,氟伐他汀组于制模成功后予氟伐他汀灌胃6周,测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重构指数及MMP-9、MMP-10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氟伐他汀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及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心肌梗死组较氟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氟伐他汀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均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降低(P<0.05),心脏组织MMP-9、MMP-10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心肌梗死组相比,氟伐他汀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降低,心脏组织MMP-9、MMP-10表达明显降低(P<0.01),LVEF显著增加(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逆转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MMP-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滋源 《山东医药》2011,51(43):63-64
目的进一步探讨炎性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予溶栓、抗凝治疗,并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疗程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对两指标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MMP-9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MMP-9呈正相关,P〈0.05(r=0.457)。结论hs—CRP和MMP-9可能协同参与ACS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进展过程中,左心室重塑、扩张,泵功能失调是影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心肌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影响心室重塑[1].MMP-1、MMP-9是MMPs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础及动物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MPs表达,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2],然而尚无将他汀类药物特定用于CHF患者的前瞻性研究[3].本研究观察氟伐他汀对CHF患者血清MMP-1、MMP-9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 C)、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组加用40mg的氟伐他汀,大剂量组加用80mg的氟伐他汀,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Cystain C、IL-10及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与A峰比值(E/A)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降低,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Cystain、IL-10及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stain C、IL-10及MMP-9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血脂作用外,还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抗氧化以及抗炎症等发挥神经及血管保护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脑细胞保护作用[1,2].在急性脑梗死后脑缺血性损伤过程中,早期炎症反应中有许多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并参与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40 mg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治疗7 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IL-6的值.同时选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他汀类短期治疗能降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且阿托伐他汀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健康人单核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单核巨噬细胞并传至2~4代用于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培养24 h作为空白对照组,ox-LDL 100 mg/ml培养24 h作为ox-LDL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ox-LDL 100 mg/ml培养2 h后,各加入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0.01、0.1、1.0、10.0 μmol/L)共同作用24 h.分别提取各组细胞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测定MMP-9 mRNA表达,用ELISA法测定MMP-9的蛋白含量.结果 单核巨噬细胞经100 mg/ml ox-LDL诱导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MP-9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ox-LDL诱导后,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组与ox-LDL对照组比较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瑞舒伐他汀10.0μmol/L组MMP-9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在ox-LDL诱导后,MMP-9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瑞舒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可能通过ox-LDL途径来下调人单核巨噬细胞MMP-9 mRNA和蛋白含量的表达,起到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A组(22例,阿托伐他汀10mg/d)、B组(2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C组(21例,阿托伐他汀80mg/d),均于确诊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其余用药按常规进行。所有患者均于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及服药后24小时、3天、7天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服用阿托伐他汀3天后,C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减低(P〈0.05),而A、B两组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天后,3组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均未发现阿托伐他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hs-CRP和MMP-9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CD40及MMP-9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是否存在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是否与CD40-CD40L信号通路有关,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先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1.25μmol/L、2.50μmol/L、5.00μmol/L)作用1h,再向培养的THP-1细胞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80mg/L)共同孵育24h,分别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D40及MMP-9mRN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培养基的MMP-9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THP-1细胞CD40和MMP-9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MMP-9蛋白的表达(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THP-1细胞CD40的表达以及MMP-9的表达和分泌,这种作用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炎症,防止斑块破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物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7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用药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用药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心肌梗死用药组及假手术用药组饲氟伐他汀10 mg/(kg·d),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和干预.4周后测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结果 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和左心室舒张末压在假手术组和假手术用药组均较低,且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在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用药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在心肌梗死组又高于心肌梗死用药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用药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及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心肌梗死组较心肌梗死用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各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从而阻止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Flu)对高糖环境中培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Flu+高糖组、Flu组、高糖组、对照组.Flu+高糖组在高糖培养基(含30.5 mmol/L葡萄糖的ECM培养基)中加入0.01、0.1、0.125、0.2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明胶酶B(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TIMP 1 )水平 ,探讨两者水平与粥样斑块破裂的关系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稳定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3 0例 ,ACS患者 5 4例 ,并选择 3 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随机将ACS患者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 3 0例 )及常规治疗组 ( 2 4例 ) ,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 9,TIMP 1水平变化。结果 :SAP、ACS、健康对照组三组之间MMP、TIMP 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 9、TIMP 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MMP 9升高及TIMP 1降低与粥样斑块破裂明显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 9水平 ,升高TIMP 1水平 ,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登花  夏英  王金苏 《山东医药》2011,51(23):98-9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将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MCP-1和MMP-9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MCP-1、MMP-9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尤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结论 MCP-1和MMP-9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炎症过程;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抗炎等作用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分布及匹伐他汀对TNF-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MMP-9 蛋白和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 病理标本取自外科择期手术病例,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照组动脉标本取自非正常死亡健康成人尸体及非血管病变切除标本;血管平滑肌细胞取自开放手术切除的主动脉中膜.实验为5 组,对照组和4 个实验组.实验各组平滑肌细胞在给予TNF-α刺激前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匹伐他汀(分别为1 ng/ml、10 ng/ml、100 ng/ml、500 ng/ml),测定其MMP-9 蛋白和mRNA 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实验组动脉硬化组织TNF-α和MMP-9 蛋白分布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炎性细胞聚集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 的分布与TNF-α明显相关.匹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TNF-α诱导平滑肌细胞MMP-9 蛋白和mRNA 表达;MMP-9 蛋白表达分别减少10.5%、24.1%、46.0%和61.0%,mRNA 表达分别减少9%、21%、35%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硬化组织中MMP-9 分布与TNF-α明显相关,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MMP-9 增加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影响有关.预先给予匹伐他汀可以呈现浓度依赖方式显示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MMP-9 蛋白和mRNA 表达,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MMP-9 表达,延缓、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炎症刺激物脂多糖干预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肝X受体α及其靶基因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以下干预实验:对照组加入2μL磷酸盐缓冲液;脂多糖干预组用终浓度为100μg/L脂多糖溶液干预细胞24 h;(2)对照干预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先用二甲基亚砜或不同浓度(0.1、1.0及10.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预干预2 h,然后加入100μg/L脂多糖溶液共同干预22 h。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X受体α及其靶基因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子A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干预组肝X受体α及其靶基因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与对照干预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随给药浓度增加肝X受体α及其靶基因mRNA表达逐步升高(P<0.05)。结论脂多糖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肝X受体α及其靶基因表达;阿托伐他汀在一定范围内可呈剂量依赖性上调肝X受体α及其靶基因表达,提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肝X受体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瑞舒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降低对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健康人单核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粥样斑块的稳定。方法体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单核巨噬细胞并传至2代~4代用于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分为空白对照组(单核巨噬细胞培养24h)、ox-LDL对照组(ox-LDL 100μg/mL诱导后单独培养24h)、瑞舒伐他汀组(单独加入瑞舒伐他汀0.01μmol/L、0.1μmol/L、1.0μmol/L培养24h)、瑞舒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组(加入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0.01μmol/L、0.1μmol/L、1.0μmol/L共同作用24h);分别提取各组细胞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测定MMP-9mRNA表达;用ELISA法测定MMP-9的蛋白含量。结果单核巨噬细胞经100μg/mLox-LDL诱导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MP-9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ox-LDL诱导后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组,与ox-LDL对照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比较可加强抑制MMP-9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在ox-LDL诱导后,MMP-9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瑞舒伐他汀与氨氯地平联合后,可以加强抑制单核巨噬细胞MMP-9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进而增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人做对照,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n=8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0mg/d,n=120例)治疗1周,测定治疗前后MMP-9、GMP-140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血浆MMP-9、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浆MMP-9、GMP-1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下降程度与TC(r=0.327,P=0.576;r=0.123,P=0.591),LDL-C(r=-0.312,P=0.921;r=-0.125,P=0.652)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干预,可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内皮功能,对于ACS的临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