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心脏性猝死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琼  刘兴军 《成都医药》2004,30(6):342-343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诱发因素、抢救方法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SCD的7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SCD的最常见病因,室性心律失常猝死最常见的直接原因。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和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减少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病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其中80%为冠心病(CHD)猝死[1].减少SCD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预防,对6年内发生的78例SCD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猝死多为心源性,即心脏性猝死(SCD)。由于其不可预知,住院期间的猝死易引起医疗纠纷,尤其在基层医院(本组8例中有2例发生纠纷)。及时发现猝死原因及危险因素,及早告知患方可能发生的后果,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可能会减少猝死发生率,从而减少纠纷。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期间猝死的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并询问现场医务人员和知情家属,采集SCD患者的诱发因素、猝死前征兆、直接原因及高危因素等数据资料。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是SCD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26%);恶性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事件直接原因(96%),其中心室颤动占71%;既往存在冠心病病史是SCD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79%);在时间分布方面SCD多发生在01:00~12:00(93%)。结论提高高危患者与家属的知晓率,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全方位预防;同时强化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抢救效奎,最终可改善SC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源性猝死(SCD)发病特点,降低病死率,为避免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对73例涉及医疗纠纷的SCD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岁;冠心病占74.0%;有明显诱发因素占78.1%,其中感染为主要诱因;有先兆症状占91.8%,猝死前有胸闷、胸痛、气急、晕厥等症状;初诊误诊占31.5%,以误诊为胃炎居多。猝死地点在医院病房占68.5%。结论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和防治危险人群,关注高危患者,规范诊疗,加强沟通,可以减少SCD的发生,或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相关诱因和护理方法,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发生SCD心血管疾病患者33例,对33例猝死病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原因分析,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本组SCD患者29例有明显相关诱发因素,占87.88%;发生于各种诊疗护理活动过程和大小便后的分别有16例(占48.48%)、11例(占33.33%)。1:00~8:00时间段为一天中猝死最高时间段(占42.42%)。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其中急性左心衰17例(占51.51%)。结论大小便、各种诊疗护理活动时患者恐慌心理为SCD常见相关诱因,心力衰竭为高危因素,猝死时间分布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重视患者大小便的护理,特别注意提高各种诊疗护理活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夜间巡视与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各种危险因素量化,依据其危险程度,赋以相应分值,形成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对50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生前高危因素进行评分,研究不同危险分层SCD的发生情况;观察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有SCD风险的研究组,较无SCD风险的对照组,SCD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评分越高,SCD发生率越高,高危险分层SCD发生率高于低危险分层,相邻危险分层S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更易理解患者近期SCD的风险程度,更易于接受SCD发生的严重后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院内心脏性猝死166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军  陆俊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32-1033
目的 分析院内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166例院内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SCD具有时辰、季节变异性,60岁以上占65.1%。导致院内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52.4%)、高血压心脏病(10.8%)、风心病(9.6%),导致院内冠心病猝死的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39.7%)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4%)。77.1%的院内SCD合并心力衰竭(HF)。心脏骤停时检测到心室颤动最多见,实性停搏次之。结论 院内SCD事件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是防治重点,对于AMI、UAP及HF病人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尽早除颤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尽管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高速进步,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命,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临床及预防医学界高度关注的棘手问题。据统计,大约40%的猝死患者是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预防SCD的关键是在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前识别高危患者,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儿童心脏性猝死(SCD)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1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儿的家族史、不良习惯、既往病史、生前高危因素、疾病构成、活动状态加以详细分析,总结儿童SCD的特点.结果 儿童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以频发室早、Q-T间期延长、Brugada综合征、室速、预激综合征风险较高;多数儿童SCD发生于院外;以日常活动及剧烈活动时发生者居多.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儿童,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与心源性猝死有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心源性猝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部收治抢救的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1)急救结果:成功复苏患者为11例,占17.74%,死亡51例,占82.26%。(2)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冠心病相关性很强,占76.48%,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3)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发原因为心理应激状态(35.29%),用力排便(21.57%),运动或过度劳累(19.61%)等。(4)在心源性猝死诸多危险因素中,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等。(5)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年龄段、性别、发作时间、发作季节、心电图特征、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在于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及18~24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3~6月及11~12月是猝死的易发季节。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猝死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本院急诊科抢救625例猝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年龄〉40岁占93.44%,心源性猝死占56.96%,占据第一位。脑源性猝死占18.4%占据第二位,癌症晚期猝死占14.56%占据第三位。结论加强基层健康教育,临床定期健康体检,认识疾病风险,增强对疾病认识,能够及早发现疾病、控制疾病。防止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自1961年-2002年因心脏病,坏死性胰腺炎,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猝死的75例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年龄59—87岁,平均68岁,非老年组年龄14—58岁,平均43.5岁。57例为心源性猝死(SCD)76%,非SCD18例(24%)。SCD中:冠心病猝死36例(36/57),36例冠心病猝死病人病理解剖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1例。非SCD1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8例,尸检病理发现:胰腺有明显的出血。坏死性改变,胰腺肿大成黑棕色或暗红色。结论:积极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是减少猝死发生的根本措施,对突发的腹部疼痛,不能忽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心血管疾病的规律。现将108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猝死患者均为心脏病住院者,在病情基本稳定后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迅速死亡。猝死标准按WHO规定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16-17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先兆症状与预防方法。方法对9例心脏性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发病诱因、先兆症状等。结论提高对心脏猝死的认识,掌握其特点,积极预防可以避免发病或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20.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惠州中心医院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发病诱因和原因以及大量文献资料从而归纳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临床结果的推论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危险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所以,应当及时干预、治疗,增强体质和健康指数,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