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持续胃管内恒速饲入营养素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营养泵组)和对照组(传统鼻饲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在腹胀、腹泻、呛咳、返流及误吸方面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结论营养素的持续泵入有利于危重症患者对肠内营养素的吸收,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57例危重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PN+EN)29例和肠内营养组(EN)28例,对比观察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天数的不同。结果 PN+EN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危重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护理,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营养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护理后7 d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指引,该方法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营养护理,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剑辉  贺有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1-185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5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2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Hb、上臂肌围(AMC)的变化以及合并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Hb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AMC明显增加,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感染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早期EN治疗,即在进入ICU后的24~48 h开始实施EN;对照组行常规EN治疗,即在进入ICU后的48 h后开始实施EN,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第7天的Alb和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LU和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达标所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和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予肠内营养治疗,每天给予患者立适康营养粉鼻饲,摄入总量为20~25 kcal/kg。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泵喂养,每天持续时间约8 h。观察组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入组后前3 d喂养方案同对照组,第3 d时采用间接能量测定仪器评估患者第4 d目标能量值,再根据第3 d实际摄入量计算能量差值,制定第4 d肠外营养所需量,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终点事件时(治疗后)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IgG、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临床结局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3/49)低于对照组的22.4%(11/49),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存活患者Alb、Hb、PA、IgM、IgG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危重患者采用肠内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危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EN治疗。观察比较2组排气、排便时间及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应用EN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谷氮酰胺(Gh)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ICU收治的50例危重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行肠内营养,实验组另予Gin 0.4 g/(kg·d),分3次经营养胃管注入,连续14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IgA、IgG、IgM、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后,白蛋白、转铁蛋白升高,负氮平衡逐渐改善,营养支持后与支持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两组间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在营养支持期间无统计学差异.②谷氨酰胺实验组在治疗7d后监测的各种免疫球蛋白指标均上升,但单纯治疗组仅IgG活性提高,在治疗14d后两组指标均明显提高.在第七天、第十四天,谷氨酰胺强化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单纯治疗组,③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危重患者肠内补充Gln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救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而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患者能顺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本院于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对68例危重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并运用了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症患者的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存在全身代谢紊乱及持续的高分解代谢,使患者的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并损害脏器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1-2].因此,在危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合理的营养支持必不可少.笔者对35例危重症患者采用肠内营养(EN)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樊婷婷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3,34(5):671-673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疾病状态下住院患儿营养消耗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普遍。巴西、荷兰等欧洲发达国家研究显示,危重患儿的营养失调发生率高达24%~53%[1]。近年,国内也有相关研究,陶晔璇等[2]对上海3家医院住院患儿的营养情况调查显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持续肠内营养和间断肠内营养输注法对危重症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对收治ICU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间断肠内营养输注法,对照组应用持续不间断输注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间热卡达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胃潴留、腹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腹胀、呕吐和便秘等其他消化道症状、代谢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间断肠内营养输注法可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内科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具有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易感染等特点。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进食呛咳,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入;因此,此类患者需通过肠内营养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肠内营养是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很多学者认为传统鼻饲法会加重患者咽喉部负担,易导致气管与食管间的反流。为了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笔者采用肠内恒温营养泵实行肠内营养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与全胃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30例危重病人经复苏抢救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给予能全力,首日500ml,次日1000ml,第3日起增至2000ml;对照组15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在营养治疗第15天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氮平衡、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能全力肠内喂养在改善危重病人的氮平衡、蛋白质合成,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均优于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用于ICU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营养.治疗2周后比较2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和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前2组ALB、Hb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周后,2组ALB、Hb及体质量指数均高于营养支持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EN可更好地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及出血等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早期应用中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本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300例危重患者早期应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结果:300例患者中,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20例因脑疝等原因死亡或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结论: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增加免疫,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避免危重症患者因营养不良而造成的治愈率下降,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8例,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88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80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胸腔积液、肺不张、肺炎、切口感染、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可以起到营养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叶以铨 《海峡药学》2003,15(1):50-51
严重烧伤后全身性代谢反应剧烈,它的特征是超高代谢。肠道是创伤后高代谢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如没有足够营养素维护肠道结构与功能,则肠粘膜屏障功能易遭损伤,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发生障碍,以致脏蛋白过度消化耗,免疫功能受抑,创面愈合延迟。同时,在缺乏肠道营养支持的前提下,易出现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以致全身感染和脏器功能受损。TPF用最少的输注体积(1ml热量密度达1kcal),满足高代谢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需求,能尽早达到氮平衡。开展大面积烧伤后肠道微量泵输注TPF营养支持治疗,安全、简便,符合生理,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的96例胃肠道疾病手术的患者,其中56例患者手术前后接受肠内营养,40例术后接受肠外静脉营养支持。观察术后肠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引流出液体量、拔管时间长短、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术后第7天的血浆白蛋白的数值。结果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术后并发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以提前恢复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