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合医院防治艾滋病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HIV感染者和AIDS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HIV/AIDS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方法 采取建立HIV/AIDS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AIDS知识培训,认真做好医院内HIV初筛检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与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和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防治措施.结果 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能及早发现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9年来无一例工作人员发生医院内HIV感染.结论 加强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监控,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可有效防止HIV/AIDS医院内传播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本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11年本院在职护士共358人,发生职业暴露22例,暴露种类均为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6.1%,暴露源中HIV阳性2例,乙肝病人2例,丙肝病人1例。结论护理人员是针刺暴露的高危群体,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避危险行为,降低针刺伤事件发生,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IDS诊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收集了我院2004年~2013年发生的13例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相关资料,对其暴露的过程、原因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置及得到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职业暴露人员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均采取了预防措施(PEP)的实施,经跟踪观察发现没有一例感染HIV。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应尽快进行应急处置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也应强化医务人员对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原因及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发生HIV职业暴露的26名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26名护理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均予以规范化处理及随访,所有护理人员均未发生HIV感染。结论护理人员是HIV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加强职业防护,做好HIV职业暴露后的规范化处理,从而减少HIV职业暴露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为维护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感染艾滋病病毒,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我院近年来采取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5年中我院职业暴露共26例,职业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随访一年,HIV抗体仍为阴性,期间,我院积极开展了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职业暴露人次逐年递减。结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学习,可减少职业暴露机会,重视暴露后的预防,是降低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危险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及暴露后处理情况,完善HIV职业暴露的防控措施,减少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HIV的风险。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2年报告的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应急处理、预防用药及血清学检测情况。结果2009年至2012年,我院共报告发生HIV职业暴露17例,其中医师8例,占(47.1%);护士6例,占(35-3%);实习生3例,占(17.6%)。暴露方式以针刺等锐器伤为主。所有暴露者均实施了应急局部处理,有6例进行了预防性用药,有11例未用药或用药情况不详。所有暴露者经医学观察,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容易发生HIV职业暴露且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宣教工作,减少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在护理部进行的调查中我院70%以上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传染病院作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聚集地,医务人员及管理者更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职业防护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医院问题、社会问题。为此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知识和意识,落实职业暴露防护的具体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郑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1-251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探讨危险因素,判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调查80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和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结果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在进行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1%,单手回套针帽30%,用工具分离针头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1%。结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漠,加强健康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HIV职业暴露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做好标准预防。方法通过对HIV职业暴露途径和因素的分析,了解其传播给手术医护人员的途径和危险性,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加强隔离措施、术中规范手术护理人员的操作以及被污染后的应急处理等,杜绝和减少HIV职业感染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平时模拟训练和手术过程标准防护,是减少HIV职业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工作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推进和提高母婴阻断工作的深度和质量。方法依据龙陵县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开展母婴阻断工作以来,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统计数,暴露后采取的处理措施。研讨采取的方案,修改完善安全防护规程。结果阻断37例医务人员无HIV感染。结论增强防止职业暴露的意识,良好的防护措施对推进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医护人员做好艾滋病自我防护。方法在全院所有科室中共选择350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培训,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特别是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有了很大提高。结论在医护人员中开展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可以增加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于降低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发病率有很大的作用,适合在医院内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现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职业防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我院147例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基本防护、防护行为、洗手、针刺伤及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7例医务人员中从事诊疗、护理活动基本防护者占42.86%,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者占46.26%,接触诊断未明戴口罩者占42.86%,接触患者污物后能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者占47.62%;传染病流行期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者占48.98%,锐利器具和针头小心处理,防止刺伤者占69.39%,按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者占24.49%,洗手不擦手者占69.39%,发生针刺伤及时处理者占100.00%(上报58.33%,不报41.67%)。乙肝疫苗接种率95.24%,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78.23%。结论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主要原因:信赖多年习惯,而对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理论清楚,实际操作简化。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从改变观念入手,强化安全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与防护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02-103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和防护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5年1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5例,提出了即时的防范对策,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及培训,预防传染的发生,以减少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病灶好转后转院,1例死亡,1例因放弃治疗而终止,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发生任何传染,防护率达到10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HIV的职业暴露影响重大,应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才能预防传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市疾控中心预防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预防门诊职业暴露防控的主要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调查表,对南昌市四县五区预防门诊随机抽取165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结果 165名医务人员工作中有职业暴露人数160名,占96.97%,其中,暴露致伤126名,占78.75%。发生职业暴露后造成身体健康危害34名,感染率为21.25%。职业暴露致伤后76.19%进行了有效的局部紧急处理。结论预防门诊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锐器伤是预防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疾病主要途径。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严格按照医疗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工作责任心,改善工作条件;强化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同时重视及调整预防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才能保障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产妇住院分娩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职业暴露情况,总结分娩过程中的护理经验,预防职业暴露.方法:选取2011年8月住院分娩的1例HIV阳性产妇,对其分娩过程中护理措施及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顺利,母婴安全,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掌握特殊感染分娩的预防知识,做好分娩前后各种准备,具有熟练的业务技术,做到医护配合默契,才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患者及在岗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后行床边责任制护理,护理后统计分析医护人员工作绩效及考试成绩,并将其与全院各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成绩进行比较,总结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床边责任制护理的心血管医护人员的绩效与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全院护理人员的平均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患者经过床边责任护理后患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将床边责任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患者认知度及满意度,护理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1382例,对所有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进行督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明确可能对儿科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 在对1382例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732件次.其中以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的隐患最大,占30.6%,其次依次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人员人力不足和护理人员技术问题,分别占到19.8%、14.6%和11.6%;患儿及家属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安全,但是所占比例不大,为11.2%.结论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人力不足以及护理人员技术较差,患儿及家属不合作等,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和技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朱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5):1905-1907
目的探讨我院手术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造成锐器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发生在手术室工作场所产生的锐器刺伤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有效降低利器损伤的发生率;锐器刺伤后采取恰当的应急处理和职业暴露防护追踪可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刺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受伤者的心理压力。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科学的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在供应室细菌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全年实施细节护理作为研究阶段,2010年一般护理阶段为对照阶段。比较2010年与2011年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供应室人员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2011年供应室加强细节护理后,供应室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供应室人员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2010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院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细节护理,提高了供应室的服务质量和各科室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240名护生和240名临床护士进行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环节、处理措施以及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年级护生(40.0%)、三年级护生(81.3%)、一年护龄护士(66.3%)、三年护龄护士(48.8%)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年级护生(15%)和五年护龄护士(28.8%),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开设课程之后。结论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主要因素,医疗锐器的规范使用和处理可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设置系统科学的职业安全教育体系,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