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MRI测量大包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包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安全进针的参考数据,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人。MRI扫描通过大包穴体表标记点层面,在MRI图像上测量大包穴到壁层胸膜直刺深度。结果:男组危险深度左侧(20.47±2.61)mm、右侧(21.05±2.82)mm,安全深度:左侧(15.36±1.96)mm、右侧(15.79±2.11)mm;女组危险深度:左侧(18.33±3.27)mm、右侧(18.92±4.64)mm,安全深度:左侧(13.75±2.46)mm、右侧(14.19±3.48)mm。针刺危险深度性别差异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双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包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19.40±2.98)mm、右侧(19.98±3.89)mm;安全深度:左侧(14.55±2.31)mm、右侧(14.98±2.93)mm。MRI检查为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日月穴的安全性,为针刺日月穴的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R I扫描双侧日月穴的解剖结构;测量日月穴与内部各重要组织的距离、角度及向外、向内、向上、向下各方向上15°、30°、45°时危险深度。结果:向上针刺左日月穴时,各个角度均需注意深度。左右侧日月穴直刺深度有差别,针刺时需差别对待。左右侧日月穴斜刺15°、45°时针刺深度无显著差别,针刺时无需差别对待。左右侧日月穴向内斜刺30°时有差别,针刺时需差别对待。BM I指数越大角度越大、深度越深。  相似文献   

3.
针刺扶突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娟 《河北中医》2005,27(12):908-908
1996~2004年,笔者针刺扶突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MRI对关元穴的层次结构、针刺危险深度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针刺深度与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BMI指数选择健康青年20名(男女各10例),在关元穴用维生素E丸固定体表标记。应用MRI影像观测关元穴的针刺深度和角度。结果:所获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针刺关元穴的安全角度和深度以及与身高、体重及BMI的相关性。结论:男性与女性在直刺关元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上无差别。关元穴向下45°、向上45°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男女无差别。直刺关元穴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针刺风池,太冲对30例中风病人脑血流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Cheng WP  Dong SP 《中国针灸》2012,32(6):515-518
目的:观测针刺鸠尾穴的安全角度与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该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男女各10名,运用MRI对鸠尾穴进行扫描获得图像,得出安全角度和安全深度并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乳间距和拇指同身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的最小危险角度男女之间无差异;以选定的测量角度针刺时的危险深度男女之间无差异;各个方向针刺的安全深度:直刺为(16.99±2.86)mm,向下45°为(22.72±5.35)mm,向上45°为(24.61±2.92)mm,向下15°为(53.47±5.72)mm,向上15°为(25.76±2.61)mm,向右45°为(24.89±4.34)mm,向左45°为(21.79±3.84)mm,向右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为(51.19±2.69)mm,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为(51.86±2.59)mm;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的最小危险角度,直刺、向下45°、向右45°和向左45°以及向右和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的危险深度与BMI存在相关性;直刺、向下45°和向下15°针刺的危险深度与体质量存在相关性。结论: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时需依据BMI确定最小危险角度;以选定的测量角度针刺时不需区分性别选择针刺深度;直刺、向下45°和向下15°针刺时应参考体质量选择针刺深度;直刺、向下45°、向右和向左45°、向右和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时应参考BMI选择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7.
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针灸甲乙经>谓其"在人迎后一寸五分",今定位与其基本相同.扶突的解剖结构在甲状软骨上缘之外后方,胸锁乳突肌中部,肌下有颈血管鞘、膈神经、迷走神经等通过.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针刺治疗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较少应用.根据葛书翰主任的经验及其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扶突穴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和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针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49.71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风池穴针刺的深度控制在 3 4.80mm之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加权图像,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廉泉穴(CV23)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讨论。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人员56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廉泉穴(CV23)危险深度测量。结果 18~44岁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59岁组,三种体型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0岁组,瘦长型与适中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肥胖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中型与肥胖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病例中,廉泉穴(CV23)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的变化并无明显关系(P0.05),但是与罗氏指数的变化密切相关(P0.05)。结论廉泉穴(CV23)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没有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其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侧扶突穴注药复合多穴位针刺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颈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扶突穴注药组(观察组,FI组)与颈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CB组)。FI组采取双侧扶突穴注射l%利多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而CB组采用相同药物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两组常规连续监测MAP、HR、RR、SpO:、VAS,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结果:双侧扶突穴注药具有阻滞麻醉作用,针刺内关、合谷穴亦能加强其阻滞效果,WAS评分(30±12)分,不同方式的复合可显著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19.0±4.0mL),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术后恢复亦较快,能有效减少副作用发生(P〈0.01)。结论: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双侧扶突穴注药复合多穴位针刺更适用于颈部手术。  相似文献   

11.
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方法:将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大椎穴处硬脊膜外穿刺,测量硬膜外深度,即大椎穴安全深度.结果:穿刺针依次经过皮肤、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至硬膜外腔,深度约36~75 mm,平均深度为54.6 mm.结论:建议大椎穴针刺深度应控制在36 mm以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针灸临床提供肺俞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40例成年男性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3型,应用MRI测量肺俞的针刺深度及角度。结果:不同体型人的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不同,肺俞瘦人组直刺安全深度为(33.44±2.78L;32.85±2.37R)mm,适中人组(34.88±4.68L;34.19±4.93R)mm,胖人组(46.55±3.67L;46.28±4.59R)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 I)精确解剖定位,测量直刺膏肓穴的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40例成年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应用MRI断层技术测量膏肓穴的针刺深度。结果:不同体型的人直刺安全深度不同,瘦人组为(22.8±2.3)mm,适中人组(24.2±3.4)mm,胖人组(29.1±4.5)mm。结论:应用MRI测量直刺膏肓穴安全深度,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参考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计算。  相似文献   

14.
针刺意外穴位的安全深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机取 5 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 ,男尸 2 1具 ,女尸 30具 ,定穴 ,冰冻后 ,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成穴位断面标本 ,待自然化冻后 ,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脏器深点间的距离 ,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 ,得到 70个易出现针刺意外穴位的安全深度 ,供针灸临床医生针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膏肓穴治疗肩酸痛、颈椎病、落枕以及上肢疾病的频率很高。因此穴位深部是肺,深刺激易引起外伤性气胸。本研究通过尸体解剖、健康活体  相似文献   

16.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不会损伤延髓;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17.
胸部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抽样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1具,女尸30具,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然后等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引起危险的深点之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经研究,得到胸部23个危险穴位引起危险的平均深度,并对胸部23个危险穴位提出了针刺安全深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肾俞穴针刺不同方向的深度和角度,为临床提供安全针刺的参考数据.方法:根据BMI指数选择的青年志愿者,应用MRI观测针刺不同方向时肾俞穴针刺深度和角度.结果:所获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针刺肾俞穴的安全角度和深度,以及与身高、体质量及BMI的相关性.结论:1)左侧肾俞穴与右侧肾俞穴在向外针刺危险角度、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直刺危险深度、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方面无明显差异.2)男性与女性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3)男性与女性在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有差别且男性大于女性.4)男性与女性在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有差异且男性大于女性.5)左右侧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有差别且右侧大于左侧.6)肾俞穴在向外、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直刺、斜刺及向内针刺危险深度上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无关,提示在针刺肾俞穴时不考虑体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CT成像精确解剖定位测量风池穴针刺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23例成年自愿者按罗氏指数标准分为瘦人组10例、适中人组8例和胖人组5例.应用CT扫描技术测量风池穴的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结果: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风池穴针刺危险深度分别为(45.96±4.65)mm、( 48.42±3.87)mm、(51.36士5.21)mm;3组安全针刺深度分别为(33.39±3.43)mm、(36.75±2.98)mm、(39.03±4.16)mm.3组不同体型受试者测得的针刺危险深度、安全深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P <0.05,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体型受试者针刺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胆俞穴的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20名BMI在17.8 ~22.9范围的青年志愿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0人、女性组10人,应用MRI技术在横轴位测量胆俞穴的针刺深度,参考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计算.结果:①男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44±0.44)cm,安全深度是(2.58±0.3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35 ±0.43) cm,安全深度是(2.51±0.32)cm.②女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98±0.30) cm,安全深度是(2.23±0.2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89±0.29) cm,安全深度是(2.13±0.23) cm.③男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 >0.05,女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0.05,提示男或女左右侧胆俞穴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④男性左右两侧穴位危险深度分别与女性比较P <0.05,男性与女性在针刺胆俞穴的危险深度上有差别,提示胆俞穴直刺时应注意性别差异.结论:应用MRI测量直刺胆俞穴安全深度,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