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类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原位肝脏移植时术中成分血用量。方法85例肝脏移植患者根据原发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分组,采用单变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变量与血液成分输注量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中平均成分输注量分别为悬浮红细胞11.09±8.47U;新鲜冰冻血浆(8.76±7.48)U;冷沉淀(9.87±10.88)U;单采血小板(0.75±1.17)U。不同原发疾病间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及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异常与正常组间在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NR异常组患者各种成分血用量明显高于INR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病、血红蛋白含量、术前INR可用于评估肝移植术中血液成分用量,指导临床输血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位肝脏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与检验结果。结果8例肝脏移植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细胞分析及出凝血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尽管肝脏移植术中血液制品的用量有很大个体差异,但仍属于大量或超大量用血。应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检验监测,有针对性地补充和输入不同的成分血液。  相似文献   

3.
4.
从全血输血到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医学的标志性的发展。去白细胞输血不仅大大降低了输血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满足了补充血容量、补充携氧能力等临床需求;血小板、血浆及凝血因子等的单独应用,不仅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临床适应症的治疗效果。随着基础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推动输血医学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5.
31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大量输血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种类和剂量。结果 31例中输注红细胞制品最多,其次为血浆25%,血小板和冷沉淀最少。结论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在各种成分血液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成分血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60例大量输血患者,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结果 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中以输注红细胞悬液最多,占33.7%;血浆占22.4%。结论大量输血患者在各种成分血的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7.
成分输血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技术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王爱华  袁青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97-1698
现代临床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成分输血正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临床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医院输血水平的指标。现将本血站2001~2004年为临床供血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成分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莉  王立新等 《成都医药》2002,28(3):184-185
  相似文献   

10.
吴云生 《上海医药》1996,(11):26-26
从健康者血液中分离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然后根据病人需要,给予某种特殊的成分,这种输血方法称为成分输血(Blood Components Transfusion)。而血液成分单采(Hemapheresis)是指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把供者或患者血液中的某种成分采出,其余成分当即回输给本人的技术。凡是血液成分异常增多或缺乏的患者,都有可能应用血液成分单采来治疗。而成分输血是血液成分单采的一个方面。 成分输血目前主要应用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和血浆置换两个方面。其优点是能提高血液的利用率,针对性强,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急性失血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对88例急性失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及输血后定时血气分析监测,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分析成分输血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观察期间14例患者存在其他影响酸碱平衡因素退出。纳入分析的74例中,44例输血前存在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输血后26例酸中毒消失,17例减轻,1例略加重。74例患者中输血后发生输血相关性碱中毒24例,其24h内新鲜冰冻血浆(FFP)平均用量2063ml,明显高于非碱中毒患者。输血相关性碱中毒的病例未使用酸性药物进行治疗,停止输血后13~48h自动恢复。结论:急性失血患者输血前大部分存在程度不同的代谢性酸中毒。经有效止血、输血后多能缓解。成分输血对急性失血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罕见。输血相关性碱中毒一般为自限性,停止输血后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输血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肝炎肝硬化病人行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并与正常人及术中输血和非输血者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32例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术前CD3、CD4、NK细胞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输血组输血后CD3、CD4、NK细胞下降,CD8升高,与术前比较,其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输血组术后CD3、CD4、CD8、NK细胞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术中输血会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术后近期免疫功能产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服用他克莫司(FK506)肝移植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筛选我院2010-2012年接受肝移植的患者,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实际住院天数,以及主要诊断及其它诊断、FK506的血药浓度及剂量。分析术后时间、用药剂量、性别、年龄等因素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术后14天内与14天后的剂量有明显差异,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同一时间内,性别对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有一定的影响(p<0.05);在术后14天内,A组剂量小于B组和C组(p>0.05),血药浓度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在大于14天,C组剂量大于A组和B组(p<0.05),血药浓度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因素众多,在使用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控制血药浓度在理想范围。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凝血功能与肝移植手术中冷沉淀输注量的关系。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42例肝移植患者分别进行术前血小板含量及凝血指标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冷沉淀用量的差异。结果术前凝血四项指标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冷沉淀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检测正常组与减少组间冷沉淀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查对肝移植手术冷沉淀用量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烧伤切削痂手术时失血量的估计和围手术期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切削痂手术时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和计算值的实用价值,并就围手术期输血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对32例早期切削痂手术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按公式计算值、实际输血量及手术前后Hb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切削痂手术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为(59.64±23.56)ml/1%切削痂,失血量的计算值为(100.45±52.04)ml/1%切削痂,实际输血量为(73.75±51.73)ml/1%切削痂,手术后Hb平均下降约15g/L。结论失血量的肉眼估计值尽管偏低,但相当可靠;失血量的计算值更接近于实际的失血量。两者可作为实际应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种真空采血管内壁处理剂对甲功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壁处理剂处理的玻璃管与未经过内壁处理剂处理的玻璃管生产的无抗凝真空采血管,对20例健康人进行采血测试,考察两种无抗凝管的血清分离效果及在三个不同的检测平台上总三碘甲状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值的差异。结果经过内壁处理剂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与未经过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采血后分离血清,经过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没有纤维蛋白挂壁情况;TT3、TT4、TSH在贝克曼DXI800、西门子Centaur、雅培i2000检测平台上检测,经过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的TT3均值分别为3.10、2.38、2.07 nmol/L,标准差分别为0.42、0.38、0.31;TT4均值分别为102.44、102.34、103.15 nmol/L,标准差分别为15.49、16.25、17.56;TSH均值分别为2.25、2.21、2.29 mIU/L,标准差分别为1.29、1.27、1.38;未经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的TT3均值分别为2.06、1.99、2.08 nmol/L,标准差分别为0.28、0.48、0.30;TT4均值分别为102.82、103.46、101.80 nmol/L,标准差分别为16.48、16.66、16.17;TSH均值分别2.26、2.25、2.23 mIU/L,标准差分别为1.33、1.28、1.28。TT3在贝克曼DXI800检测平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某些检测平台上,真空采血管内壁处理剂L-720会对血清TT3检测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并就红细胞输注无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1289次,194次为无效输注,无效输注率达到15.05%;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输血、多次妊娠、患有2种以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红细胞输注适应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100例血液病患者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选择郑州市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相关检查证实为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50例:年龄10~48岁。所有患者共367例次输血。应用统计软件对100例患者成分输血的输注效果、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血小板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率为71.79%,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输注Ⅷ因子浓缩剂、冷沉淀治疗血友病有效率分别为97.30%、100.00%,无不良反应发生;输注红细胞治疗贫血的有效率为94.9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输注全血治疗贫皿的有效率为65.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输注粒细胞治疗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的有效率为67.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结论成分输血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并且可以分离血液成分,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